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八十年光阴荏苒,西工大里发生过太多故事,关于青春,关于理想。这故事太过于迷人,虽然已经离开西工大,却仍叫人久久怀念。一生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这种思念很长,像高山大川,绵延不绝。  

近日,小微收到了1987级贾德昌校友写给母校的情书,时隔多年,同学们对母校的情感不曾消减,现在,就请与小微一起展开信封去感受字里行间与西工大从未割舍的思念

。          

                                                   

去年是我们八七级入校三十周年,期间又获悉母校即将迎来八十岁生日。大学四度春秋相比三十年、八十载可谓短暂,但却沉浸了我浓浓的母校情结。                            

我的西工大缘分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我还未来得及因为自己未被所报的计算机专业录取而遗憾消沉时,有位复员军人他煞是认真地对我讲:“热处理很重要!我们军用飞机的起落架碗口粗,性能还比不上人家手腕粗的,就是热处理不过关!” 至此,开始我的“工大故事”。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西工大4171毕业留念 91年七月

念往昔岁月——4171

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快乐,打开记忆的闸门,那靓丽多姿的校园景致、令人馋涎欲滴的特色美食和那些美好温馨的往事便鱼贯而出。西工大的学风更是名声在外,素有“学在西工大”的说法。图书馆自习室更是一座难求,上课靠前的座位总是很抢手。背着书包的同学们的身影也总是来去匆匆。

“个人学习要向尹大川,集体要向四一七一班”。这一现象成为了当时校系宣传学习的典型,我们4171班同学间,在学习上相互追赶进步,成绩名列前茅,而尹大川更是个典型代表。一时间的顺口溜从校园橱窗里不胫而走。

一路奋进的4171班,在考研中又大大地火了一把。基本报考的都考取了心仪的学校,如哈工大,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都是本专业顶好的单位,最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八九位。4171班的所有同学在离开工大之后的工作中都取得突出成绩。总之,我班实实在在没辜负航空部优秀班级的荣誉称号。    

念往昔岁月——乔生儒老师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这里想谈一下我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乔生儒。他那时刚刚从苏联留学归来。他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买了许多俄文书籍赠给了学校图书馆。而当初选择乔老师作指导教师,感觉他的研究方向新颖,为碳纤维增强Al-Li基复合材料,会在航空航天上又巨大潜力。           

    

为方便我学习,乔老师在他的办公室给我安排了一张桌子。于是,那里成了我的战场,除了试验外,读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试验数据等等,大部分时间我都泡在那儿。乔老师对我的动手能力很放心,诸如离子镀铝需要的石墨坩埚的画图与联系加工、碳纤维离子镀铝前往蒸镀支架上缠绕和收集等,都交给我,我也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成了得力帮手。乔老师还曾给我准备早餐,让我感到他对我的关爱。半年的毕业设计充实快乐。我先后参与了铝锂合金的熔炼、见识了在宝鸡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进行的合金箔轧制等等,开阔了眼界,更加喜欢上了科研。论文撰写和答辩环节,出色的表  现,终没辜负老师的期望。得知我考取了哈工大研究生,乔老师为我高兴之余,也有些不舍。最令我记忆的是,他亲自手书推荐信一封给赫赫有名的校友哈工大雷廷权教授,请他收我为徒。连同我的毕业论文一起寄给了雷教授。至今念此,依旧感动。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贾德昌(左)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汪日志教授

不负遇见西工大

骄人的成绩,除了大家努力,还有学校强大的师资配备。金属学原理》的孟亮、《钢的热处理》的杨思品等等,教材很多都是老师主编或参编的,还有多位教师曾在国外留学多年,能将国际新近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大大增加我们的学习热度,比如杨峥教授。每一位教师水平高、经验丰富,而且兢兢业业。老师还曾亲自到我们寝室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另外学界颇有影响或崭露头角的教师也会在在毕业设计环节参与到学生指导工作中来。如赫赫有名的贝氏体钢专家康莫狂教授、材料疲劳专家郑修麟教授等等。       

                                       

学校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聆听各类高水平报告的机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归国学者张立同教授一九九一年二月在12号楼做的一场前沿学术报告。那时她刚刚从美国NASA空间结构材料商业发展中心归来。从中我不仅了解到国际上氮化硅、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更让我感受到她作为一代优秀知识女性的拳拳爱国心!率领团队在航空航天与国防应用领域等方向取得卓越成就,也为我国相关领域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一席立下头功,享有巾帼院士的美名。

