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要做的不是等待奇迹出现
本文《幼小衔接,需要做的不是等待奇迹出现》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于幼儿来说,小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因此每年6月份,家长们都会为“幼升小”忙活起来。正确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让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长期以来,幼儿衔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为什么需要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的幼儿到学校的小学生是每个人必需的经历。但由于幼儿与小学生的身心差异,两类教育机构存在一定的差别(见下表)。因此我们应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两者的过渡和衔接,使他们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二、幼小衔接常见误区
幼小衔接的重点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两幅漫画思考一下,你是否有过相似的冲动,或者是否赞同下图的行为。
图A
图B
显然上图的两种行为是幼小衔接常见的两类误区。
(一)误区A(图A):片面性学习
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大量的小学知识,只关注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会读多少拼音,会做多少算术题,片面性的重幼儿的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这样做会产生如下弊端:
弊端一:学习方法的单一
幼儿的入学年龄是由出生日期决定的,而发育年龄是由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熟度决定的。很多成人为了让幼儿上小学轻松一些,会用各种方法提前将小学的内容教给幼儿,让幼儿掌握大量的,目前还无法理解的知识。当幼儿的发育年龄还没有达到掌握这种知识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靠记忆来完成。往往这时候,成人还会对这种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赞赏,在表扬的强化作用下,幼儿就容易将这种学习方法固定下来,形成只使用记忆和依靠别人提供的思考模式学习知识的方式。而事实上,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记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发展过程。
我们以简单的幼升小题目为例,看看幼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题目:一个队伍,小明前面有6个人,后面有7个人,请问这一排队伍总共有几个人?
若只靠记忆的学习方式,幼儿进行的肯定是6+7的加减运算,但这道题中显然还需考虑小明也算队伍中的1人,且只能算1次。这就需要幼儿学会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一种思维的能力。
若没有这种能力,你的孩子可能就会如图视频中的那个男人一样,进入一个思维的死胡同。
弊端二:学习兴趣的缺失
当幼儿提前学习大量的应在小学学习的知识后,等他进入小学,就会发现课堂上的知识都是他学过的,就不会认真听讲,也不会跟随老师引导去思考问题(即使是成人也很难认真听已经了解的东西),进而在小学的最初阶段,幼儿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幼儿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弊端三:学习评价的片面化
当成人片面地关注知识准备时,对幼儿的评价也会更多地倾向于学习结果,即关注他学会了多少,忽略了他学习的过程,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应养成的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慢慢的成人的口头禅就会变成:“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会了……”。长期片面性评价不仅给自身增加了极大的焦虑感,也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幼儿认为成绩的优秀胜过一切的非智力因素,如明确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自制能力、坚持性、自我服务能力等,而其实这些能力其实才是日后学习生活更被需要的。
(二)误区B(图B):突击性学习
所谓突击性的学习是指平常从来不考虑幼儿日后学习问题,却在大班时突然进行填塞式的培养,妄想通过一年的突击性训练,如完全按照小学的课程模式和作息制度,通过临时抱佛脚的办法使幼儿完美地融入小学生活。
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经典实验:
孩子们独立面对诱惑物,如棉花糖、巧克力、玩具等,有的选择马上吃掉或直接开始玩,而没有获得额外奖励;有的选择等待15分钟再获得第二个同等的礼物。面对诱惑,孩子们表现各异。几十年后的追踪研究表明,在后期的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中,那些等待15分钟的孩子的平均成绩要比那些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的平均成绩高出210分。
而这些孩子拥有的就是非智力因素——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力的养成并非是在幼儿园的最后阶段,突击训练一下就可形成,很多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绝不能等到幼儿园最后阶段,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
三、幼小衔接需要接什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原国家教委幼教处曾联合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学前期为幼儿作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在小学又不在这两方面对儿童提出过高要求,则幼儿入小学后面临的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均可克服。因此要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最重要的是衔接幼儿内在的学习能力,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包括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和习惯等因素,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在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NEGP)早在1989年,把学习品质正式列为促进儿童所有潜能的发展中的一个单独的和独恃的领域。
那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关注幼儿学习品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呢?
(一)衔接学习态度——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热情
兴趣、好奇心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要善于激发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仍然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同时可带幼儿参观小学,让他们在对全新的学习环境产生兴趣的同时,提前熟悉学习环境。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强制幼儿在没有丝毫兴趣的情况下提前学习大量知识,很多国外的讲座中有提到:中国家长是最辛苦的家长,努力地让热爱学习的孩子从此再也不爱学习了!若成人心中有对自己孩子知识储备的焦虑,可以在幼儿入学前1年,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带入一些一年级的知识概念。
(二)衔接学习行为和习惯——关注生活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跟幼儿园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上课时间延长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需要独自面对问题。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拥有计划性、规则意识、专注等能力。
1
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有很大的差别,家长最好提前与幼儿一起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共同制作作息表一方面是为了让幼儿有参与感,更愿意去遵守;另一方面,也可让幼儿根据生活作息时间表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以及自制能力。
2
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幼儿进入小学后更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因此在家的时候,成人尽量让幼儿处理力所能及的生活问题。如自己穿衣服、裤子,自己系鞋带;独立用餐,会使用筷子和调羹吃饭,会从饮水机接水喝;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正确的洗手方式;学会使用各式马桶,便后冲水;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等。这会让幼儿在处理生活问题中培养任务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专注性。
3
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随着幼儿慢慢的长大,他们会去认识、结交更多的朋友,而对父母的依靠变的越来越少,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小学阶段在校时间变长,与朋友、同学接触更为频繁。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能让他们更为愿意融入这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学习。
而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不懂得交往规则。比如,在参与团体游戏时,不懂得“轮流”规则,不善于“协商”,只想自己先玩够等。为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孩子遵从。比如,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全留给他,而是适当地分给其他家人,然后告诉他:
“
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轮流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
”
久而久之,孩子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习得的社交规则,能被他逐渐内化形成巩固的能力后,再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父母也可教孩子学习一些具体有效的社交策略。比如,当孩子想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询问:
“
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
”
或者教孩子注意观察其他小朋友。当别的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麻烦,如搬不动东西时,可让孩子主动上前提供帮助等。
幼小衔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等待奇迹出现——他们马上就能掌握一切,我们要深知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在于日积月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家长在生活中的精心培养,从幼儿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教师也要注重对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必然能顺利过渡,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 2018年农村拆违,这几类房屋将强制拆除,农民要做好准备!
- 【必看】下周大盘或将这样走!
- 隔三差五就要做顿豆腐,特嫩还不碎,舀着吃才过瘾,没它饭不香
- 女人要想保持对男人的吸引力,就要做好这5点
-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这些要做好!
- 西红柿落花落果,每年都会发生,我们要做好这些防范措施
- 怎么让女人和你在一起得到满足?只要做到这两点!
- 轻钢别墅在国外随处可见,你要不要做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淘宝武林大会:淘宝更“大”了,小二们要做这些事儿
- 鼎好学童第二期特色课程——数学游戏数学(暑假只限幼小衔接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