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严监管,你投的P2P会怎么样?
去杠杆如火如荼,金融监管愈演愈烈,大概是今年金融从业者最大的感悟。
在严监管的大背景下,大量以前可以做的业务遭到限制,资管新规、网贷平台整改备案、委托贷款受限、其他类私募基金遭重创……现在的监管趋势在于切断资金从非持牌机构流出的通道,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这样的持牌机构也要求从严风控,大量以前可以借到的款再也没了踪影,但是之前的债到期的却越来越多……
去杠杆的最终目的自然是降低社会宏观负债率,通俗的说就是缩减大家的借款存量,大家多用自己的钱做生意。
压缩借款存量的手段不外乎以下三种:还钱,违约,通货膨胀。
还钱是不可能还的,这辈子不可能还的,都是凭本事借的,都还烂在项目里呢。
通货膨胀可以变相减少债务,不过副作用太大也很难控制,多发的货币也可能再次进入借新还旧影响去杠杆效果。
至于违约,“打破刚兑”,简单粗暴立竿见影,债务瞬间减少。
打破刚兑打破的不仅仅是银行理财、地方融资平台,更包括P2P。主观上不想打破刚兑也没事,资金断了就不得不打破了嘛……
至于P2P平台的受影响程度,还是需要分类分析。
第一类
小额分散,风控良好,纯粹信息中介借贷一一对应:
此类平台相对合规,只要能满足小额分散+存管+ICP证等备案条件,团队与业务稳定相对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较小。目前无大额标、金交所整改压力的头部平台都属于此类。
在政策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风控能力将是此类平台的核心风险点。如果风控不佳,借款逾期率远超平台兜底垫付能力,平台则可能选择假标借新还旧,也可能像沃时贷一样选择清盘。
真实清盘相对跑路而言可以收回更多投资本息,但因为没有了垫付,本金受损将是难以避免的,还需要承担巨大的时间成本,因此需要对平台风控能力保持谨慎。
第二类
业务不合规,对抗监管:
此类平台将受到网贷监管政策的直接影响,同时受到去杠杆背景的间接影响。首先在业务模式上不合规,如存在金交所引流或是大额标等情况,整改前无法备案无法取得合法展业资质。其次,若按照监管要求在6月30日前清零存量,只有两种选择——借款人还款或第三方接盘。第三方接盘难度极大,需要具有雄厚资金实力且认可平台与借款标。而借款人还款难度更甚于三方回购,此类大额借款用途往往只有“补充流动资金”几个字,实际上可能投入长期实体项目建设,也可能用于偿还之前的旧债.
如果拒绝整改,继续代销金交所产品、继续发行大额标、继续不上银行存管,整改期限截止后被定性为非法机构,就是在拿投资者给自己殉葬。
第三类
关联公司自融,资金流向实体偿还前期坏账:
此类平台风险程度最高,多事之秋还是不要贪着高额返利去赌这一把。银行存管只能解决资金挪用问题,但无法解决关联自融与假标借新还旧,毕竟明面上都是独立的借款标。当关联公司受去杠杆影响资金链断裂,或是平台成交减少资金链断裂,无力借新还旧就会暴雷。
第四类
线下理财:
其实这个根本就不能算一类,99%的线下理财都是靠小恩小惠骗老人,只有少量资产端甚至没有资产端,根本就不是P2P,反而让真正的P2P背了不少黑锅。总之,无论何时,远离不透明的线下理财。
从分类上看,明显可以看出,在去杠杆+严监管背景下,
资产质量可能决定未来平台生死
。
资产合规,风控良好,熬过寒冬可能性较大;自融、庞氏则大概率难以生存。
如果前期存在坏账,或是资金辗转进入实体,就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现在断裂风险是最近几年最大的时候!
去杠杆在宏观上降低了资金供应,提高资金获取难度;同时,非标投资受限,委贷受限,获取非银行资金的萎缩得更快。2018年1季度社会融资规模5.5万亿元,比2017年同期下降1.
4万亿元,
降幅达到20%!
