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今年高考作文命题

《中华读书报》2018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社会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高考作文试题,在学生走出高考考场的同时,就已经刷屏。好的作文题不仅是对学生的考察,同时也会引发社会的深入讨论和思考。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何特点?高考四十余年,高考作文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中华读书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2018年的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引导考生把个人成长、个人奋斗与时代的变迁、祖国发展联系起来,让考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从大时代找到个人意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陈维贤认为,这些特点,全国1和3卷、北京卷、浙江卷非常明显,上海卷的“被需要”其实就是个人价值,而个人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为他人所需要,更体现为时代、为社会所需要上。这些题内涵一致。天津卷、江苏卷、全国2卷内涵更丰富,尤其天津卷、江苏卷意旨显豁。总体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凸显大时代特色,突出了写作核心能力。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在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方面更进一步,在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考查方面更上一层楼。

“今年的作文,大多直面热点,题旨宏大,但不意味着写出的文章将都会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善于以小见大,或把大和小建立关联才能出彩,才能有深度。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考题贴近学生的认知情境,引领考生表达自己的思考,突出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命题材料大多以情境任务作为主要载体,情境的创设切合时代,贴近学生。不仅注重让不同水平、不同地域的考生都能充分施展写作才华,更能很好地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区分考生的立意层次和写作水平。”陈维贤说,应该看出题目布设的那些鲜明的语文要求——时光瓶、2035年、18岁等,看出这些信息所共同构筑出的写作场景背后暗含的语文考查的用心:想象,语气,得体,说话的限制,思维的方向等等,而恰恰是这些才会真正在阅卷中扮演甄别的角色而成为阅卷标准拟定中的考量因素和高下判定的依据。

有人得出“作文题=时政题”的结论。对此,北大中文系教授、学者吴晓东的看法是,高考作文要有政治显示度,是中国传统也是中国特色。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有大关怀,不只“小我”而有“大我”也是应当的。吴晓东提醒注意全国卷的优势,即可以三道题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和布局。舆论普遍对全国卷二“幸存者偏差”评价比较高,因为这道题相当语文,素质教育导向显著,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考后舆论和命题其实“心有戚戚焉”。上海卷“被需要”强化了对考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大概也可以看作一个趋势。但这道题如果放进全国卷,可能就要在试题的“易上手”“可写性”上再动点脑筋。吴浇东认为,好的作文命题应该是:注重思想性与语文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彰显时代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的结合。

恢复高考四十余年,高考作文及其题型的与时俱进,或可成为整个国家和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陈维贤从1992年开始研究高考作文,对1977—2018的高考题有深入的把握。他认为从内涵上看,高考作文一直没变,指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但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20世纪80年代前期,政治色彩浓厚,引导考生关心国事,关注社会;2015年前,侧重关注人生,尤其人的品格和人生的智慧,如乐于助人、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位置和价值、诗意还是失意、经验与勇气等;近几年,高考作文直接把社会热点作为材料,凸显时代主题,突出立德树人,直接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体现“讲政治”的特色。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所改变的是,把个人和时代结合,可以以小见大,写出有特色的文章。命题形式看,四十余年来,由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到近年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型材料作文为主。命题越来越重视写作的情境和“写什么”的导向,引导一线师生扎扎实实提高思想认识,训练思维,聚焦写作核心能力,学会按照要求写作,写出自己的特色。

“这些变化,适应国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是时代变化的必然。高考作文必然与改革开放所伴随的时代要求、时代特色相呼应,同时与国际主流趋势、未来人才培养要求相契合。”陈维贤说。对于好的作文题,他认为可从三个角度衡量。首先内涵上,有利于立德树人,着眼于“人”的发展和提高。既不能把学生囿于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有这种声音),也不能仅仅着眼社会、国家,偏于宏大空泛。最好能巧妙创设情境,策略地艺术“化育”人,让考生写出人生感、时代感、历史感的作文;其次,从命题技术上看,试题要有语文学习的情境,有激活写作的情境,有思维含量和选择性。不仅让不同水平层次、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地域背景的学生都想说,都有话可说,让所有的考生都能够有所展示,更要有较大的区分度,让阅读面广、关注现实、思维写作能力强的考生能得高分。

吴晓东认为,从根本上说,作文命题是个技术活,从材料的选用到材料内容的编排呈现形式,尤其是写作任务的设计包括指令的撰写,等等,方方面面很多,尤其还要适应时代,还要体贴考生。所以,最后能够出来的考题,都属于“幸存者”。舆论要没有“偏差”,是不可能的,但如何与命题良性互动,发挥舆论的更好功能,其实很值得全社会思考。因为说到底,作文命题更大的意义,在于引导教学,特别包括引导备考和应试。他进一步指出,比命题更要紧的是作文阅卷。一个作文题及其背后的整套话语和机制,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专家谈今年高考作文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