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一个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 带你探索陌生的深海世界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他第一个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 带你探索陌生的深海世界’,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6月3日报道:十多天后,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首次以杜比视界格式展映《泰坦尼克号》。你知道第一个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人是谁吗?今天下午,国内首本讲述深海探索过程的译著《深海探险简史》亮相“全国新书发布厅”,该书原作者是海洋专家罗伯特·D·巴拉德,“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现者。译者罗瑞龙为现场读者介绍了人类探索深海的过程和成果。





他第一个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





1985年夏末,罗伯特·D·巴拉德的“诺尔号”考察船在纽芬兰以南600多公里外的一片北大西洋海域来回巡查,船下拖着的摄像机器人“阿尔戈号”最先发现了海底的异常所在。





在书中,他写下了当时直观的感受:“读过大量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资料,研究了许多照片,但当亲眼见到它时,他们依旧深受震撼。这艘船实在是太大了,好像是山一般撞在了海底,这是座披着满身铁锈,一次能排开46000吨海水的大山,但是山还是断了。”





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发现不仅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象征。它证明当时尖端水下探索技术即将把深海世界的无限秘密呈现于世人面前。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海底探险家之一,罗伯特·D·巴拉德因为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而声名远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采用当时最新的勘探技术进行了上百次深海探险,还发现了热液喷口、德国战舰“俾斯麦”和世界各地的许多其他当代和古代沉船。而他更是最早使用深潜潜艇的先驱,提出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联合科考,并运用到海洋考古中。





以纪实小说的语言展现深海探索





不仅仅是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发现,《深海探险简史》还将奇异的深海绿洲——热液喷口、地球的发源地——大洋中脊、破译“长尾鲨号”潜艇残骸的故事娓娓道来。





由于大部分历史作者都亲身参与过,该书更像是一本回忆录,翻阅过程中,读者离开了熟悉的海面,跟随着先驱们的步伐,进入广袤且永恒黑暗的深海中,通过纪实小说般的语言,了解人类探索深海的过程和骄人的成果。





对于怎么想到翻译这本书,《深海探险简史》的责编张晓蕾说:“国内的海洋科普大多将浅海方面或海洋生物的,关于讲5000米及万米深度以上的以及潜水器发展的书很少。”





译者罗瑞龙在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研究中心工作,也是万米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号机械系统主任设计师。他表示,翻译《深海探险简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知道人类深海探索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载人潜水器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技术,对于现在来说,过去的技术因为材料等新的进步可能有新的生力。”罗瑞龙说。他还透露,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深海,书中加入了很多名词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