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件事,在你们的婚姻里作祟
《别让这件事,在你们的婚姻里作祟》系傻大方资讯网小编转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要从原生家庭说起。
人的一生中都会拥有一个原生家庭。
所谓原生家庭,即自己和父母的那个家庭。
现实中,伴侣之间免不了冲突和争吵。很多人吵着吵着,心就凉了,关系就散了。我们误以为,对方之所以跟我们对着干,只因为不在乎自己,不够爱自己。其实,都不过是原生家庭在作祟。
1.原生家庭的规矩不同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隐性规则。我们来自不同家庭,规则、习惯也就都不一样。
比如,一个妻子很多年都对老公的个人卫生问题很不满,因此争吵了不知多少次。
妻子每晚都会冲澡,洗漱妥当了再入睡。而丈夫总是困了就直接和衣睡。每当这个时候,妻子都会很生气地把丈夫推醒了,要求他去洗漱。而丈夫也很恼火,因为他觉得自己睡得好好的却被吵醒了。
直到有一天,妻子问,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我的话你为什么不听?你到底懂不懂得尊重我?
丈夫听得一脸懵逼,答,我小时候就这样啊,我家人都这样。第二天醒了再洗不行吗?
原来,妻子打小起,就被自己的妈妈反复交待:不要在床上玩儿,脏!晚上要洗漱好了再上床。这是她从妈妈那里学到的规矩。然而丈夫学到的规矩却是另外一套。
很多夫妻间的冲突都是如此。这些冲突还经常让我们对另一半失望,怀疑另一半究竟是否在意自己,爱自己。真相却是,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不代表爱人要故意伤害你。同样,当你没有感受到对方的在意和爱时,并不代表对方真的不在乎你。
2.原生家庭的观念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价值观滋养下长大的。
女孩的妈妈跟她说:你要乖,要听话,这样才是好孩子。于是她长成了安静斯文的样子。
男孩的妈妈对他讲:只要不来打扰我,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于是他长成了活力十足的样子。
后来,男孩女孩相遇了,结了婚,有了孩子。他们从各自的原生家庭成长出来后,都很优秀和成功,并且坚持孩子的教育也要照着自己当初的方式进行。
男人说,孩子不能管太多了,要给他自由!
女人说,孩子必须要好好管,不能听之任之!
他们各自都曾受益于自己原生家庭的那套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所以都毫不退让,坚信自己是对的。
吵着吵着,就彼此攻击上了对方,并陷入死胡同:似乎要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就必须要先证明对方是错的。为此,夫妻双方都伤痕累累。殊不知,这世上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只有适合不适合。而亲密关系中所有要分出对错的企图,最后都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3.来自原生家庭的特殊按钮
亲密关系里,有时候,我们会被爱人激怒,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激动。
比如,新婚夫妻去赴宴,那个酒店没去过。丈夫连着两次拐错路口后,坐在副驾驶的妻子对丈夫随口说了一句:你怎么搞的,又拐错了?
丈夫立刻暴跳如雷,对于这句话忍无可忍。
妻子被丈夫的过度反应吓了一跳,认为丈夫太过于小题大做,心里悲伤地想,前不久俩人还你侬我侬,各种甜言蜜语,这会儿是要露出真面目了吗?
