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加密数字货币是“具有价值的实验”
《 人民日报 》于 2018年04月16日在22 版发文讨论数字货币,全文如下。(原文标题为《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经济透视)》)
近期,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价格颇不稳定,比特币从去年底两万美元左右的巅峰一路跌破7000美元,又在一天内飙升逾11%。市场巨幅波动,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也有诸多差异。有的宣布将发行世界上第一个主权法定数字货币,表现出“力挺”姿态,更多国家谨慎观察,着眼于研究和引导。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面对数字货币“大杂烩”,各国的关注点可能根本就不相同。如委内瑞拉的“石油币”,本质更像是数字债务,而非货币。二是掺和了货币以外的因素,如国内政治、国际竞争等。三是数字货币在各国的“粉丝”规模与影响力不同,包括可能的负面影响,如灰色交易、洗钱等。四是各国的法律完备、监管严厉程度有异。五是各国的认知角度不同,有的关注其货币属性,有的则更倾向于作为类资产、大宗商品等。
因此,探讨数字货币的内涵,我们必须厘清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是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还是民间非法定数字货币;是加密数字货币,还是货币电子化;是否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劣币”。
新技术确实使得货币的概念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从理论上来说,新货币经济学指出了货币消失的可能性,即法定纸币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并最终被产生货币收益、由私人部门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取代。从现实来看,尽管法定货币的地位仍不可动摇,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各种局部场景的私人货币,如20世纪20年代货币失控的德国曾有过“瓦拉”系统。现在,带有“去中心化”特征的数字货币,更使得私人货币的挑战日益突出。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私人货币”,还是类似于比特币的新型“私人货币”,都对各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权力”带来影响。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全面禁止数字货币难以实现,各国更多着眼于交易中的底线监管与投资者保护,如反洗钱、市场操纵等。
就广义角度来看,货币电子化对现有体系的冲击最为深远,因其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统计范畴、货币传导机制、支付清算的效率等。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可纳入“准货币”的资产类型不断增加,使得着眼于货币数量的政策操作与宏观指标间的相关性、联动性逐渐弱化。就狭义角度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其自身的“货币属性”并不突出,更多被作为特殊的资产或商品,因此其实质影响往往不在货币层面,而在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方面。
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虽然加密数字货币存在众多缺陷,但也是具有价值的实验,尤其是在超主权货币探索方面。与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价值依托有所不同,其面向的是数据时代的“交易基准共识”的发掘。当然,如果受到太多价格波动、投机炒作、通缩限制等影响,加密数字货币在支付功能方面无法真正落地,则只能距离“货币实验”越来越远,或者成为某种特殊的基础“数字资产”,或者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声明
:
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热文推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时隔13年,香港再度打响“汇率保卫战”?》
《区块链的前途在哪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话了》
《英国脱欧后,它的海外领地该咋办?》
《当前中国经济最热的问题,这六个人都说明白了》
《当我们谈论“去杠杆”时,到底在说什么?》
《未来20年中国经济最大红利,不幸的是被绝大多数人忽视》
《外媒:中国拟用人民币买原油,冲击美元霸主地位》
《让比特币跌落熊市的,难道是期货?》
《杜月笙从黑社会到金融界:他有多厉害,如何漂白出身?》
《全球金融中心,北上港之外,这个中国城市也挤进前20!》
《中美摊牌,全线暴跌!怎样保住你的钱袋子》
《不要让自己成为期货市场里的弃子》
《年化收益64.2%,他们做到了》
《迪拜黄金交易所谈“一带一路”上的AMA》
- 比特币黄金首遭“51%攻击”,可能动摇数字货币世界的根基
- 变天!中国最大官媒发声:将重新考虑加密货币交易的禁令!
- 申城老牌商超上演“变形记”:8家门店完成数字化改造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主张熠熠生辉
- 【三言·头条】俄罗斯财政部:加密货币收入必须征税!
- 研究称蜜蜂也能思考抽象数学 理解数字零小于一
- 【三言·热点】IT怪咖John McAfee再次语出惊人:为了布道加密,
- 人民日报给她点赞!武汉110接警“娘子军”既专业又有耐心
- 台湾:加密货币泡沫化 已经形成
- 加密货币即将替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