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不及格到被芝加哥大学录取,这位妈妈分享了孩子的成长路
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的张奇正收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这所常年位列各个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的大学,素以盛产诺贝尔奖得主闻名,杨振宁、李政道等诺贝尔大牛便曾在芝大求学,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
张妈妈很清楚地记得那个早上,全家人还在睡梦中,她被一阵消息提示音吵醒,习惯性拿起手机看了一眼,7:08,留学申请微信群里炸开了锅:“
张奇正!你被芝加哥录了!太棒了!”张妈妈有些不能置信,又盯着屏幕看了一眼,然后推了推张爸爸说儿子被芝加哥录取了,结果张爸爸翻了个身没反应。她又跑到二楼去告诉儿子,张奇正迷糊地问老妈你睡醒了吗,被拖起来查完录取文件之后,张奇正说了句“哦录了”,就爬到床上继续睡了,剩下张妈妈一个人被巨大的喜悦冲击,哭笑不得。
张奇正的留学申请之路是曲折的。最初准备标化考试时,他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高二上他拿着100出头的托福和不到1500的SAT申请夏校,被一路翠拒;于是重新查漏补缺,托福进步12分,SAT进步130分,提高整体素养,在去年ED1阶段申请了自己的“女神校”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没想到最终收到的仍然是两封拒信;之后,在学校老师、家人、留学机构等各方的支持下,他沉下心来,重新认识自我,深入发展了数学、计算机、历史方面的兴趣,凭借扎实的成绩和充满灵性思考的文书拿下了芝大的offer。
小编采访了张奇正本人和张妈妈,虽然张奇正一直谦虚低调,觉得能拿到芝大offer是运气好,但正如老话说的“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希望张奇正和张妈妈分享的成长经验、教育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民主
--让他自己做选择--
“民主”,是张妈妈在采访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
自出生以来,张奇正始终被家长们平等对待,而没有被当成什么都不懂、插不上话的小孩子。
每当家里遇到重大的事情,都会召开家庭会议,家长们会主动听他的意见,让他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也拥有民主选择的权利。
而且,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如今,张奇正成长过程中的几乎所有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家长会帮忙分析情况,但绝对不会去帮他做决定。
所谓的“民主”,并非是一味地放任自流,说着“哎呀随他去,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
在给予民主和平等的同时,更要让孩子明白必须对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负有责任。
做父母的也不能只在一边旁观,而是要陪伴,不断地帮孩子分析,不断地给孩子鼓励,毕竟大人都时常有懈怠的时候,更何况是小孩子呢?
高一的时候分班,要在科创班和人文班之间做选择,张奇正本身喜欢看书,人文素养很好,但由于受传统升学观念影响比较深,还是比较倾向于选科创班,张妈妈把自己赴美国研修的教育见闻分享给儿子听,然后一家人一起探讨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张奇正选择了人文班,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两扇门之间,我不断地选择和纠结,我知道那会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但是我最后选择了人文班,那么即使跪着,也要走完我选择的道路。”
坚 持
--慢慢来会比较“快”--
“坚持”,是张妈妈认为的儿子身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她陪伴孩子从小一路成长,感觉自己就像牵着一头蜗牛在散步,起步的时候总是慢慢的,但一直坚持着,步履不停,不断去接近前方的目标。
虽然家里从来不提倡让孩子提早学东西,但小升初的时候张妈妈还是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了焦虑的家长行列。
三年级的暑假,她决定让儿子去学三星英语,那时候三星、四星英语考级很火。结果张奇正上完课回来大哭,说我不要去!因为一起读三星英语的都是幼儿园和一年级的,他觉得有点丢人,而且直接考三级,他确实也不懂。
张妈妈听完儿子的想法,跟他说没关系,既然觉得自己不行,那明天就不用去了。
第二天,张奇正很早起来跟她说“妈妈,我要去的”,她有点惊讶地问儿子“你不是说不要去了吗”,他回答说:“我三年级了,人家幼儿园一年级的都可以,我有什么不可以。”去了之后,张奇正自己想办法跟进度,最后考级的时候笔试和口试全都通过。
初中到了张江集团,预备初一时张奇正有点跟不上进度,尤其是数学上,经常考不及格,怎么办呢?张奇正每天都会找两道很难的数学题,等中午吃完饭就到办公室去向老师请教,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初二,他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回想儿子的成长历程,张妈妈笑着说对他很放心的一点就是,看似他比别人慢,但他有自己的步伐和道路,最终还是能成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因为幼儿园没有提前学功课,所以张奇正入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是垫底的,但到了三年级,他又一下子走到了前面。然后是预备和初一入学,同样是排在很后面,但到了初二初三,他就又自己调整适应着跑到前面去了。
在这样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有时候速度很慢,但张奇正始终是在向上攀登的,慢慢地,基础扎实了,脚步就快起来。
张奇正(左)与夏校教授
探 究
-- 认清自我,专注所爱