并不。
这个男人,他有一个特别爱挑错的母亲。小时候不管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都可能招来母亲的批评。母亲苛责的言语和态度曾经让他内心充满挫败、无力和愤怒。而妻子无意说出的那句指责,让丈夫似乎看到了原生家庭中父母挑剔指责自己的影子;在情绪上,似乎也重新经验了一回童年被父母苛责的痛苦和愤怒。于是最后表现在行为上,也是如同当年一样的失控反应。
婚姻中的人们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爱人的某个表情、某句话或某种性格,总会莫名其妙地让我们觉得不能忍受。藏在这些情绪背后的,可能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特殊按钮。每当对方说了句什么话,做了个什么事,经过自己内心那套程式的解释和处理,就产生了特定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从这个角度讲,很多时候我们生气,跟爱人无关,多半跟自己相关。对方不过只是按了按键,真正使我们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
4.原生家庭残存的情结
我们每个人,都是背着原生家庭的包袱在走路。原生家庭中,和父母的关系,直接会影响我们跟爱人的关系。我们在原生家庭未解决的问题,同样也会延续到新生家庭里。
比如,一个从小缺爱的人,这种匮乏和缺失,就是他在原生家庭里未完成的、没处理好的情结。当他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所要寻求的不只是男女之爱,还在找寻早年未曾被满足的温暖与关爱。
当这个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就会变成一个孩子,试图从伴侣身上找回父母曾经欠下自己的。这样的家庭模式很容易出问题,因为一方索取过多,就意味另一方付出过多。关系失衡,很容易导致冲突和危机。
所以,有心理学家说,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再直白点说,所有的亲密关系背后,都是亲子关系。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遭遇困难,也许最要做的不是指责对方,而是看看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反复被来自原生家庭的情绪情结纠缠怎么办?你可以试着用下面这三个方式去应对。
第一,放下所有的“你应该”、“你必须”。
婚姻中,几乎所有指责,潜台词都是在说:“你应该/必须这样”“你不该/不能那样”。
这么多的“应该”和“必须”,说到底,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那一套规则跟习惯。
曾经妈妈反复说过,牙膏必须要从底部挤,如果不那么做,妈妈就会批评我。于是我就学到了一个“必须”,并且又把这个“必须”,转而交给另一半,要求他遵守。
然而,这世上哪里有这么多的伟大光明正确?挤牙膏可能有一百种方法,而这一百种方法都可以是对的。
结婚证书不过是张纸,它从来没有赋予我们权利,去更改、命令另外一个人。
当我们执着于改变对方,最难受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放过对方,其实也是在放过自己。
第二,直面并接受真实的那个“他”。
如果我们喜欢一朵玫瑰花,我们真正喜欢的不是眼前的玫瑰,喜欢的是自己因着玫瑰而在脑海里勾画出的各种美好。
一旦这朵玫瑰凋谢了,我们就会开始厌弃它,想要丢掉它。
很多不成熟的亲密关系都是如此。我们爱上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心中的幻想。一旦走入婚姻,那层幻影被揭开,我们开始惊呼“没想到就竟然是这样的人!”
对不起,他其实一直都是那样的人,以前你没真正看见他罢了。
所以,亲密关系里我们最该学会的,就是要爱他,如他所是。
要看到,他的前二三十年都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长大的,有着他的一套根深蒂固的习惯、说话处事方式,以及一系列情结。
当他不能满足我,不是因为“他不是那个对的人”、“他不爱我了”,而可能有他自己的逻辑和隐情。
所以,每当爱人让自己失望,多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不满足自己?是什么导致了他这么做?我了解他吗?真实的他是这样的吗?如此,一点点地跳出我们自己的匮乏和局限,去看到真实的爱人的样子。
第三,对自己的情绪和人生负责。
亲密关系里,我们对另一半有需要当然是正常的。然而,当另一半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时,我们通常会掉入两个偏执的状态里:
一种是,他应该/必须满足我,然后自己陷入失望和愤怒。
另一种是,没人能够满足我,然后心灰意冷,倍感孤独,甚至回避亲密。
其实,这都是上演在我们内心的独角戏。
我们没有办法让这世界不刮风,不下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学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情,更改自己的计划和日程,安抚自己的焦虑。
至于我们自己的需要,除了指责对方的不满足,和干脆放弃满足,还有很多其他应对方式。比如,我们可以换种语气和态度去跟对方提要求;比如,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
说到底,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并学会恰当应对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一味活在自己的偏执里。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总觉得家乡的房子真高大,家乡的树真多,家乡的河真宽。二十年后再还乡,才意识到,房子矮矮小小,树就那么三五棵,河也不过是个大水沟而已。
家乡变了吗?不,是我的角度变了。
凡事若我们能够跳脱出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都会不一样了。面对亲密关系里的冲突时,道理也是如此。
- 孩子哭闹不停,手都发黑了……爸妈魂都差点吓飞!就为了这件事
- 注意啦!深圳女生这件事要赶紧做,趁现在还免费!
- 注意!4月起赶紧去办理这件事,和你的养老金有关!
- 在汕头开店的老板们注意了!这件事情很重要,你一定要知道!
- 【财经关注】4月起赶紧去办这件事,否则可能领不到养老金!快告
- 【提醒】这起车祸本不该如此惨烈,只因他们没做这件事……
- 为这件事,美国正式向中国书面道歉了!
- 泳前泳后必须做的这件事,很多人都不重视!
- 开团 | 被“为什么”轰炸的父母们,解救你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 【提醒】只剩不到两个月时间,赶紧去办这件事,否则这笔钱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