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尧的34周岁( 五 )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

“百代都行秦政法”,惟鸦片战争后西人叩关,不仅军事上接连失败,政治文化上亦备受冲击,遂有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按照传统史学的说法,鸦片战争是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就在向西方学习。最初,我们觉得是输在船坚炮利上,所以搞了洋务运动。后来觉得是输在政治制度上,所以搞了戊戌变法。再后来又觉得是输在思想文化上,所以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来又分为两支,一支以陈独秀为代表,主张学习苏俄;一支以胡适为代表,主张学习美英。这两支在随后的三十年间既斗争又合作,合作的结果是联手赶走日寇的侵略,争取到民族的独立;斗争的结果则是学苏俄的这支赢得最后的胜利,建立崭新的国家。

 

这套说法看似脉络清晰、逻辑完整,却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举例来说,

1842年,魏源受林则徐所托完成50卷的《海国图志》,至1852年又扩充至百卷。对于写作本书之目的,魏源在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1861年,冯桂芬将其47篇政论文集结成《校邠庐抗议》出版,该书继承林则徐、魏源的思想,肯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且认为中国不如西方的不仅在军事工业方面,“此外,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皆得格物致理。舆地书备山川厄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所以,冯桂芬提出要“以中国之名教伦常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据此,人们认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当时的中人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上是没有问题的,所欠缺者只是科学技术,只要学会了西人的科学技术,就能够打败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