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看浙商”首站 期待中国速度与泰国发展碰撞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一带一路’看浙商”首站 期待中国速度与泰国发展碰撞》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记者 姚恩育 夏丹 摄影 杨朝波)6月20日,是“‘一带一路’看浙商”采访团启程的首日。这一天,来自本网全媒体记者们在浙江省工商联的组织支持下向泰国出发,开启在“一带一路”沿线探访浙商足迹,记录他们在异国他乡雕琢事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新风貌的事迹。
启程这一天一大早,杭州就开启了“下雨天留客”模式。从前一天晚上下起的大雨,直至早上5时记者出发前往机场时仍未止歇。按照原计划,采风团一行本该乘坐一早8点55分从杭州起飞至曼谷的飞机,最终由于大雨的缘故,航班推迟至11点50分才起飞。
或许正是因为这场不在计划中的“迟到”,反而令我们对泰国一行更为期待。这个地处中南半岛中心位置的地方,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使得泰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泰国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和最大橡胶进口来源国。另外,近年来泰国政府提出的“东部经济走廊”正好可以连接中国的一带一路。
更重要的是,在泰国,华商力量早已经成为当地经济中的中流砥柱,在这当中自然少不了浙商的风采。
下飞机时,已是泰国当地时间15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通关处,随处可以听到普通话和粤语,这令记者在异国他乡感到了亲切。泰国一直是国人出境游群体最大的国家之一,在通关处已是可见一斑。
此次在泰国,一位当地的地接导游陈建新将为记者担任起引导之责。祖籍中国广东的陈建新自祖父一代就迁至当时还称为暹罗的泰国,如今,他已经是土生土长的泰国人了。不过,陈建新26岁的长子刚在广东读完大学:“中国人不能忘根。”在接记者前往住宿地时,陈建新说。陈建新的中文讲得非常流利,他自豪地说:“这是向我的爷爷学的。”
身为导游,陈建新同样也是一条联接中泰人民友谊的纽带。除了时常接待来自中国的客人以外,他还常带泰国人民到中国旅游,杭州就是他经常会去的一个点:“泰国人很喜欢到杭州的著名佛寺参拜,也很喜欢在西湖上饮茶,真是太美了!”对于来自杭州的我们,他很热情。
前往市区的道路于当地时间18时许开始进入拥堵时间,这是曼谷的上下班高峰期。就在缓慢通行的车流中,记者在不少场合看到了熟悉的中文。
第一个是一家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据称,这家始于1955年的中文报纸发行量很大,另外,在泰国有5、6家中文报纸,深受当地华裔的欢迎。
第二个场景来自于一个路边摊。泰国当地的外食文化很丰富。很多人解决餐饮的办法就是外食。在一片路边摊中,记者看到了一块别出心裁的中文招牌“泰国菜很好吃”,想必是机智的店主试图招徕往来的中国游客。
除了频繁出现的中文场景,另一个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曼谷的风情颇似21世纪初的不少中国城市:城市上空处处可见密布的高压电线;不少市政设施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在鸡蛋花、鹤望兰与芭蕉处处的绿意中,三不五时就能看到一个个新建的工地。
这个城市充满历史感,同时也正在悄然变迁。然而在陈建新的眼里,曼谷还是变化太慢了。尤其是与中国相比,速度更显得慢。
随后将至的第二天,“‘一带一路’看浙商”采访团将拜访罗勇工业园。我们很期待,中国速度与泰国发展的碰撞。位于曼谷东南100多公里外的罗勇府是泰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处于“东部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位于罗勇府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首家在泰国开发建设的中国境外工业园区。而这里,将是记者拜访“一带一路”浙商的首站。
-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打造全面开放新平台
- 市场一路走弱 创指再创新低
- 武汉江汉:十九年 大手拉小手一路同行
- 十九年,大手拉小手一路同行
- 从加入WTO到共建“一带一路”(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④)
- 香港拍摄《一带一路医药行》
- 受“一带一路”倡议推动 中俄加强轨道交通领域合作
- 五年记:了解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
- 秘鲁若望侨校中国文化周 一带一路主题是亮点
- 以“一带一路”为引擎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在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