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建设需资金人才更自由流通”

你要看的是不是《“大湾区建设需资金人才更自由流通”》?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纵论





“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走出去,把境外的长期资金引进来。”“粤港澳大湾区要建立深层互联互通机制,就要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24日,粤港澳大湾区深层互联互通问题,成为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主论坛讨论的焦点。





在当天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高峰论坛—广州峰会”等论坛上,与会专家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融资需求、跨境支付需求、跨境贸易需求和资本运作需求将会逐步增加,应该以信用建设基石,促进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进一步互联互通。





建议搞一个“湾区通”





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高峰论坛—广州峰会”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与国际上的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四大优势。一是制造业优势。与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湾区制造业占比最高,升级潜力也是最大的。二是金融中心的优势。三是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一方面把中国产业的低端部分向东南亚转移,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中高端的产业链的对接服务,这也需要金融服务。四是消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多,挖掘消费的潜力就可以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沈明高建议,搞一个“湾区通”,把香港、澳门的资金引导到广东地区的实体经济,通过创新的方式建立起良性循环;充分满足湾区6000万老百姓财富管理的需要;找到突破口引进长期资金,如像加拿大的养老金、退休金、保险金等。总之,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走出去,也服务外面的资金走进来。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蔡兴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融资需求、跨境支付需求、跨境贸易需求和资本运作需求将会逐步增加。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些要素的自由配置上可能会面临制度瓶颈,比如,金融资源能否在跨境资本上自由配置、科技人员能不能自由流动等。现在广州到香港一个星期只能去一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需要更高层次的设计协调和创新。





“信用论”获最多掌声





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上,获得最多掌声的演讲,当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忠民的“信用论”。





“我们真正缺的不是财富,而是信用,而信用的逻辑是不能无穷大则必然无穷小。”王忠民认为,信用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的基石和血脉,也是深层次互联互通的基础。他表示,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基因,信用一定是金融的血脉和基因。信用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无穷小,亦可无穷大。当前,自然人信用价值不尽人意、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的金融信用没有有效发挥,是三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举例说,独角兽企业在国际成熟市场可以没有盈利就上市,其证券化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而我们当前主要是以资产证券化、收入流证券化为资产证券化的逻辑。因此,要重视信用建设,并将信用价值化。





朱海斌也认为,金融业要做大没错,但前提是要在一个稳健的基础上做大。2011年以后,“影子银行”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导致金融行业出现了新一轮的风险点,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避免的。





南方日报记者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