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刘慧凝:有温度的课,讲故事的人
编者按
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2101教室,周六下午1点半,容纳两百多人的教室几乎没有空位,正在进行的是一门名为《有言值慧说话》的表达课。
主讲老师是刘慧凝。她站过许多舞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庆典、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直播地鸟巢体育馆、《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决赛的演讲台……如今她站上一个新的舞台——三尺讲台。这个舞台上没有聚光灯,没有华服,仍让刘慧凝十分看重。
一 有温度的表达课:「术」与「道」的融合
从镜头前站到了清华同学的中间。刘慧凝说,「很特别的体验,像一滴水融进大海」。
大一学生杨皓宇是在小班讨论上遇到刘慧凝的,「我看到了什么是一个好的演讲、好的展示,明确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要通过哪些具体方法去改进」,杨皓宇说庆幸在大一就遇到刘慧凝,他发现在大学里,他要面对的不仅是一张考卷,更多的是和人的交流与合作。以前在公共场合讲话,他会不自觉地紧张抖动,现在他会更加注重形体的稳定性。他也会用刘慧凝自创的「果核叙述方法」去讲一个故事,「从一个很尖很小的点开始,慢慢扩大,最后在一个精炼有力的点上收口。」
▲刘慧凝在课堂上
这学期,刘慧凝担任了6个班的表达课老师,从200多人的大班到10人以下的小班,有些以讲座为主,有些偏重个体辅导。本以为有很多舞台经验的她对讲台一定也驾轻就熟,但刘慧凝却说,站在舞台上自己说和站在讲台上教别人说并不相似,她非常谨慎,「教师既要分享真材实料,把表达这个大概念拆分成可以学习的细节;又要负责随时拿捏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她的课大多是下午一点半,正是大家最困的时候,这让刘慧凝感到压力。但同学们十分投入,大四学生周力说,「快本科毕业了,第一次见抬头率这么高的课堂,而且还是大课。」
每次一下课,会有一群学生「涌」到刘慧凝身边去,进行课后答疑。下午3点05下课,最晚的一次,她答疑到晚上6点才离开。《有言值慧说话》这门课是在「很迫切」的背景下诞生的,前不久清华宣布《写作与沟通课》从18级新生开始列入本科生必修课,赢得社会广泛好评。刘慧凝也感受到这种「迫切」,「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表达的重要性和自己在表达上的问题」。
刘慧凝说这门课并不是培养校园播音员和主持人,更不是培养「办公室油子」,而是学习如何在不同场景下科学沟通、精准表达。她告诉学生,哪怕有些口音,也能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表达者。逻辑、信息量一定是首要的,内容形式最好合二为一,但内容一定高于形式。
在课堂里,她教「术」:怎么说话精炼不啰嗦、怎么站自然又得体等;也教「道」,「道的层面更重要。比如,与人沟通,如果离开了同理心,就别谈技巧了。」她认为,表达是个人性格、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等风格的集中外化。
这样的想法是有回应的。课程结束后,很多同学在留言册上写到「沟通、演讲、发音发声的技巧当然很有作用,但我更有感触的是慧凝姐传递的性格力量。」「表达课上,我学到的绝对不仅仅是表达,向上的姿态、对生活的热忱、对梦想的执着,谢谢慧凝姐的陪伴。」「课程结束,我不会忘记这个有温度的人。」
二 讲故事的人:捅破那层窗户纸
去年年底,刘慧凝穿着紫色的套装,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做了一场《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的演讲,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还被评为「2017年综艺十大感人瞬间」。后来,《了不起的少年感》等一系列演讲让更多的人认识和记住她,她用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讲述了不同时代清华人的故事。「读人」、「从人的身上寻找答案、看到力量」一直是刘慧凝坚持的,她也希望把这些传递出去。
▲《我是演说家》中的刘慧凝
这不是她第一次讲清华人的故事。四年前,距离毕业100天时,刘慧凝和搭档王晓亚在清华做了首档访谈节目《慧晓天下》,节目分享了不同领域的清华人听从内心、追求卓越的故事,《中国日报》曾报道评价其为「象牙塔里的脱口秀」。
「我们时常面临选择、思考很多问题,焦虑地寻找答案。人的故事,给出的答案是最立体的。不用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做,你已经在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刘慧凝这样的感触不仅来自她的演讲和节目,也来自学生的提问。
