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来源是。

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两岸|同名|嘉义|前世今生|东石|黄姓---


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

黄昏时分,台湾嘉义东石一带的浅海被余晖浸染,

潮汐声从台湾海峡传来,

带来彼岸另一个“东石”的故事。

“六死三留一回头”,早年大陆先民渡海来台,

因为怀乡,他们以故里之名为新聚落“定义”,

造就如今两岸诸多的“同名村”。

两岸|同名|嘉义|前世今生|东石|黄姓---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

↑台湾嘉义县东石村连片的蚵架形成的“海田”被余晖浸染的景色(4月9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林善传摄

“小时候,每逢冬至,长辈都带着我朝西祭拜。”

74岁的蔡武璋回忆,家中老人说,

祖先是两百多年前从福建来到台湾,故乡也叫东石。

彼时的嘉义东石港外,帆影林密,往返两岸的货船云集。

船只从晋江东石运来茶叶、布匹、瓷器,带回糖、水果和木材。

1895年,清廷因战败被迫割台。

随着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怀抱。

1949年后,两岸隔绝对峙,两岸骨肉至亲数十年咫尺天涯、望穿秋水。

两岸|同名|嘉义|前世今生|东石|黄姓---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

↑福建晋江东石码头旧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直到1982年,两岸往来之门尚未打开。

但一位叫黄水通的嘉义东石人,因避台风暂留福建平潭,

而有机会前往晋江东石寻亲。

一年以后,他又带着岛内几位宗亲辗转回闽祭祖。

“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

嘉义东石黄姓族谱里写道,

“追源溯本,永怀祖德。”

两岸|同名|嘉义|前世今生|东石|黄姓---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

↑在台湾嘉义县黄姓宗亲会担任总干事的黄明堂(左三)在介绍每年祭祀大典时“吟祖训”等情况(4月8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林善传摄

“三公宫,正月半;人点灯,恁来看……千盏灯,万盏灯,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唐山。”

这首闽南童谣,唱的是两岸东石共有的“数宫灯”习俗。

一样的耕海养蚵,一样的舌尖滋味,一样的乡音歌谣……

从弯曲的防风巷,到红砖古厝,

从饮食烹饪,到民间信仰……

日常生活的点滴看似平凡,却都映照出对根脉的共同坚守。

两岸|同名|嘉义|前世今生|东石|黄姓---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

↑台湾嘉义县东石村的村民在开挖蚵仔(4月10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林善传摄

在台湾,现有源自晋江东石嘉应庙的“分炉”就有20多处。

同名村是同根村,更是同心村。

如今两岸东石人挥别亲人离散的历史悲情,

连结起共同的根脉记忆,

更冀望携手开创未来。

嘉义东石年轻一代,

已开始书写“回渡”海峡、筑梦两岸的故事新编。

两年前,蔡维藩带着几十位嘉义东石、布袋的青少年回到晋江故乡,

他的儿女也在其中。

女儿蔡宇廷说,

自己在祖先来的地方真正触摸到父亲的心境,

原来故乡如此亲近,

心是连接在一起的。

蔡宇廷回福建时看到大陆的发展进步,

虽还在念高二,却已立下志愿:

要争取去厦门大学念书,将来留在大陆工作。

当年祖先为讨生活渡海赴台,

而今后代子孙回返大陆寻求发展。

两岸|同名|嘉义|前世今生|东石|黄姓---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探“缘”|一对两岸同名村的前世今生

↑台湾嘉义人蔡维藩(右)在给他的女儿蔡宇廷讲他们祖先来台的往事(4月22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林善传摄

第十届海峡论坛即将在福建登场,

嘉义人周清水就要再次踏上“回家”之路。

他将带着十几位乡亲前去参加

连续多年举办的“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

并回老家祭祖。

两岸同名村,

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象。

闽台缘博物馆研究员朱定波深有感触地说:

“同名村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情永系的明证。”

点击链接,阅读新华社长篇通讯:

骨肉天亲同枝连--两岸“东石”同名村探“缘”

文字采访人员:陈键兴 石龙洪 孟昭丽 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