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伤害孩子的5种行为,排第一的居然是这个
本文《父母最伤害孩子的5种行为,排第一的居然是这个》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起“童年伤害”,我们印象中也许就是那种明确的身体虐待,或者明显的忽略(生而不养;大量缺席)或者高强度的控制(过度严苛的管控和监督)。
然而,除了你所知道的伤害形式,还有很多伤害的形式很隐蔽,但是依然可能给孩子带去羞耻感,给他们的自信自尊造成极大的打击。
最关键是,这些隐形伤害是
日复一日、频繁出现
的,它会
一点点累积伤害。
所以,影响力一点儿不比明显的身心虐待伤害小。
01
冷暴力
排名第一的伤害,就是冷暴力。简单说,就是在孩子言行不合自己意愿的时候,直接收回感情。
必须承认,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奏效所以很多父母会用。孩子非常依恋父母,被拒绝会轻松让他们感觉到痛苦,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但是,伤害也是巨大的。
我的童年就曾深受这种“冷暴力”之苦。
我的母亲在旁人看来是很贤惠很温柔的那种。但是每次我犯了错,她就会撤走情感,不说话,面色阴沉。
她的疏远轻易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和渺小。
为了不失去妈妈的爱,我会开始变乖。变得学会看脸色。
哪怕后来成年了,这些影响依旧在。
我花过很多时间,去调整我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的那些讨好,以及动辄小心翼翼担心失去关系的倾向。
也有孩子不是选择变乖,而是闹腾得更凶。他们甚至会企图去跟妈妈撕扯。
如果你仔细听,孩子的那个凶和闹腾里头,是有恐惧的。
因为你的情感撤离,会让孩子直接体验到:“我是不好的,妈妈不想要我了。”
太可怕了。
冷暴力造成的最危险的后果是,孩子最终会怀疑,父母是否完全可靠。
时间久了,孩子的安全感会受到伤害。
那么怎么避免呢?
当你不接受孩子某个行为时,请明确告诉孩子:我并非不喜欢你,我只是不接受你的某个特定行为。孩子从而才能够安心,并且据此调整自己的不当言行。
02
对孩子表达出贬低、蔑视和居高临下的言行
很多父母爱说这样的话:
你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
你怎么不能学学XXX,人家比你懂事/学习好/会说话/勇敢/成功……多了
这是明显的言语上的贬低。
也有时候,不需比较,你的言行也会轻易传递出你对孩子的轻蔑和贬低。
我一个朋友就曾回忆说:
我小时候,我的母亲就看不起我。大部分的时候,她都会用一种怀疑的神情看着我,你在干嘛呢?那种神情让我无地自容,好像自己身上有严重的问题。
很多父母并不会这样贬损孩子,但是出于爱护孩子或者减少麻烦的目的,他们同样会挫伤到孩子。
记得我儿子小时候,坚决不用他那个不锈钢的饭碗吃饭,要用和大人一样的瓷碗。我当时只觉得他调皮,勉为其难满足了他。
后来看到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的这样一句话,才恍然大悟:
你真的认为塑料餐具的发明,是为了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的能力吗?……其实是我们对孩子能力的贬低,无意中阻碍了孩子去发展自我能力的信心。
原来我们以为很自然的事,其实是对孩子能力的贬低,只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弱小。
为了不打碎碗,我们很多时候选择了去打碎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那么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伤害?
答案是,对孩子抱有起码的尊重。如果可以,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去在细小的生活点滴中,有机会去体验到:我可以,我很棒。
03
吓唬孩子,哪怕只是玩笑话
知乎上看过一个话题:哪一刻你觉得伤了孩子的心?
其中一个故事就是父母反思,自己一个玩笑话,给孩子带去的影响。
事情大约是这样的。
夫妻俩带着孩子一起在酒馆里吃饭。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
妻子顺口说,好了,你惹事了。
丈夫也附和,嗯,这碗很贵的,我们赔不起,可能要把你压在这里作为赔偿了。
小孩一听,吓得开始瘪嘴。眼看着情绪开始失控。终于憋不住哇地哭起来。小小的身体哭到直发抖。
家长一看,哎呀孩子给吓成这样呀,心疼坏了。
于是赶紧说,没事没事,跟你开玩笑的,那个碗不值钱,我们赔得起。
孩子这才半信半疑,慢慢停住了抽搐。
早知如此,何必呢?
也有不少父母吓唬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变乖。
他们往往会出于焦虑,通过“吓唬”去向孩子夸大生活中的危险。
我就见过一个奶奶在带孩子的时候,监护孙子玩耍的过程令人叹为观止。
“别跑太快,会磕到!”