因为向刘慧凝「涌」来的不仅仅是表达技巧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问题甚至和表达无关。课后答疑有同学问她,医学专业分流,该选内科还是外科;课下,她收到同学数百字的微信,「慧凝姐,我是否应该遵从内心的想法去当兵」;还有一位同学寄来整整四页A4纸的手写信,分享自己大学四年的困惑和坚持:「我常问慧凝姐和课程不相关的一些人生问题,因为我觉得人生变量很多,但把时间拉长来看,总有那么一些原则和指导思想会对人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慧凝姐的课堂是清华四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件事之一。不仅仅是提升了表达能力,每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让我从繁忙的学习和科研里跳出来,对很多人生的本质问题有了思考和回答。」
▲同学们写的留言板
不管答疑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和表达有关,刘慧凝都鼓励大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描述问题,她认为这些都是表达训练的一部分,「根本上讲,脑子想清楚嘴才能说明白。表达不是从嘴开始,是从脑开始、从心开始。」这也是刘慧凝希望为学生做的,「捅破那层窗户纸,让同学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精准地说出想法」。
三 少年与少年的对话
《有言值慧讲话》结课的那天,同学们送给刘慧凝一本《我们想对慧凝姐讲的那些话》,里面记述了同学们的感受。一位同学写道:「我学到的东西不只是表达和发音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你在各个小故事中向我们传达的不卑不亢的精神和态度。什么是过冷,什么是过热,怎么在平衡中回归真实的自我。」
▲同学们送给刘慧凝的《我们想对慧凝姐讲的那些话》
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刘慧凝做过一个传播很广的演讲《了不起的少年感》,她说少年从来不是按照年龄去划分,「我害怕的就是这种,『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停止学习、害怕挑战、懈怠了、变懒了、甚至学会拿腔拿范儿了,明知不对了,还在装模作样地维持一种『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刘慧凝做过很多选择,硕士从文科转向工科、毕业后去电视台当主持人和记者、在事业上升期选择裸职……很多人问「为什么」,有人甚至说,「别折腾了,生个孩子回归家庭」。在那次演讲中,她给了这些疑问一个回答「你知道我最害怕的是什么?我们最害怕的就是辜负心里的那个少年,我们害怕放弃,那些本可能实现,却根本没有去尝试的梦想。」
带着这份「少年感」,刘慧凝从舞台走向讲台。
她鼓励同学表达,「用不卑不亢的态度」、「用科学精准的方法」去沟通。她告诉同学这是一门一生的课,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汇报、每一次演讲都是在向外界展示自己。有一位工业工程的男生在留言本里说,「对不起我从没举手回答过你的问题,但我一直在观察慧凝姐的言行举止,学会沟通,更学会做人。那种为别人思考细致入微、克制自我、保持阳光的感觉,我会一直记得」。
「教育的目的不是填满,而是打开和点亮」,刘慧凝在讲台这个新舞台上也收获许多,「我们班上每位同学心里都有个勇敢的少年,希望他们都能从学习提问和表达开始,敏锐发现并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
2007年刘慧凝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十年后,她站上讲台给2017年入学的新生授课。她笑着问:「你说这算不算是一场7字班与7字班的对话?」
事实上,这是一场少年与少年的对话。
文字 | 灿烂
编辑 | 川傲
责编 | 舒波
- 海丽气象吧丨全省温度有回升 鲁南降雨频繁
- 女子晒完女儿的清华录取通知书后 被踢出了同学群
- 晒完女儿的清华录取通知书,她被踢出了同学群!网友:没毛病…
- 晒完女儿的清华录取通知书,她被踢出了同学群……
- 【哈哈】防城港人为何难考上清华,原因找到了!
- 上海今天阴有阵雨或雷雨 最高温度26度
- 晒完女儿的清华录取通知书,她被踢出了同学群……?!速看真相!
- 清华大学教授:用玩抖音的心态炒作网红城市,太可怕了!
- 清华一女子演出,都惊艳了!
- “将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中国故事讲给非洲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