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杭州文化的留存与传承,这个杭州人再造良渚!

为杭州文化的留存与传承,这个杭州人再造良渚!

来源:浙江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杭州文化的留存与传承,这个杭州人再造良渚!

宋子良的大桌子上摆着很多“微缩模型” 记者 张之冰 摄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宋子良,大学学的是室内设计,机缘巧合下开始迷上了古建筑;在这样相对较窄的领域里,沉浸了11年,心中那句slogan(呐喊)也越发清晰:根植传统文化,用3D技术致力中国遗产的留存与传承。

“简单来讲,就是在文化遗产和公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因为每个人看文物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这座桥梁有可能只是视觉信息,也有可能是历史文化。”宋子良说。

寻找古良渚人房屋的“密码”

一开始接到考古专家和老师委托的项目时,宋子良也是一头雾水。但《名侦探柯南》里那句话在他心中响起:“真相,只有一个。”

想要无限接近真相,就得收集有力的证据,宋子良以良渚建筑举例。

第一个证据:瓶窑镇卞家山出土的一个陶屋顶。它高5.3厘米、长6.7厘米、宽5.8厘米。“五千年前它应该是良渚人的玩具。”

第二个证据:一幅出土陶片上的涂鸦,先人们大概是一时兴起,寥寥几笔,画了一座房子。

“有了物证,就像知道一个人的胖瘦和身高了,真相也不远了。”宋子良就带领团队,扫描屋顶的三维数据,然后再根据涂鸦房屋的比例关系,基础形状就出来了。

当然,还需要不少旁证。例如,考古学家发现良渚建造房屋的时候已经在大规模地使用榫卯结构了,桐乡普安桥遗址F3发现良渚早期的民居遗址,海盐仙坛庙发现良渚早期的群体房屋遗址。“从单幢民房到多幢民房,房子多大,结构是怎样,大致有个区间范围了。”

遵循这些“密码”,就可以复原再造一个“良渚”。

宫殿广场下雨天“不湿泥”

宋子良面前的大桌子上摆着一张超大卫星地图,打印出来的“微缩模型”房子和人物就摆在上面。

良渚文化的建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建在台基上的宫殿建筑,另一种是建在平地上的地面式建筑。建筑四壁多采用‘木骨泥墙’的方式,屋顶结构有二面坡、四面坡式,斜坡草顶、整齐屋檐等特点,良渚民居一般不大,通常10平方米—20平方米左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榫卯结构、白墙天窗等都不少。”

莫角山,是我们熟悉的宫殿遗址,自然也是良渚人最巅峰的建筑作品。“五千年前的古人真是太厉害了!”宋子良忍不住赞叹,一层泥一层沙,我们熟悉的大、小莫角山、乌龟山、古尚顶等宫殿,广场土台上铺有木板,房屋与房屋之间也铺有木板,每所房子的台阶前也铺有木板。

如此讲究,好处有哪些?“下雨天搞广场活动,良渚人的鞋子都不会湿泥。”相对于民宅,宫殿自然是“大豪宅”,据考古现场地基和基坑复原的宫殿房屋有200多平方米。

为杭州文化的留存与传承,这个杭州人再造良渚!

钟家港3D复原图

那时候钟家港很“热闹”

良渚古城城内河网密布,位于城内宫殿区以东的钟家港古河道,是城内的南北主干道。根据考古勘探确认,钟家港总长度约1000米、宽约18米—80米、深约3米。钟家港河道堆积中存在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黑石英石片、玉料等遗物,推测是手工业作坊区。

热闹的钟家港,自然是人最多的:琢玉的人、伐木的人、挑水的人、划船的人、捕鱼的人、采摘的人、种植的人、补衣服的人,甚至连“偷懒的人”都有。

宋子良复刻的这些人物时,会先根据头骨等考古资料画出面貌,然后再用真人演示动作,3D建模数据打印出来。“凿玉的动作,例如,钻孔、孔壁修复、制作直槽(一种工具)……系列动作都是考古所老师亲自演示的,打印人物手中切玉的细绳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宋子良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也是他的精神食粮。他从赵晔著的《良渚文化石器装柄技术探究》中找到伐木的斧、锛等工具模样。“顾恺之《斫琴图》上也有锛的用法,形制为斧。”宋子良说,被良渚人运用得滚瓜烂熟的榫卯结构,其中榫就是使用单手持的小锛来制作的。

最后,这些数量庞大的近400个微缩建筑和人物,以及动植物等都将被放置到“良渚古国”的角角落落里,反山王陵、莫角山宫殿、瑶山祭坛、高低坝、钟家港作坊……形形色色的人一起拼成一张栩栩如生的良渚风情全景图,等于复原再造了一个“良渚”。

不仅如此。在宋子良的“cave”空间里,记者看了裸眼VR的沉浸式剧场电影《南宋皇城》,南宋流动着的一幕幕风土人情将你带入其中,身临其境。宋子良说,未来良渚他们也将做一部这样的裸眼VR球幕电影,到时候市民朋友们也可以身临其境地观看5000年前的美丽之洲——良渚。

身为杭州人

要为杭州文化

留存与传承贡献一份力

这十年,宋子良带领团队参与的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杭州西湖申遗三维数字视觉表现、大遗址“南宋皇城”三维数字模型和多媒体表现、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上林湖越窑遗址”等众多重大项目,为杭州的文化遗产推广与传承作出了一份自己的贡献。

十年磨一剑,做这样的文化遗产“桥梁”目的是什么?

宋子良若有所思,“比如考古发掘保护,对于参观者来讲,展示很难。我们通过现代高科技,把发掘过程和出土文物进行扫描,把考古现场3D空间数据都进行记录、复原、保存下来……这样,即便这个考古学家不参加这个项目了,换另外一个考古学家来,这些数据在计算机里是可逆的……现在以及未来,都可以做很好的延伸应用,身为杭州人要为杭州文化留存与传承贡献一份力。”

为杭州文化的留存与传承,这个杭州人再造良渚!
为杭州文化的留存与传承,这个杭州人再造良渚!

明天将有杭州重要人物推介

为杭州文化的留存与传承,这个杭州人再造良渚!

《杭州名人》公众号

微信号 :hzzao8

每日发布杭州知名政商人士,请关注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