还有一位也令我肃然起敬,他就是老校长傅恒志先生。有一次暴雨,宿舍楼进水,傅校长涉水前来楼里查看情况并看望同学,窜窜人头之中,略显疲惫的面容凝重恳切,透露着他对学生安危的惦念,虽是生活琐事,但细小的关爱更令人动容。        

学校不仅抓理论课学习,还非常注重工程能力训练,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学习气锤自由热锻、焊接操作等。学校还非常注重美学等素质培养,开设有音乐欣赏等选修课。周末还有电影、棋牌比赛等,12号楼电化教室的录像和东方红广场的电影最受欢迎,会放一些经典电影或者关于航空航天等记录性及科教性片子,从中能了解国到外航空航天领域最新科技进展和动态。但令我最为感动的是我国的一部爱国科技知识分子的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共和国之恋》,片中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高潮时唱响的男高音主题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感动得我簌簌落泪。     

电视片中的故事人物不正是代表了母校里一大批为祖国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防事业而默默奉献的广大知识分子吗!当年的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从经济发达物质条件丰富的东部,西迁到了物质较为匮乏的祖国的西北,为祖国的高等教育、科技和国防军工事业,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他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这西工大人的报国情怀和精神风采!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不负遇见4171

体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西工大男排多次在省乃至全国高校排球赛中取得冠亚军,成为当时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面旗帜。作为航空部主管的一所重点院校,学校航模队飞行表演和比赛活动更是历史悠久。早在1956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航模赛,就有3人来自西工大,并获得了两项第三名佳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除了竞技体育,还非常重视群众体育不仅可强身健体,还能活跃班级气氛。我们 4171班不仅功课成绩优异,体育成绩也是标杆班。谈及体育,不能不提体育老师顾世德,做事儿来非常负责、每天早上挨个寝室叫早,直到把我们全都整下楼为止。刚开始的天又黑,又困,日子长了,就渐渐习以为常。围绕体育达标科目还对我班开展相关体能和素质训练。类似100米,引体向上等,最后还有同学在考核中获得了优秀拿到了奖励。而我的身体素质也大幅提升。                                                                       

我班体育成绩最为出众则是吴惊,曾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我自己虽没有吴惊雷那么风光,但在冷门项目撑杆跳上也有不俗表现。撑杆跳全面挑战人的技术,除了专业选手报名的人较少。而我觉得和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玩的游戏有点类似,冲动之下就报名了。从一开始的紧张,身体僵硬,摔倒,慢慢的尝试,之后动作越来越熟,一鼓作气,一次次征服了新高度并且标准流畅了许多后来,还代表学院参加了全校运动会。       

    

而在集体项目上,我班第一大运动非篮球莫属,篮球主力双中锋班长季守栋和团支书石荣,组织后卫白世鸿,运动员速度的前锋吴惊雷和刘钊。这套阵容在横向班级堪称豪华。

我个子不高,但耐力好、弹跳滞空时间长,玩多了,竟也能做跳起空中补篮动作。有时专挑中午烈日曝晒或是闷热难耐的时候去玩儿,痛痛快快地在烈日撒撒野、出一身汗,回来到宿舍楼在水房接上一盆冷水灌顶浇成落汤鸡,好不痛快。班里羽毛球爱好者也有很多,经常在室外支起个网子就能开战。用的是比较便宜的塑料羽毛球,有时,我们就在所住的14号楼四楼两头的楼顶上打,只是球经常被打到楼下,新球舍不得,还得跑下去捡,玩的也不亦乐乎。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贾德昌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期间照片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作为一名西工大人,我的精神早已烙上深深的西工大烙印。无论走到哪儿,我都像飞翔的风筝,对母校那份眷恋的心情就是那根长长的线,我飞的越高越远,那根线就把我拉得越紧,每当自己取得一些成绩,我都从心底感谢母校的悉心培养。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母校即将迎来八十岁生日之际,谨以此文念往昔岁月,衷心恭祝母校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平安喜乐。愿同母校牢记初心、逐梦前行,主动对接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尽早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一流大学,为实现航空、航天和航海强国之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续写华章!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

版权所有

供稿|校友会

文稿|贾德昌

视觉|王静萍

编辑|郑真

责编|刘建平

我的工大故事丨不负遇见西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