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三代挤在一室里,今朝三口住房百平米!江城楼市见证小家大变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昔日三代挤在一室里,今朝三口住房百平米!江城楼市见证小家大变。来源是。

昔日三代挤在一室里,今朝三口住房百平米!江城楼市见证小家大变。住房|江城|楼市|见证|小家|武汉---


住房|江城|楼市|见证|小家|武汉---

昔日三代挤在一室里,今朝三口住房百平米!江城楼市见证小家大变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王菲与那英二十年后再联袂献唱《岁月》,将亿万中国人的思绪拉回二十年前。

那一年,她俩的春晚曲目《相约一九九八》红遍大江南北。也就在那一年,还有一件事,它已经影响了我们20年,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那就是,国务院宣布,取消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商品化,在新中国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分房制度就此终结,中国正式进入商品房时代。

风云变幻。回顾弱冠之年的武汉楼市成长历程,尽管房价指数基本上单边上扬,宏观调控也一直影响着楼市走势,但你不得不承认,楼市的快速成长为改善武汉人居水平壮了腰。

楼市快速发展为改善居住条件壮腰

其实,早在1998年前,武汉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萌芽。据中指院华中分院研究总监李国政介绍,1983年,武汉地产集团就开发了武汉市第一个商品房项目——台北西村,当时的售价仅200元至600元每平方米之间,销售对象是下海经商的弄潮儿和第一批万元户。

1996年,武汉正式实施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江城房地产正式市场化的前奏。

直到1998年,《武汉市住房改革委员会关于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通知》成为一份历史标志性的文件,它的出台意味着武汉福利分房时代正式结束,武汉房地产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20年过去了,武汉房地产市场进入弱冠之年,在自身快速强筋壮骨的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武汉人的居住条件。

20年前,武汉的住房都是统一建设,建好后按照不同标准对市民进行实物分配,住房是工作单位的员工福利之一,并没有形成房地产市场。

“那时候,我们都没有听过‘房地产’ 这个词。”家住青山区建设二路的秦先生说,那时只感觉房子太挤、好小,但也只能是感慨而已,别无选择。

彼时,武汉尚处于福利分房时代,如果不是“突出贡献人才”,武汉人能够选择的住宅无非就是单间宿舍、套间、团结户、二居室,三代乃至四代同挤一房的场景,在武汉并不鲜见。

而截止2017年,武汉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35平方米。也就是说,对一般的三口之家而言,基本上可以住在宽敞的一百平方米住房里。

“武汉楼市快速发展的20年,无处不映照着风云变幻的中国楼市。”李国政告诉采访人员,多年来开发商、设计师、购房者之间既相互角力,更互相需求共振,推动了住房向产品自身的属性回归,人的需求愈加被重视。

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房地产发展刚起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来讲,对住宅产品的认知度都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住宅产品在设计上极其粗糙,往往以实用性第一为原则,主要满足消费生存温饱的需求。

而随着楼市自身快速发展,一大批品牌房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逐渐追求品质和品味,万科、保利、恒大、碧桂园、绿地、融创为代表的大型品牌房企将多种产品系搬到了武汉,精装住宅也如雨后春笋遍布江城。

房价指数单边上扬铭刻时代烙印

既然是商品房时代,价格指数永远无法绕开。

摊开20年的指数表,武汉的房价用一根近似单边上扬的弧线,深深铭刻了时代发展的烙印,也拨动着所有市民的心弦。

1998年以前,武汉楼市的房子仅仅只是作为住宅所用,人们对于涨跌的概念并无感。

根据可查的数据,1999年左右类似常青花园这样的小区,新房售价尚不足1000元/平方米,很多人觉得高,但是并不是不能接受。那个时候还没有炒房客出现,那个时候还没有买房致富的想法,那个时候房子是用来住的。

“我刚参加工作时,三环边上都是荒地,有人带我去三环边上看房子,给我讲规划,谈发展,我那时觉得他疯了。”光谷一家电子企业高管冯先生说。

2003年,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之路”不断推动,不少人在房地产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上尝到了甜头。

同时,也正是这一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人们开始意识到房子的投资属性。

之后的十余年,房子的属性不断增加,学区盘、地铁盘、投资盘、江景盘等各种产品应运而生,随着城建升级、人口涌入、政策松绑等因素,武汉楼市升值效应持续增强。

如今,常青花园二手房的价格也至少翻了15倍。

武汉市房管局2018年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目前的新房均价也超过9339元/平方米,该数据计入了新洲、汉南等新城区以及保障房等。

20年间,尽管偶有波动,但武汉的房价指数如一骑绝尘,时刻拨动着所有市民的心弦,也折射出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因城施策楼市宏观调控趋向精准化

梳理武汉楼市20年的发展历程,历年来都保持着高增长率和高建设速度,房价也不断攀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房价成为一个阻碍民生建设的问题。

随着房价的上涨,政府不断出台各种调控措施,力求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和市场非理性扩张,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2017年以前,武汉的楼市调控政策基本上是紧跟全国步伐,步调一致。放眼全国范围来看,调控手段和成都也大多雷同。

2002年底的宏观调控,吹响了武汉执行楼市调控政策的号角。从2002年到2007年,政府主要通过调整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及开征或减免相关税收,来调控楼市规模和价值水平。

而从成交面积、竣工面积、成交均价来看,这几年间武汉房价处于非理性的急剧增长。

楼市过热苗头引起了重视。2007年9月27日,央行与银监会对二套房贷款提出严厉调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上等楼市交易量连续下滑,房价最终支撑不住调头下行。而在武汉,2008年初拉开了房价下跌的序幕。

2008年到2013年,与全国大部分城市走势相同,武汉楼市经历了调整、复苏、重新调整的曲折历程,可见调控政策与市场的相互作用。

从2010年的“新国十条”,到2011年的汉版“国八条”,再到2013年的“汉七条”、2014年的“鄂六条”,武汉的调控政策紧跟全国一盘棋的步伐,虽然稍稍结合了本地实际进行微调,但总体保持了一致。

转变始于2016年。在住建部“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总纲指引下,武汉根据市场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出台限购限贷政策、提高首付比例、部分新城区纳入限购限贷范围、长江新城范围内限售等多项政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

今年以来,在“满足刚需、支持改善、遏制炒房”的基调下,武汉再次精准调控,推行刚需优先选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等新政,满足不同层次的购房需求。

武汉市房管部门表示,楼市调控,永远在路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