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速递-实证调研】|陈雯| 形式“同质”与本质“异质”:新生( 四 )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与衍生家庭问题研究”等课题支持下,笔者从2014年到2017年的三年半时间里接触到并深入了解50多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家庭的发展和变动。通过在南京、苏州、昆山、上海、宁波五个城市和安徽L村、河南H村两个村庄的十余次实地调研和回访,笔者保持对30位青年民工的持续跟踪研究,获得了他们和原生家庭、新生家庭的生活史资料。在30位新生代农民工中,16~25岁的12人,26~35岁的18人;男性16人、女性14人;未婚10人(其中9人已订婚),已婚20人,已婚者中的初婚14人,再婚6人;已婚者中生育1个孩子的3人,生育2个孩子的11人,生育3个孩子的6人,43个孩子的养育方式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亲子分离,留守在老家由祖辈、单亲抚养或学校、亲属寄宿;研究中接触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母亲6人、父亲9人。笔者依据流出地、流入地和初次访谈时间对30位青年民工进行编号,依据结婚前(恋爱阶段)至结婚后(婚育阶段)两个维度和恋爱次数、结识方式、相处时间、结婚仪式(民间—法律)、居住模式、婚姻时间、生育数量、养育方式等指标,把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归纳为“媒妁之言”的本地婚恋、自由恋爱的异地婚恋、非婚同居的边缘婚恋三大主要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