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来源是。

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典故|群众|精忠报国|背上|误导---


标题: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岳飞是我国古代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在当时的宋朝,不仅军事造诣十分的高,而且文化造诣也非常的高,岳飞当时留下了一首《满江红 写怀》流传到了我们现代,他所代表的不仅是民族英雄这样一个角色,他所代表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后人来传颂。

典故|群众|精忠报国|背上|误导---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

岳飞(1103-1142)出生在当时宋朝的河北汤阴县(现河南汤阴),从小喜欢诗书,好读兵法,在陈广手下拜师学艺,从下精通文韬武略,小时候就是一个天才,而且因为长期的锻炼,岳飞在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骁勇善战的一面,不到20岁就能拉开近300宋斤(1宋斤约16两,约600克)。

典故|群众|精忠报国|背上|误导---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

而我们从中小学的历史课本上,就能接触到岳飞这个民族英雄,而关于岳飞的典故岳母刺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相传岳飞的母亲为了坚定岳飞对国家的忠心,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此来让岳飞谨记,不忘初心,而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关于岳母刺字这件事。

典故|群众|精忠报国|背上|误导---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

关于岳母刺字这个典故,在民间流传的十分的广,最早先是记载在当时元人所写的《宋史本传》,上面节选: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最开始的时候是何铸审问的岳飞,而岳飞把后背的衣服裂开给何铸看,上面写着尽忠报国四个字,非常的明显)。而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岳飞最早先背上刻的并不是“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而是“尽忠报国”这四个字。而元人写的宋史并没有明确记载是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的字,那岳母刺字这个典故最开始是来自哪里呢?岳飞作为一个抗金英雄,他的事迹流传了非常的久,各式各样的版本都有,而在明朝年间,《精忠记》提及了岳飞在背上刺了“赤心救国”这四个字,而在明末年间,冯梦龙在《精忠旗传说》加注: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在这里岳飞背上的字已经演变成了“精忠报国”了,而冯梦龙则认为岳飞背上的字是岳飞让他的部下刺的。

典故|群众|精忠报国|背上|误导---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

《精忠旗传说》流传了下来,而“精忠报国”也流传了下来,后来在清朝乾隆年间的《精忠说岳》中说道: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就是说岳飞并没有接受当时使者的聘礼,而岳飞的母亲怕岳飞受到了心怀鬼胎的人的勾引,于是为了坚定岳飞的信念,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岳母刺字”的版本。我们回到上文最开始写的元人所写的《宋史本传》当中,书中第365卷,列传第124写到了岳飞的故事,而《宋史本传》的作者并非是宋朝的人,而是元人所创作的,在正史上并没有记录岳母刺字或者岳飞背上有刺字,所以说到底岳飞背上刺没刺字我们大家都缺乏一个十分有力的证据。

典故|群众|精忠报国|背上|误导---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刺在岳飞背上的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误导了群众数百年的典故

但是不论岳飞背上有没有刺字,是不是岳母刺的,刺的是不是“精忠报国”,这些都没有关系,“精忠报国”这个典故能流传至今,这也说明了岳飞这种英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