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中有哪些精彩表达?(7)

前几天在外地办事,忙里偷闲,读了几篇《经济学人》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

几处

地道的表达:

一、break out of a rut

2018年5月19日的《经济学人》中的 Finance and economics 版块有一篇文章谈到了全球经济,开头是这么说的:

IN 2017 the global economy

broke out of a rut

. It grew by 3.8%, the fastest pace since 2011. 

2017年,全球经济一改颓势。经济增长了3.8%,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这句话结构不难,但有一个搭配可能会影响理解:break out of a rut.

rut

本是“车辙”的意思,如图:

《经济学人》中有哪些精彩表达?(7)

车辙,一道又一道的重复,单调乏味,所以,rut 也经常用来比喻

单调乏味的生活

:a boring way of life that does not change. 作者这里用rut来比喻

了无生机的、不景气的全球经济

文中break out of a rut可以理解为“一改颓势”,“一”就体现了break这个动作的突然性。

与break out of a rut相对的是

be stuck in a rut

陷入颓废

/

疲软的状态

,以前我们说“经济不景气”时,通常会想到weak这个词:weak economy,现在我们可以用"economy stuck in a rut"来替换,此外还可以说stagnant / anaemic economy,

anaemic的意思是是“贫血症

的”,这一表达曾经在《经济学人》中出现过,也是一个很形象的搭配。



2015年9月,有篇《经济学人》讲到了欧元区经济,用到了pull out of a rut这个表达:

That bout of optimism has proved fleeting and there is now increasing doubt about whether the euro area can

pull itself out of a rut of

low inflation and sluggish growth.

乐观的情绪转瞬即逝,目前,人们越来越怀疑欧元区难以

一改

低通胀、低增长

的颓势

break / pull out of a rut 用来形容我国的发展再贴切不过了,比如: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China has pulled itself out of a rut and skyrocketed a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改颓势,迅猛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break/pull out of a rut来形容“逆袭”:

She managed to break out of a rut three years after being dumped by her boyfriend.

被男朋友甩掉三年后,她终于一改颓势。

He decided to pull himself out of a rut after being flunked several times.

多次挂科之后,他决定不能再堕落下去了。

现在很多大学生终日躺尸在宿舍打游戏,我们可以用be stuck in a rut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二、misplace

2018年5月26日的《经济学人》中有篇文章讲到了朝鲜,题目叫"North Korea under Kim Jong Un: Pastel-coloured penury",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Yet

hopes

that Mr Kim will bring change, which were widespread when he took over from his father in 2011,

have so far proved misplaced

.

2011年金正恩从他父亲那里接过权力之后,人们普遍希望他能带来改变,然而,目前看来,这一希望落空了。

这句话的主干是:Yet hopes have so far proved misplaced.

然而,目前来看,这一希望落空了。

that Mr Kim will bring change作hopes的同位语从句,指 金正恩带来改变的希望。Which were widespread when he took over from his father in 2011作hopes的定语从句,意思是,金正恩2011年从他父亲那里接过权力之后,这一希望很widespread 普遍,也就是“人们普遍希望...”的意思。

misplace通过构词法不难理解,前缀"mis-"表示“否定”,"place"表示“放”,misplace则表示“

放错位置

”。这个词经常和hope, trust, confidence, love等跟人的感情有关的抽象名词连用,表示“寄托于不该寄托的对象”,比如前几天我女朋友指责我:

我这辈子真是看错你了。

然后我脑海中迅速闪现出这么一句英文:

My hopes for you are misplaced.

“我真是爱错人了”

My love is misplaced.

“我不该相信你”

My trust in you is misplaced.

正逢那日,我看到

《表达(6)》

中有朋友留言,会心一笑:

《经济学人》中有哪些精彩表达?(7)

一个有故事的人。

昨天,精读写作班里的一个学员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

老师,抱歉,打扰你一下,我家庭条件很不好,很想以后赚很多很多钱给家人。现在在准备考研,但我最近看了很多报道,都是有关机器翻译崛起的,今天又看到一篇汉语崛起的推送,我想问一下老师:1.您认为现在学英语还有没有钱(前)途? 2. 英语教育在中国会失去竞争力吗?3.语言学和对外汉语哪个比较好啊?抱歉打扰老师

《经济学人》中有哪些精彩表达?(7)

这个问题应该比较普遍,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家庭条件不好很常见,但不要过早的把家庭的重担背负到自己身上,这容易把自己的人生套住,目光短浅,看不到远方的路。轻装上阵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到时候帮助家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先把自己整好,才有资格惠及别人。

另外,“前途”不等于“钱途”,没钱不是问题,为钱所困才是问题。

关于什么工作最挣钱,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挣钱的职业,未来未必挣钱,关键在于理解“供求关系”。打个比方,现在某个行业很赚钱,大家都想去做,这样一来,“供”就多了,稀缺性消失,挣的钱就少了。最根本的是要

开发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稀缺资源”。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你有的,别人没有。

翻译行业就是一个例子。十年前二十年前,翻译行业很赚钱,于是,现在全国上下掀起了翻译热,但学的人多了,“供”就上升;与此同时,现在很多与会者都懂英文,而且机器取代了一部分翻译工作,“需”下降了,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以后翻译行业会变得less lucrative.

为了赚大钱而学翻译的童鞋要留意一下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抛弃翻译。翻译对记忆力的培养、双语的切换能力、反应速度、眼界、思维等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最美的风景在于路边,而不是终点线。

英语教育不会失去竞争力。清末民初,中国落后,国力下降使国人怀疑中国文化;现在,中国崛起,语言和文化自然受到国外的追捧,这是规律,不必大做文章。但由于汉语的复杂,学习成本较高,因此不会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另外,

英语不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职业,更是一个视角、一种思维。

机器再发达,人也有必要多学一门语言,多一门语言,多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未来,英语也将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之一。

最后,我们不能太“安分”于自己的专业,也要“吃着盆里的望着锅里的”,多了解一下专业外的世界,不同专业的知识交融在一起会相互启发、促进,而且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通才,而不是专才。

下次推送时间:5月31日,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