扶贫小车间改善大民生

《扶贫小车间改善大民生》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如果不建扶贫车间,咱的玩具加工点充其量还是个不起眼的家庭小作坊。”安徽省天长市人大代表、万寿镇忠孝村天长市安琪玩具厂负责人吴红琴说。





这几年,毛绒玩具市场走俏,从事这个行业多年的吴红琴夫妇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由于受场地限制和资金制约,只能窝在家里摆上十几台缝纫机,搞个加工点,替人加工赚点手工钱。2015年8月,吴红琴得知天长市要统一规划建设扶贫车间,土地和资金都有优惠政策,她便申请了6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紧接着,镇政府帮她办理各种手续,不到两个月,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的扶贫车间就投入使用了。随后,各地业务伙伴的订单就主动找上门来,不仅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高,还安排村里70多名贫困妇女就业,其中残疾妇女就有25个。另外,吴红琴还将300多个妇女姐妹安排在附近的13个玩具加工点里上班,每年产值平均在3000万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00多万元。她说,最近正在计划在邻村再投建两个上规模的扶贫车间,让更多农村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如今,在天长像吴红琴夫妇一样,通过扶贫车间投身脱贫攻坚战的企业家还有200多个,涉及电子、仪表制造、玩具、鞋帽、服装加工以及竹木、塑料制品等多个行业门类。这些建在农民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不仅发展了集体经济,壮大了县域经济,还给当地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金集镇井亭村村民王凯建、邱月美夫妇俩早年在扬州某电子企业打工,学得了一技之长。2016年春季,他们回村投资创办了电子配件加工厂,历经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不仅自己致富了,还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组的60多名贫困村民走上脱贫路,一年多来,井亭村的贫困户由25户降至3户。





“去年在市政府扶贫办帮扶下,我和残疾人丈夫成了村里扶贫车间———何氏塑料制品厂的工人,加上早晚时间在村里花木园艺场打零工。”石梁镇何庄村村民何彩莉非常开心地说,夫妻俩年收入超过3万元,“咱家不仅还了债务、摘掉了穷帽子,还盖了新房、置办了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俩娃上学也甭愁缴不起学费了,这放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办在村民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改变了贫困群众生活,除了带动群众增收,还兼顾了不少农村群众的“家务事”。大通镇刘跳村朱大年、于云霞夫妇创办的竹木制品加工厂车间内,贫困户李向阳兴奋地说:“以前远在苏州昆山打工,农忙或家里有个啥事很不方便,这个设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既不耽误咱种庄稼和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钱解决生活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在杨村镇光华村箱包厂的车间里,还专门为务工农民的孩子设置了一间学习室。每天放学后,总有一群孩子在这里写作业、温习功课和听故事。这个特殊的“第二课堂”,为务工农民量身打造,企业还特地邀请老干部、退休教师等帮学志愿者免费辅导孩子们学习,在这个扶贫车间里,60多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不仅如此,为了加大扶贫力度,漂牌村还申请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巧妙利用扶贫车间700多平方米的房顶,安装设置光伏发电板,可帮扶村里20多个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解决生计问题。





据介绍,2015年以来,天长市新建和改扩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668个,共吸纳7.86万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3.5万人。扶贫车间办在农民家门口,既解决企业用工难,降低了生产成本,助推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又增添了地方经济活力,实现了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