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进麻山里 山旮旯里产业兴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春风吹进麻山里 山旮旯里产业兴》。来源是。

春风吹进麻山里 山旮旯里产业兴。山旮旯|春风|打榜|梁小平---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越过蜿蜒山路,走进麻山腹地,在长顺县代化镇打榜村高标准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里,十几个妇女正在为采摘丝瓜、草莓、圣女果等蔬菜水果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小心翼翼将采摘好的草莓放在铺着一层青草的竹篮子里,有的拿着剪刀削去丝瓜根部多余的枝藤,有的正把清洗干净的圣女果装进印有商标的塑料盒里…...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山旮旯|春风|打榜|梁小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春风吹进麻山里 山旮旯里产业兴

打榜村位于贵州省长顺县极贫乡镇代化镇代化社区,距县城58公里,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耕地稀少,土地收益底,贫困人口多,这是打榜村的真实写照,缺水、缺地、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成为了脱贫致富路上最大的"瓶颈"。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是考量"脱贫摘帽"的重要标尺,一直以来,打榜村都是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一年一季的种植模式及低产值的农作物,只能基本解决吃的问题,难以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如何啃好这块"硬骨头",卸下这挑"重担子",成为了当地群众急需解决的难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如今,打榜村紧紧抓住贵阳市举全市之力重点帮扶的机遇,争当"春风行动"排头兵,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下好"产业选择""先手棋",着手研究全产业链,彻底打开群众畏难观望心结的"钥匙",昔日的山旮旯里吹起了一股"产业"风。

山旮旯|春风|打榜|梁小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春风吹进麻山里 山旮旯里产业兴

58岁的梁小平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幼生长在打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是家族的真实写照,尽管一家人有七八亩田地,由于土地贫瘠、缺乏技术,难以种植高效经济农作物,辛辛苦苦一整年,收成也仅能挡住些"盐巴钱"。

2017年5月以来,打榜村通过流转土地,建成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设施大棚蔬菜基地,梁小平心里乐开了花。"我算给你看嘛,流转土地我们可以拿到一部分钱,在基地里务工又可以拿到一部分钱,并且年底还能分红呢。"

在这个春天里,春风吹进了麻山腹地,"地无三尺平、泥无三尺厚、水无三尺深"的打榜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火热,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暖场节目",打榜村交出了自己振兴乡村的"新考卷"。

如今,打榜村以生产绿色生态蔬菜为重点,瞄准贵阳蔬菜需求市场,按照品种和数量实行订单生产,直接从生产大田到贵阳惠民生鲜超市,减少了中间环节,既能平抑贵阳蔬菜价格,又能保障贵阳市蔬菜需求的供应。

" 以前我家门口这几亩田都是种植水稻的,一年也可以收到万把斤谷子,但自从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建成了大棚蔬菜基地,才发现原来种地竟然也可以搞这么多花样,现在有时间就去基地里面打哈工,也够买几斤旱烟了!"村里的韦大爷盘腿坐在椅子上乐呵呵的说。

山旮旯|春风|打榜|梁小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春风吹进麻山里 山旮旯里产业兴

据了解,该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因销定产的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紧紧扭住"三变"模式,按照"租金保底、劳动务工、入股分红、培训孵化"四种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

截止目前,该基地总规划2000亩,已建成1000亩,涉及打傍、大塘等14个村民组413户1858人,其中贫困户156户679人。全部建成后,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实现每户贫困户1人以上到基地就业,普工每天按80元计算,每年至少可增收1.5万元;技术工每天按120元计算,每年至少可增收3万元。

" 我们计划用2年时间,建成集设施蔬菜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拓宽脱贫渠道,带领老百姓稳定增收。"代化镇党委书记金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