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生:从农民到香菇专家,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张拉生:从农民到香菇专家,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来源是。
张拉生:从农民到香菇专家,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
人物简介:
张拉生:从农民到香菇专家,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
张拉生,男,58岁,吕梁交口县双池镇枣林村党支部书记。从厂矿到实验室,从企业家到躬身研究现代农业技术的科技工作者。他用10年时间,带动全村人加入到食用菌产业中,靠着香菇发了家、致了富。并在2017年,实现全双池镇80户194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摘帽。
奋斗者说:
张拉生:从农民到香菇专家,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
带着全村人致富,这不只是我眼下的任务,更是我终生奋斗的梦想。
——张拉生
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枣林村虽然以“枣”命名,可从进村开始,所到之处却都挂着大牌子在宣传香菇。而这样的与众不同,正是沿袭了枣林村“领头人”张拉生的风格。
张拉生,虽然身为枣林村党支部书记,可是却不爱坐办公室,一年365天,恨不得天天扎在实验室里。和采访人员的首次见面,就是穿着白大褂,带着消毒手套,隔着实验室的玻璃进行的。张拉生告诉采访人员,他正在研究的是香菇菌种。“因为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不一样,它需要技术支撑,科技先行。”
如今的枣林村,香菇收购商不断,家家都是万元户。全双池镇194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张拉生的带动下,也都成了小老板,工资加分红每人每年保底2万元。可其实,张拉生选择的这条食用菌产销一体化的致富路子,走得并不容易。
6年3个项目
张拉生:从农民到香菇专家,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
“吃老本”到老本行的突破张拉生:从农民到香菇专家,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
枣林村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农村,靠着矿产,村民们收入非常可观。可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曾盛极一时的硫磺矿、煤矿相继关停取缔,此后的十多年里,村民就只能靠着吃老本儿过日子。想生存,就得求转型,当时身为村委会主任的张拉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打算在农民的老本行儿上做文章。
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从2008年开始,张拉生先后带领村民搞设施蔬菜、设施甜瓜,到2014年,村民的收入翻了番,生活问题不愁了,可是张拉生却又突然决定要将原有产业推翻,转而搞食用菌香菇种植,村民们炸开了锅。村民郭玲说“大伙儿好不容易才接受了,从采煤到种菜的转变,结果项目换了。这次香瓜刚刚搞的风生水起,又要换。短短6年时间,换了3个项目,谁也接受不了呀!”
投资了能否挣钱?香菇会不会水土不服种不出来?即便能顺利长出来,又是否能卖得出去?面对村民们的重重顾虑,张拉生异常冷静,“大伙儿的担心,我心里都明白,但是蔬菜和甜瓜只够温饱,想致富,还有很大的差距。种香菇虽然风险大,但是枣林村昼夜温差大,正好适合香菇生长,而且香菇利润也会更高,这都是经过多方调研才得出来的结论。”
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张拉生亲自开车带着村民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福建、河南、河北、陕西哪儿的香菇种得好就去哪儿,单山东寿光一地,就去了9次,甚至报废了一辆小轿车。而后又自掏腰包,率先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9座香菇大棚,这让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240天111次失败 门外汉到“土专家”的蜕变
比起大棚蔬菜和大棚甜瓜,香菇的种植要麻烦得多。菌种的抗杂菌能力、菌棒的品质、接种的技术,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菇农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而要想收益最大化,还得攻克一个全国性技术难题“液体菌种的规模化应用”。
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液体菌种,要比传统固体菌种提高30%的产量,而且成本低,风险小。但是在国内,液体菌种仅存在于实验室,还没能规模化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当时,咱也是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想着人家别的国家能让液体菌种大规模的应用,为啥咱中国人不行,所以我就和这液体菌种较上劲儿了。” 虽然困难重重,可张拉生态度坚决,2014年3月初,他带着技术员扎进了实验室,一呆就是8个月。
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很多技术员都吃不消。于是,张拉生就自己穿上白大褂,边学边干。经常是白天外出调研学习,晚上回来再通宵做实验。六个月后,张拉生终于研制出了高品质的液体菌种,就在实验付诸于实际种植时,他遭遇了一个致命的打击。
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实际应用的时候,出现了大面积的感染,香菇长不出来,只能把20万根菌棒全部扔掉,直接的成本就是60万元。”万里长城只剩一步之遥,放弃,意味着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可继续实验,也许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张拉生有些犹豫。“我确实想过放弃,但是冷静了大概一个礼拜之后,我又振作起来了。我想我要是放弃了,那村民们投资的钱不就更没着落了,所以我一定要往下走。”
香菇|农民|专家|菌种|全村|枣林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111次实验,111次失败,整整八个月,张拉生终于打赢了这一场硬仗。如今的张拉生,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土专家”,每周都会定期组织群众开展香菇种植技术培训。同时,为村民们搭建起了产销一体化平台,坚持统一建造日光温室、统一提供种苗菌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以降低菇农们的生产风险。
3年3次脑梗从“扶贫攻坚战”到 “健康保卫战”
液体菌种的规模化应用、“双池镇食用菌精准脱贫园区”的建设、“十里香菇长廊”的打造……3年来,张拉生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一张又一张光鲜的奖状,也挂满了一整堵墙。可是张拉生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
“就不能说,一说就想哭。他的身体实际上很不好,现在每天都要吃一把药,还不敢让他摔倒。可是不管是我还是孩子们说,他都不听。”说到丈夫的身体,张拉生妻子葛青蓝捂着嘴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她告诉采访人员,张拉生虽然才58岁,但因为疲劳过度已经犯了三次脑梗了,差点瘫痪,多次住院治疗后,才逐渐恢复过来。可闲不住的他却又跑回了实验室,跑回了香菇生产一线,因为下一步枣林村要走的路,张拉生已经计划好了。
- 2018年农村拆违,这几类房屋将强制拆除,农民要做好准备!
- “万元户”还算农村有钱人吗?有多少钱的农民算有钱人
- 国家给农民“发工资”了,所有农民都有份,确实不太可能
- 农村小麦减产粮价大涨,有钱不买楼,沒钱別卖粮,说到了农民心上
- 农民眼中的“摇钱树”, 像“姜”却比“姜”贵了几十倍
- 村干部有事做了!挨家挨户收钱,每户600元左右,农民要配合交钱
- 农民挖出“C”字国宝,2次送交获30元奖励,出国展览保金达10亿元
- 农民致富创业:收入百万还是负债累累?
- 农民种植世界“最大”水果,单个重80斤,每斤5元,年赚几十万
- 宅基地政策有变化了,这4项建房要求是新增的,农民们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