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培训青年干部 课题攻关成必选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通州培训青年干部 课题攻关成必选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通州区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正在进行中,与往年的培训班相比,今年的38位学员都要参加课题调研。调研共设置10个课题,每一个课题都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息息相关,每一个课题组还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学员们完成实地调研后形成的报告,不仅将供区里相关领导参考,也有助于破解难点问题。





本报讯(记者李泽伟)通州区每年都举办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今年有了新变化。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紧要关头,来自不同部门的38名年轻干部学员,被分成10个小组,实地调研10个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密切相关的课题,每个课题的调研都配备1名专业指导老师,3个月实地调研后形成报告,提供给区里相关领导参考。目前已经调研67家单位,其中事业单位有29个。





城市副中心建设正在进行中,针对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通州今年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除了例行的培训外,还要求学员就10个课题开展“课题攻关”。北青报记者了解到,10个课题的设置都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并且都与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紧密相关,分别是:“大运河文化挖掘保护利用”、“构建特色小城镇”、“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副中心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公共文化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基层党的建设水平”、“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农村社区治理创新”。





中青班的38名学员分成10个小组,每个组认领一个课题,从3月开始,用三个月的时间实地调研。为了保障调研的质量,每个调研组还配了1名专业指导老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调研组确立调研课题,制定调研计划,参与实地调研,指导调研成果撰写及资政转化等。目前已经调研单位67家,其中委办局(事业单位)29个,乡镇(街道)15个,村(居)委会12个,园区3个,专家2名,企业2家,其他4个。据统计,各调研组查找出各类问题和不足63个,提出对策建议95个,形成7.6万字的文字材料。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调研活动均经过精心安排,学员们先要了解和掌握区委2018年中心工作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总体情况。四、五月进入实地调研、整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阶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调查问卷、座谈会、实地调查等方式展开调研。各小组的调研活动都会直奔最典型的现场,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比如构建特色小城镇的调研小组,直奔通州着力打造的特色小镇之一——台湖镇了解演艺小镇规划建设情况。之后会组织调研报告交流会与调研报告答辩,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邀请区相关领导听取成果汇报,对每组调研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成绩存入学习档案。各调研组将调研报告转化为资政报告,区委党校汇总成册,上报区委及有关部门。





个案





“调研时问两三个小时是常事”





杨照亮是通州区统计局研究室主任,也是此次中青班的学习委员,她参与调研的课题是城市副中心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调研之前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调研方向,她对副中心产业发展比较感兴趣,就被分到了这个小组,目前已经进行了5次实地调研。“去相关单位调研前,我们会向对方发调研函,一方面可以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就调研需求进行沟通,让调研更高效。”杨照亮说:“单位都很重视,一般会安排主管具体业务的领导来介绍情况。”





据杨照亮介绍,每次调研都用半天时间,对方介绍情况后,学员们带着问题轮流发问,“问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因为学员本身对课题都有兴趣,也有一定积累,因此问题都很专业,“比如招商引资,我们会问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科学城等地方有什么区别,和中心城区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如果工业下去了第三产业上不去经济增长从哪里来,都很实际,甚至很犀利。”杨照亮告诉北青报记者,对方的主管领导也很坦诚,一般都会主动介绍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不是走过场讲讲宏观的概念,都是问题导向”。





实地调研并不是仅仅接触一次,实地调研后已经有两个单位联系过杨照亮,“他们也想看到一个外人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除了研究问题,杨照亮觉得调研也会带来精神层面的收获,“看到有些地方还和副中心的高标准高要求有差距,还需要加把劲;看了很多领导干部那种闯劲儿,想做出点东西的劲头,也很受鼓舞,有种建设副中心时不我待的感觉”。





对话





“课题调研有助于破解难点问题”





对话人:通州区委党校副校长朱蕾





北青报:中青班已经举办过多次,以前是否有过此类调研?





朱蕾:近两三年的中青班加入了调研的环节,但最多时候也就几个调研小组,今年10个小组这么大规模的调研还是首次。调研的课题也都是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热点问题,面很广,而且每个调研组配一个指导老师,有教授,也有区委研究室的专业干部,准备得都很认真。





北青报:学员们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也从事城市副中心建设,集中调研和平时的工作有何区别?





朱蕾:3个月的调研,需要学员多次实地考察,既要了解宏观层面的情况,也要到基层了解一线的情况。他们平时在岗位上的接触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问题。包括调研在内的培训,还会教授一些城市副中心建设需要的本领,包括大数据等前沿的东西,这些对学员来说,都会拓宽视野,提升工作能力。





这些年轻干部,素质高,悟性好,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沉下心来把一个课题吃透,然后将自己的思路转化为成果,供相关领导参考,也有助于破解一些难点问题。





北青报:城市副中心建设标准高,任务重,给干部的能力也带来一些挑战,从培训干部的角度来讲现在是不是压力更大了?





朱蕾:确实如此。城市副中心建设中,一些干部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很多东西之前没接触过,甚至没听过,这就只能不断去学习。干部的能力急需提升,也给培训带来很大考验,比如学校前几年一年能开40多期班,但去年就升到60多期班,今年肯定更多了。





内存





培训上课手机铃响扣2分





通州区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每年都开班,今年的中青班在指导思想中就明确,培训旨在引导中青年干部增强执政本领,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与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破解地区协同发展新路径,以更好地为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培训的内容很充实,城市副中心建设是重头戏,安排了两周时间,内容包括城市副中心发展形势、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与城市副中心建设、通州历史文化变迁与发展、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与创新、区情调研等。





课程设置上,有区领导讲副中心建设形势任务,有党校教授讲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到未来科技城和天津滨海新区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有到棚户区改造地进行现场教学。课程既有古典的也有前沿的,前者包括大运河文化研究,后者则包括互联网发展形势与区块链等概念。领导素养和能力部分,课程中包括新闻发布案例分析讲解,课程还涉及大数据、心理学、道德领导力、棚改知识解读等,比较丰富,培训组织方介绍,这些旨在提升领导多方面的能力。





据培训主办方介绍,培训的一大亮点是管理制度相当严格,培训期间,不得无故缺勤。听课时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在教室内随意走动,不得在课堂上接打电话。凡在课堂上出现接打电话者,手机将暂时由班主任保管。而且还出台了具体的扣分标准,课上电话铃声响将被扣2分,课上接听电话和随意走动,都将被扣5分。无故迟到、早退、缺勤者,一律取消参训资格,培训期间中午和住宿日晚上用餐时严禁饮酒。





本组文/本报记者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