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精准发力:严划红线 啃下“硬骨头”( 五 )

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从上到下投入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一些扶贫领域的专项资金和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却成了一小撮人眼里的“唐僧肉”。这些发生在扶贫领域中的腐败,不仅严重拖累了脱贫攻坚的进程,更对党和国家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扶贫领域的腐败如芒在背,整治这些腐败如箭在弦。去年,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时便曾提出,要紧盯脱贫民生领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去年年底,相关部委、机构密集出台扶贫反腐措施,划定更加严格的纪律“红线”,揭开了新时代无禁区、零容忍、强高压、长震慑高压整治扶贫腐败的序幕。

2017年12月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布通知,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并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随后,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从2018年到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重点治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和虚假“摘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