“不要碰那个,脏,会生病的!”
“不要跳,会摔伤的!”
“你再不听话,妖怪/大灰狼/警察叔叔……会来带走你!”
通过吓唬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变乖,让自己省事,是很常见的育儿方式。
短期内这种方式会有用,但孩子之后的发展会证明你是错误的。孩子有可能变得胆怯,也有可能会通过更加出格的行为,去刺激你的担忧和焦虑,以对抗你的过多干预。
怎么办呢?永远记得,吓唬不能让孩子变好。你播种的是恐惧,收获的也只会是恐惧。所以,有话咱好好说。另外,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做好孩子的后援即可。
04
隐形的身体威胁
我们都知道“打孩子”的暴力方式会伤害孩子。
但是有一种父母,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施暴,但他们的行为却跟暴力没什么两样,心理学上称之为:
“符号性暴力”。
比如下面这些行为,你可能用过,或者正在用。
包括很用力地摔门,愤怒地踢墙,扔家具等物品,损坏孩子珍视的物品,或者威胁要损坏孩子的物品。
另外还有这些程度比较轻的,比如在孩子面前挥拳头,手持棍棒做出要揍他的架势和表情,或者只是指一指棍子,腰间的皮带,或者站在孩子旁边,自带黑压压的气场,胁迫孩子做事等,所有这些其实都隐含着身体虐待。
一位网友说,她小时候,家里专门有根棍子,不是用来打她的,是用来吓唬她的。
长大后她还记得那根棍子的存在,以及当时的那个恐惧感。
她妈妈倍感委屈,说,我都没动过你一根手指头!
我理解这位朋友的感受。
棍子的确是没落在她身上,却早就无数次落在了她心上了。
所以,要避免这一种伤害,最好的办法也许是,父母在盛怒的当下,选择离开,自己单独待一会儿,处理好情绪了再去跟孩子交流。而不是任由自己被情绪挟持,做出一些负气的动作,和具有威胁孩子意味的行为。
05
说话太多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并不采取行动,他们只是说话。
我就见过一个妈妈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频繁地给她女儿下指令:
“你坐直了!”
“换用这支笔吧,你那支笔看起来不好用啊。”
“把书放这边不就好了?”
“怎么这么粗心,再看一遍,这个题目是这样做的吗?”
……
适当提点孩子是可以的。但是这位妈妈有些过了。
她一定认为,自己的指点和劝告,会引起孩子的重视和认真的思考。其实不然。
她的努力只会打断孩子独立的思考,让孩子不再认真,并引发对抗。
长期以往,孩子要么反应迟钝,要么变得浮躁,愤怒。
我知道,其实很多家长不停地说呀说,是他们爱孩子、关心孩子的表现。
一位家有青春期男孩的妈妈就曾经非常不解。她伤心地说,我爱他关心他,好心好意提醒他,他怎么能对我那么凶?
她说的,其实无非是
“要收拾干净房子呀要整理书包呀快起床吃早饭呀快点收心学习……诸如此类”。
然而,她不知道,每日重复的提醒是很容易令孩子恼火的。而且父母的过多指点,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损坏他实际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话反复不起作用,那么你应该做的就是,少说话,多思考。
请记得,语言是为了鼓励和帮助,而不是讨人烦和抑制。
最后想说,今天的文章,我们指出父母的错处,并非为了指责和控诉,而是为了改善不足。
养育孩子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的过程,但好消息是,我们永远可以通过学习和觉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愿你我一直在路上。
▽▽▽
今日互动话题
INTERACTIVE TOPIC
﹀
﹀
﹀
有没有哪一个瞬间,你觉得伤了孩子的心?
- 抽烟多年的烟民,突然戒烟身体会受到伤害吗?答案没那么简单!
- 心理测试:你最想让宝宝住下面哪个房间?测你此生有几个孩子!
- 立秋了,孩子吃了身体壮,个子高,这菜少不了,一端上桌就光光!
- 为母亲针灸能给孩子治病?院方:系思考和探讨,非临床研究
- 【津云微视·纪录】中秋 教孩子吟唱一首古诗吧
- 秋天要经常做这菜,给家人清洁肠道,消食开胃,大人孩子都爱吃!
- 开灯睡觉真会影响孩子身高吗?看完再也不敢不关灯睡了
- 杭州西湖区十多家“幼儿园”被查后续——多数孩子就读新园
- 重庆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 年老父母可登记常住户口
- 夫妻在迪士尼顺走别人童车:我要放包 你有孩子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