另外,P2P投资人备案前投资决策相对谨慎谨慎,平台清理不合规业务主动压缩规模,都会导致资金流入减少。2018年4月网贷平台成交额1731亿元,
比3月下降9.6%,比去年同期下降23%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质量不佳的平台的资金链。一旦成交下降至无法填补前期坏账或是关联企业的窟窿,暴雷就不是一句玩笑话了。
2018年仅仅过去不到5个月,仅上市公司与大型国企就有大连机床、丹东港、神雾环保、富贵鸟、中安消、凯迪生态、天津市政建设等发生违约。曾经有部分投资人认为P2P平台关联自融有产业反而更安全,看到这一串血淋淋的名单应该要改变想法了吧。上市公司和大型国企资金链都出现短期短期危机,平台自融会比他们安全吗?
除了自融平台,对
存量大额标平台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监管禁发布止大额标、禁止借道金交所拆分大额标将直接切断大额标借款人通过互金平台借款的通道。借款人提前还款还是平台垫付?好像都不太现实……
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不算小众的声音,认为为了维持稳定,备案不会逼着平台暴雷,大部分都能过,尤其是大平台“大而不能倒”,仍然会维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状,不会有备案雷。
不过,个人认为,
间接备案雷无法避免,“大平台”直接备案雷也可能会出现
,保持谨慎还是必须的。
首先,
放任不合规平台继续扩张完全不符合现有监管趋势。监管越来越多的表现出“长痛不如短痛”的倾向,与其让违规平台吸纳更多资金,不如及时断臂防止其造成更大危害。
其次,
为了“维持稳定”放过伪P2P平台也并没有根据。即使钱宝、E租宝经侦介入后引发大量投资人上访,善林、中融民信、财佰通等涉嫌非吸的伪P2P仍然受到密集打击,毕竟金融稳定也是稳定。
最后,
网贷属于新兴行业,无论是平台还是监管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规范期间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2004年以前,作为持牌机构的证券公司乱象一点都不比现在的网贷少,高息集资、挪用客户资金投资实业甚至坐庄股票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最初就是华夏证券挪用资金以赌船名义买回来的……在随后的整顿中,排名前三的证券公司有两家消失,且均为股东豪华的国有券商,从此券商才开始银行三方存管。作为真国资+持牌机构的券商都能倒,我们如何相信P2P平台“大而不能倒”呢?
十年过去了,监管仍然延续了分隔平台与投资者资金思路,但
券商的三方存管与网贷的三方存管具有本质的区别!
在证券公司投资不外乎是股票、债券、基金,资金要么留在账户由银行存管,要么在账户外投入严格监管的金融产品;但网贷平台的投资产品则是借款标的,资金在账户外会打入借款人账户,脱离监管,
存管银行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审核借款标的真假。
对投资来说,未来应该怎么办呢?已投的平台应该怎么处理呢?
1
背景已不是万能,业务强于背景。
毕竟无论什么背景,兜底能力都是有限的,背景作为增信,业务稳定才是回款最根本的保证。
2
头部平台集中度增加,P2P性价比下降可能达成新平衡。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为了避雷,将会选择将资金向排名靠前的头部平台集中,进而导致头部平台资金过剩选择降息提高利润。而降息也不可避免的导致部分资金离开,最终投资人与平台形成动态平衡,但在市场利率稳定的情况下,平衡时的利率无疑将比现在要低。
3
坚决不碰自融和不合规平台
到现在还没有银行存管的平台、仍然顶风发大额标或金交所标的平台、有明确证据证明自融的平台、具有线下理财门店的平台在严监管的现实下,都是高危群体。投资人撤资、监管发难甚至经侦介入,都会导致平台出现无法预测风险。毕竟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多一点点利息冒本金风险,晚上能睡得好觉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Ariel,文章来 源于 微信公众号: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lsdf628)!
备注:
本文是第58期《高手在民间系列》文章。
- 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加强行业线索摸排和监管 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 李克强:加强公正监管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 硬约束助力国企降杠杆
- 金融委会议传递金融监管哪些新信号?一文带你看懂
- 李克强通过视频对正在抽检的基层监管人员说了啥
- 没有统一质量标准 控烟界呼吁将电子烟纳入监管
- 央行证监将统一监管评级行业 债市互通获实质进展
- 央行徐忠:金融监管政策不尊重市场规律 导致效果南辕北辙
- 监管最新动态:证监会对6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沪深交易所引入北
- 【热点】是时候补充知识了!"去杠杆"怎么做?专家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