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面临新变化,猪价拐点尚未到来( 五 )

所谓“猪周期”指的是,猪价因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当生猪供给不足时,猪价上涨,刺激养殖规模扩大,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进而使得供给过剩,这又导致猪价下跌,致使养殖规模缩减,大量淘汰母猪,猪市又进入供给不足的局面,继而开始新一周期。当然,根据历来猪周期的变化规律来看,在猪价下跌大周期中,也伴随着年度小周期。一般而言,每年6月中至8月,11月中到1月初,会形成阶段性的上涨,而2至4月,9月中至10月份,容易形成阶段性的下跌。

当前,猪价正处于下跌周期的年度反弹小周期。今年5月底以来,过剩局面有所缓和,价格止跌反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环比涨4.2%,同比跌16.6%。

那么,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支撑其上涨的基本面因素又是什么呢?

林国发分析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阶段性的大猪供应偏少、上涨势态形成后,市场放缓出栏节奏,压栏意愿增加,加快了猪价上涨。从整个行业来看,近期猪价上涨缘于2017年12月末到2018年2月初,当时气温大幅下降以及阶段性大幅波动,新生小猪存活率偏低。而这时出生的小猪基本在7~8月初出栏,最终导致近期大猪供应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