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特别声明:《一场春雪,迎了清明》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北京师范大学

无微不至,微观你的大学

关注

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纷纷扬扬的雪

紧随着今年的第二场春雨

不期而至

与她一同到来的

不仅仅是料峭春寒

还有·

清明

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毛文锡《茶谱》便载有“清明改火”。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明只是作为一个节气,而不是节日。

到了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将火烧绵山那日定为寒食节。次年晋文公率众臣祭奠之时,发现当时介子推抱之而死的老柳树死而复活,又因装殓时在树洞内发现的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便赐老柳树名为“清明柳”,定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

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清明上河图》局部)

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浮生六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古时踏青赏花,大都是文人雅士的癖好。而文人雅士很重面子,提着锅碗瓢盆去踏青赏花,不仅麻烦还有失格调。于是苏州的文人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请了一个卖馄饨的跟随他们一同踏青。带着酒菜、炊具去赏花,既解决了生活难题,又别有一番野炊之趣味。

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清明时节外出踏青,一路赏花观景自是风雅。不过,春雪之中的京师校园内,景致也是毫不逊色。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