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白领“吃不起”20元午餐,为什么还不愿到工地搬砖 | 沸腾
快递小哥和建筑工人在劳动,白领则是不折不扣地在生活着。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
文 |
张丰
根据某机构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有7成白领的午餐花费在20元以内。多数白领上下班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方式,占比达到55%,17.7%的白领选择开私家车上下班。45%的年轻白领靠租房生活,超过7成的白领认为薪资不理想,渴望跳槽,而有焦虑情绪的白领则达到惊人的94.9%。
我刚刚吃了一顿11元的午餐,看到这个统计,不由感叹了一声:白领真不容易。
当然,这样的调查不一定经得起推敲,比如,到底什么才算是“焦虑”,到底什么才算是“年轻白领”,甚至,到底什么才算是白领?
对这些概念,大家都未必有共识。如果说“中产”还算有一个模糊的标准的话(毕竟有“产”可算),白领就是一个更虚的概念。
事实上,这个词在上世纪5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可能源于莱特·米尔斯那本不朽的社会学名著《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在米尔斯看来,白领就是中产的代名词。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
在大陆,白领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从事最艰苦的体力劳动,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白领这个词来和农民工以及传统的城市产业工人进行区分。
90 年代后半期,白领可能意味着下面这些特征:在写字楼上班,工作体面(多少偏重于依赖脑力),收入较高,生活比较时尚。
如果说当时白领的这些特征还算清晰的话,20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
如今,那些在建筑工地劳动的人,收入可能比建筑完成后在里面上班的白领要高很多。随着写字楼的大量增多,没有谁再会因为自己在写字楼内上班就感到自豪。
如果单纯看收入,一个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白领,和在城市做建筑工人或者送外卖的人士相比,实在没有任何优势。
这就从根本上抽空了“白领”这个词曾经带给人们的优越感——一个吃15元午餐、坐公交车上下班、住在出租房想着换工作的人,怎么可能会有优越感?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白领形象。
所以,大多数人谈起白领这个词,已经从以前的自豪变成了自嘲。
但是,如果我们不那么傲娇的话,还是要承认白领和外卖小哥仍然是有区别的。一个月入8000元的快递小哥,可能不会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一个月入5000元的白领,则有可能是影院的常客。
同样,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男大学生,工资只有4000元,他有着年轻的身体和充沛的体力,完全可以胜任月收入上万的建筑工。
但是,很少有白领真正去搬砖,他们更多是用“搬砖”这个词来调侃自己的生活罢了。
因此,白领这个词现在更多表达的是某种都市性的生活方式。现在,城市的白领已经随处可见,相反,我们却很难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产业工人。
快递小哥和建筑工人的收入不错,但是赚的都是辛苦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会汇给老家。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快递小哥和建筑工人在劳动,但是却看不到他们在生活。
白领,则是不折不扣地在生活着,不管这种生活多么焦虑和艰难,他们都是城市的主人。
他们逛商场,看电影,到餐馆吃饭,他们想着房贷车贷,贷款是一种压力,但任何贷款都是有关未来的约定。他们把自己的未来和城市结合在一起。
中国过去20年的一大变化,就是催生出了大量的白领。他们的数量之多,几乎让这个词的含义等同于“都市普通人”。
这个词慢慢丧失了自己的魔力,如今甚至很少有人使用。人们更喜欢谈论的是“中年危机”“小确幸”,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白领的特权呢。
编辑:
新吾 实习生:范娜娜 校对: 范锦春
推荐:
成都青年集体跳闸逃票:别怪草莓音乐节的劲儿太大 | 沸腾
给天津“抢人”支一招:从亦庄到滨海新区建条“科技走廊” | 沸腾
复联3:“哲学家”灭霸为人类“操碎了心” | 沸腾
女司机无证撞死人有证再撞死人,法律该怎么管管她?| 沸腾
联想“卖国”?别动辄给企业贴上“卖国”标签 | 沸腾
- 工资低于全国平均?精明白领用桔子理财为自己“加薪”
- 7成受访者称婚礼仪式必不可少 留下美好记忆最重要
- 7成受访者感觉废旧纺织品回收渠道少 半数直接扔掉
- 白领怎样喝咖啡正确
- 一个穷到只剩钻石的国家:天天挖钻石,民众却连饭都吃不起
- 搞笑漫画:不一般的白领
- 女白领辞职当老板,声称要把煎饼卖到全国各地
- 白领如何防困解乏
- 都说吃不起海鲜,看到香港的海鲜市场,你就不会说吃不起了!
- 重庆22层楼上架起2座斜拉悬空天桥,离地68.5米,专供白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