走在成长路上,张奇正不会因为周围喧嚣,而随波逐流,跟着一拥而上。
他会结合老师的东西,同学的东西,然后进行反思,分析那些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东西。
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小奇正就爱上了乐高机器人。给他乐高零件,他就能安安静静坐在那里拼一天。
夏天很热,一家人在房间里满头大汗,唯独张奇正说不热,继续专心致志地搭乐高。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高中,张奇正还专门为此做了一个研究型课题。
在华二有每个学生都要做课题研究的传统,张奇正就此开启了他的学术探索之路。
高二时,张奇正观察到了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以及实体经济延续发展的必要性。于是,他选取了实体经济的一个小代表——实体商店,为了帮助它们创新发展,设计了一套基于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和蓝牙技术的智能超市系统,着力于提升顾客的体验和超市自身的竞争力。
这段课题经历,也启发了张奇正关注和思考,在结合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如何具体对新的科技加以运用,以及新科技带来的问题应该如何被缓和。
也正是受了课题研究的影响,在芝加哥大学的申请中,张奇正选择了科学的历史和哲学研究”这个专业方向,想要研究人文和科学的交叉面。他觉得,纯粹的技术需要在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社会需求背景的引导下走向正轨,而研究和驾驭技术的人也应该具备充分的相关知识。
这也是他今后本科阶段打算文理兼修的原因。
在被问到可否分享一下自己的升学“秘诀”时,张奇正非常认真地指出了“秘诀”这个词的不贴切性,然后诚恳地答道:“对任何人来说,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的,否则不会有太多对事物本质的切身体会,唯一能从前人那获得的只是一些摔得不那么疼的经验。我比较深的感触是:切勿过度与他人比较,认清自己最独特的闪光点,这样能减少一半的焦虑,增加一半的自信。”
共 生
--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共生”,是张妈妈在采访中提到的又一个关键词。现在很多家长可能会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但自己却没有相应做出跟上时代的努力,没有任何上进心。
实际上,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是很重要的。
张奇正一家都是很爱学习的人,家庭氛围相当好。小时候,张妈妈工作比较忙,爷爷奶奶会经常陪着张奇正,就一直有意识地引导小奇正看报纸,所以没上幼儿园之前,他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两三千了。
家里的电视机基本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在每天晚饭之后,会被开启播放半个小时的新闻,那时候一家人都是人手一份报纸,各自看自己的那份,再换着看,最后相互交流看法。
爷爷和爸爸都很喜欢历史,张奇正也从小耳濡目染。每天坐着家里的车到学校的一路上,车载mp3都会播放《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之类的历史故事。
后来,张奇正对二战很感兴趣,就会自己主动买书来研究,连玩的电脑游戏都是跟历史相关的。
张妈妈本身是一名老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为了能跟儿子更有效地沟通,她特地去自学了心理学,考了二级心理咨询师。
母子俩会互相推荐自己觉得好的书,看完了之后可以交流读后感。在华二做学生课题的时候,起初张奇正毫无经验,什么都不会。
张妈妈也有教育课题要做,于是便告诉他自己是怎么做课题的,然后让他再到网上去看看别人又是怎么做课题的。母子俩一起做各自的课题,也时常相互提意见和看法。
儿子小时候,为了给他树榜样,张妈妈主动去评选高级教师职称,让儿子看到自己的努力,也跟他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失意,让他给自己出主意。如今儿子考上了美国Top10的大学,张妈妈也准备再考一个华师大的研究生。总之,她希望能够跟孩子一起共同进步。
最后,分享一段母子俩的有爱对话给大家。
有一天,张妈妈跟儿子感慨说:妈妈觉得自己快跟不上你的脚步了。
儿子安慰道:妈妈你不要自卑,你已经很好了,我会在那里等你的。
张妈妈说:你不用等我,我会加快脚步跟上你,但是你不要嫌弃我就可以了。
其实并不仅限于亲人之间,所有人与人的关系,最理想的状态不都是应该相互交流,共同成长,一起努力变好的吗?
2018年4月7日(周六)下午2:00-5:00
,一场由45位刚刚收获美国顶校Offer的准新生和60组走过爬藤之路的留美党家庭的见面会,将在上海
扬子江万丽大酒店
举行!
张奇正与妈妈也会在现场哦!
当天,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史密斯学院、范德堡大学、卡尔顿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科尔盖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科罗拉多学院、瑞奇蒙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学院、布兰迪斯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普拉特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等刚拿到全美前50名校Offer的准新生集结,与你共坐圆桌,回顾自己的申请之路,分享从惨烈的“18申请季”杀出重围的心得秘籍。
点击
“阅读原文”
报名哦!
- 数学试讲 |《减法的验算》示范试讲
- 【干货】招教记忆口诀之“数学篇”
- 小学数学6类“画图”解题,快教给孩子
- 高考数学想突破130?这21个典型解题技巧必须掌握!
- 高考数学18个抢分点,考前必看!
- 【新理念教育】当数学遇上古诗词,太妙了!
- 泡泡数学老师杨易完美诠释“最强大脑”
- 小学数学经典题型-牛吃草问题
- 如果数学不好,就不要点进来了……
- 初中数学总丢分?那你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