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时代到垂垂暮年,她一直活在他的画布上( 六 )

当年,巴赫在圣托马斯教堂任管风琴师时,他从来没想到过要做什么一流的音乐家,他想做只是为他服务的这所教堂不时写一两首新曲子。一方面,这是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这是他心灵的需要。

他按照自己的想法,从不顾忌别人的评论,而是由着快乐与愉悦的指引,写下了那些曲子。他从不渴望那些曲子永恒,也从不指望自己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师。但是,那些曲子却在乐坛扎了根,成为后人景仰的高峰。

从少女时代到垂垂暮年,她一直活在他的画布上

我不知道怀斯是否也怀着和巴赫一样的心境在创作,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艺术态度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自从幼年丧父和青年时期两岁的爱子横死后,怀斯的性格更加抑郁,而沉重的孤寂感与努力寻找安慰的挣扎成全了怀斯和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