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500公里的“生命接力”:41天治疗 新生婴儿健康出院

《跨越1500公里的“生命接力”:41天治疗 新生婴儿健康出院》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小扎西一家给医院的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记者 李华侨 摄





华龙网6月8日15时20分讯(记者 李华侨)今(8)日9:30,四朗西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副护士长申玉洁手中接过儿子小扎西,脸上的笑容总是抑制不住流露出来。就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满面愁容,当时的小扎西命悬一线……





新生婴儿危在旦夕





上午9点半,申玉洁把小扎西从新生儿中心的病区抱了起来,他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直对着申玉洁笑,似乎像是在感谢眼前这位护士姐姐这段时间对他的悉心照料;又似乎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里,想把眼前这位可爱的恩人的模样记清。





是的,小扎西马上就要离开病房了,手术很成功,康复得也很好,他可以出院回家了。小扎西一家人都生活在西藏类乌齐县农牧区,只会讲藏语,姑姑丁措会说一点普通话。





小扎西出生后,因为经常出现吐奶、腹胀等症状送到当地医院,后来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儿除了先天性食道闭锁及食道气管瘘,还伴有新生儿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非常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当地无法手术,小扎西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





手术现场。通讯员供图





1500公里的生命接力





手足无措的一家人在当地医院住院4天后将孩子抱回了家,但回家后小扎西的病情越发严重,于是家人4月26日晚上又将他送回了类乌齐县人民医院。





4月28日,重庆第八批援藏医疗队正好在类乌齐县医院支援,她们发现患儿的病情严重,食管和气管连在一起,且食道闭锁。情况迫在眉睫,必须马上治疗。而治疗的唯一途径就是手术,如果不手术,就只有一个结果——等死。





经过类乌齐县人民医院和昌都市重庆第八批援藏队、重庆市卫计委、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的领导和医务人员通力协作,4月29日上午11点55分,小扎西被送到1500公里远的重庆,转院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5月2日,胸心外科主任吴春教授为小扎西进行食道闭锁矫治手术。经过1个小时30分钟的手术,宝宝的食道闭锁矫治手术成功了。





术后第一口奶





手术取得成功,小扎西进入最关键的时刻,还得需要专业的术后治疗和护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医生冒着小扎西身体基础条件不充分的风险做了手术,术后一定要精益求精控制呼吸道的管理,密切仔细观察,防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悉心呵护这个稚嫩的小生命,控制好每天的出入量调试好他的身体内平衡,让小扎西顺利渡过最后的难关。





新生儿中心副主任包蕾教授还记得,小扎西刚做完手术那会儿不能进食,再加上营养不良,体重不足3千克。那段时间,带着呼吸机的小扎西一直揪着包蕾等人的心。好在,经过治疗,5月8日撤掉了呼吸机,可以自主呼吸。





5月15日,第一次开奶,鼻饲母乳每次3毫升,每日8次。这是小扎西术后第一次进食,所有关心小扎西的人这天都喜笑颜开。5月30日,小扎西可以自己吃奶了。如今,50天的小扎西的奶量达到每次60ml,每天8次。体重涨到了7斤左右,身高也从49cm长到





54cm。





医护人员悉心照料小扎西。 通讯员供图





带着许愿风铃出院了





经过41天的精心救治,小扎西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治疗,今天可以出院了。治疗期间,护士阿姨专门为小扎西做了一个许愿风铃挂在孩子病床的床头,小扎西看着五颜六色的小风铃十分喜欢,每次看着摆动的风铃,听着护士阿姨放的儿歌、讲的故事很快就入眠了。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也把这个许愿风铃送给了小扎西,让它陪伴孩子长大,就像医护人员对孩子的祝福和关爱一样陪在孩子身边。





由于小扎西还有脊柱发育问题、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小扎西回到昌都恢复一段时间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还将联合昌都市人民医院对孩子进行后续专业的救治,希望小扎西今后能够健健康康成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何大维副院长表示,小扎西的成功救治是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受益的一名藏族患儿。“我院以院包科帮扶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我们不仅仅救治了一个小扎西,有更多的藏族患儿正在我们的帮扶下得到救治,希望通过重医儿童医院的不懈努力,帮扶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水平整体得到提升,守护更多藏族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