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雍正剃头的太监屡遭斩首,一道士毛遂自荐,挽救了无数太监的命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为雍正剃头的太监屡遭斩首,一道士毛遂自荐,挽救了无数太监的命》。来源是。
为雍正剃头的太监屡遭斩首,一道士毛遂自荐,挽救了无数太监的命。雍正|毛遂自荐|挽救|剃发|道士|太监---
清军入关后入主北京后,多尔衮发布了一系列政令笼络汉人。比如替崇祯帝发丧,只要是前明官员来降官职不变,百姓归降还给耕田等等。但是在推崇以汉制汉的同时,多尔衮及其满清贵族为了保留满族的传统,在剃发易服上不做让步,这也直接导致了民间反清活动的高涨。
雍正|毛遂自荐|挽救|剃发|道士|太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其实,在中原汉人看来,王朝更迭是历史趋势。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饭吃,有地种,谁当皇帝那都无所谓;对于士人来说,只要统治者尊崇汉文化,推行孔孟之道,谁当皇帝问题也不大。可是多尔衮推行的“剃发易服”却是严重违背了中原汉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国古代自古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说法,剃发不仅违背传统文化思想,而且看起来也不够美观。至于易服,中原汉人也有自己的传统,突然之间改变着装习惯也非常不适应。
换句话说,如果多尔衮不推行“剃发易服”的政策,民间的反对声或许就不那么大。在反剃发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故事,当年江阴百姓听到剃发令后,向知县请愿,知县不答应,于是百姓将知县抓起来,坚决抗清。
雍正|毛遂自荐|挽救|剃发|道士|太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嘉定人民在反剃发斗争中坚持了数月,被杀者二万有余,这就是著名的“嘉定三屠”。清政府的高压政策最终得以推行,此后的两百多年时间,大清的每一个男人统统留起了辫子,直到清朝灭亡。几十年后,剃发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斗转星移人们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抗争,民间再也没有发生因为剃发而引发的动乱。但是,因剃发而丢命的却大有人在。
当然了此“剃发”非彼“剃发”也,这指的是纯粹的剃发并无任何政治色彩。据传,雍正帝的头上长有不少的疮疤,日常给他修发剃发的很多太监免不了要碰到疮疤,皇帝的头岂是轻易能冒犯的,因此都被定以欺君之罪,处于斩首之罪。
雍正|毛遂自荐|挽救|剃发|道士|太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久而久之,太监们再也没人敢提雍正剃发了,但圣命难违。太监们只好到皇宫外面去寻找剃头匠,这些奉旨进宫的理发匠也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雍正四年(1827年)六月,一个姓罗的道士得知这个情况后,他毛遂自荐,主动跑到宫中为雍正剃发。这位道士艺高人胆大,他先用浸泡过的药水替雍正洗头,然后用剪子剪头发,疮疤外露后,再用剃刀在疮疤之间慢慢地剃。
由于罗道士在草药里用了麻沸散,所以雍正剃头时并不觉得痛。结果龙颜大悦,褒奖罗道士技艺高超。后来,罗道士将自己使用的剃发工具和剃发技术传给了宫中太监,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因剃发而被斩首的事了。
雍正|毛遂自荐|挽救|剃发|道士|太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乾隆时期,因为剃发而丢命的也有不少。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帝陷入极度悲伤之中。按清制全国百日之内不得剃发,实际上,这个政策一直执行的不严格,在康熙、雍正时期经常就有大臣在27日之后就可以剃发,皇帝一般情况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乾隆这次就较上劲了,外省有不少官员在27日之后剃发,这一消息被乾隆知道后雷霆震怒,不少官员被革职治罪,更有甚者被赐自尽。乾隆此举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这里面也是还有另外一层深意的,其政治因素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个就不仔细说了。
雍正|毛遂自荐|挽救|剃发|道士|太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民国之后,关于发型这个问题又被摆上了日程。当时政府规定要剪掉辫子,可这一次又受到了人们的抵抗,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都共同抵制剪发。很多人到死都没舍得剪掉身后的那条辫子,从反对剃发到拥护大辫子,这段关于头发的历史很值得玩味。
- 雍正犒赏将士西瓜解渴,年羹尧说了两句话,雍正杀心大起!
- 《雍正王朝》热河行宫,邬思道做了什么阻止四阿哥胤禛躲过一劫?
- 邬思道失算 雍正这一做法太狠了 却让人拍手叫绝
- 大臣公然支持八阿哥夺嫡,为何还能得雍正帝重用,一直活到乾隆朝
- 成化到雍正 斗彩的工艺历史
- 古代的太监, 为什么都喜欢认“干女儿”, 原因真是让人脸红
- 婉容皇后洗完澡不穿衣服让太监看, 背后原因难以启齿
- 古代太监进宫后寂寞了怎么办?别怕,皇宫有专业措施来应对!
- 《雍正王朝》:邬思道料事如神,但在一件事上大错特错
-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后胤祥提起邬思道,为什么雍正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