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灯,叫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城是一座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古城,说起无为的特产,细数还真不少,无为人也总能说上那么几个,但是你知道有一种灯叫——无为剔墨纱灯吗?

有一种灯,叫无为剔墨纱灯

实说起来,小编我也只见过一次,那还是在无中上学的时候,有一次班主任组织全班去无为县烈士陵园祭扫,在烈士陵园的陈列馆中看到的。

当时我们也不知这原来就是剔墨纱灯,以为就是一种复古的灯挂在陈列馆中作为装饰,正当我们惊叹它的精致时,恰巧旁边陈列馆的解说员听到了我们的谈话笑着说:“这不是现代工艺品哦,这是我们无为的特产之一,叫剔墨纱灯。那木质的灯架、灯上的画,都是工匠们纯手工制作的,而且你们可以细看,这是纱不是纸,这也就是为何要叫纱灯……”听完解说后的我们惊叹不已,一盏灯竟能做的如此精致,真可谓巧夺天工。

有一种灯,叫无为剔墨纱灯

那么何谓“剔墨纱灯”呢?

拿起一支毛笔,蘸上墨水,在纱纸上深划一道。墨水着了色,原本透亮的纱纸变得漆黑一片。接着,又从抽屉里取出一枚细针,朝着纱纸上由经纬线构成的细微孔眼戳去。很快,孔里的墨水被细针剔去,仅留下纱布上细细黑黑的一些线条。这盏纱灯表面被墨水掩盖住了,光线却又从孔眼中散发出来。根据这个制作过程,人们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剔墨纱灯。

剔墨纱灯是知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田首创。

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领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悬于皇宫内苑,因此剔墨纱灯也叫“宫灯”。

国庆10周年时,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1984年,无为县文化局想重振纱灯雄威,组织人员进行生产。然而,由于工艺繁琐,一对纱灯一个人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因而价格昂贵,当时一对纱灯的价格在180元左右,相当于一辆凤凰自行车的价钱,因此后来纱灯厂也就随之倒闭了。

时至今日,无为县唯一一位还在坚持这种老手艺的剔墨纱灯技艺传承人便是——朱晓钟老师。

有一种灯,叫无为剔墨纱灯

值得朱晓钟老师骄傲的是,2006年,无为剔墨纱灯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积极将该工艺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期待有一天能够将这门手艺传出国门,让更多的人知道无为的剔墨纱灯;

我们更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从事并热爱这份职业,传承一门手艺,用匠人的精神留住一方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