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什么“精神病”满街跑?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健康摘要: "医学界",600万中国医者的精神家园 ,在中国,为什么“精神病”满街跑?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健康摘要: "医学界",600万中国医者的精神家园
正文开始:
我国各种精神障碍患者月患病人数在2.45亿。其中,2.2亿以上完全处于放飞自我,从没去看过病,甚至从没去咨询过病情的状态。
前两天,看看新闻网发布了一条刑事事件的新闻,引发了网民的怒火——
这则新闻引起众怒,一方面是由于凶手残忍无情,令人发指;另一方面,是由于新闻发布方使用“单相思”这类字眼,让网友觉得“帮凶手洗白”“抹黑单相思”。
不过不管是看看新闻还是大多数的读者,都没意识到一个问题——这名男子极有可能是个精神病患者。
妄想、幻想,傻傻分不清楚
原新闻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过这样的描述——
其实,陈某的问题不是幻想,从他对采访人员的反应看,很明显,他的问题是妄想,而且很可能是钟情妄想。
妄想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碰到这个场面,A怒斥B:“你这是痴心妄想!”
用在这里的这个“妄想”是可以品一品的,因为比较接近精神病学定义上的妄想了。
妄想在精神症状学的分类里属于思维障碍的一种,是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具体来说就是一种病理信念,妄想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也不符。
比如在此案中,陈某无比坚信女方爱他,这就与事实不符(女方根本不想理他)——
患者的妄想是坚信不疑,难以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加以纠正的。
在这段视频的后半段,采访人员指出陈某对女方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陈某对这一事实虽然承认,但他沉浸在女方爱他的妄想中——
之后,采访人员试图与陈某“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女方并不爱他——
陈某回应——
陈某的这一妄想表现,很可能属于妄想分类中的钟情妄想。
这一症状相比在同一个分类下的被害妄想在公众信息中较少见。
它的主要表现是,患者认为自己被异性看中、所爱,因而眷恋、追逐对方。
钟情患者的对象常常是名人如影星、歌星、大人物等,但也有陈某这样对自己身边认识的人产生妄想者。
钟情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女性多见。
所以说,网友对新闻用词生气也有道理,他这不是单相思,他这就是有病。
跟踪狂是什么?
新闻标题中提到,陈某“跟踪”受害者11年。
其实这种“跟踪”也是一种病,希波克拉底(对,就是你想的那个希波克拉底)在他的手稿中就曾经将这种行为记录为一种疾病。
Journal of Clinical Forensic Medicine将跟踪狂分类为三种。其中提到的“恋爱强迫跟踪(Love obsessional stalking)”与此案相关性最强。
这种跟踪占总跟踪案例数大约43%。
跟踪狂选择的受害人有两种亚型:
一种是偶然认识,比如超市收银员、医生等,打过交道,但交往不深,跟踪狂主要依靠幻想与受害人建立联系;
另一种是日常熟悉的关系,比如同事、同学、熟人等。在这类情况中,跟踪狂会根据受害者日常的每一个举动来加强自己的妄想。
这类跟踪狂一般智力正常,但是有强烈的妄想症状,同时易怒、坦然、不会自责后悔,并且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这描述与此案陈某的行为比较吻合——
“案发当日,陈某决定最后一次展开猛烈攻势,他手捧鲜花出现在女孩的办公室,谁知女孩二话不说拿起花就扔了出去。陈某把花捡了回来再次送进办公室却与女孩发生了激烈冲突。
陈某
恼羞成怒
,把随身带来的水果刀插进了女孩的腹部。”(易怒)
在受害者死后——
“而陈某还天真地认为,女孩的死和自己
并非直接相关
,是拔刀群众的无知
伤害了自己深爱的女孩。”(坦然、不会自责后悔、不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
专家分析认为,这类跟踪狂会由于其妄想症状强烈,他们活在一个完全由感情支配的世界,这个世界中充满了受害者发出的信号和征象。即使受害者做的完全无关的事,也会被他们视为针对自己的信号。
比如陈某看到受害者发出的给自己门店做广告的朋友圈,便认为对方在给自己发地理位置的“暗号”——
新闻中还描述陈某看到受害人微博同样的工作宣传图片之后,认为受害人在给他递话——
“爱将会化开所有的冰冷”。
在Journal of Clinical Forensic Medicine这篇关于跟踪狂的综述性文章中,作者指出——
1/20的妇女在一生中被跟踪狂跟踪过;
90%被丈夫或男友杀死的女性,被凶手跟踪过。
顺便提一句,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这些跟踪狂也在利用科技,比如陈某对受害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窥视,就被相关综述列为常见跟踪行为之一——
一项研究统计,56%的跟踪者会利用移动技术来定位受害人的地理位置。
这么可怕的人为什么没人管?
这个案子让人胆寒之处在于,凶手跟踪骚扰了受害人11年,到受害人最终被杀之前,依然是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受害人工作单位,近距离的接触受害者。而受害者除了“不和他说话”之外,别无他法。
这样明显不正常的人,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既没有得到收治,也没有被逮捕……这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常态。
除了我们已知的陈某这类偏执妄想型的,还有诸多“武疯子”,以及频频出现在新闻中的自杀成功的抑郁症患者。
你觉得媒体上已经频频出现精神病患者了?
不。因为比起真实数据来,媒体的报道频次显然是不合格的——
据我国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各种精神障碍的月患病率为
17.5%
,其中仅有8%
的精神障碍患者曾经寻求专业帮助,仅5%
患者进行过精神卫生专业诊疗。以17.5%为标准(因为实际上WHO的统计结果是25%),我国各种精神障碍患者月患病人数约在2.45亿,其中,2.2亿以上完全处于放飞自我,从没去看过病,甚至从没去咨询过病情的状态。
即使,我们退一万步,按照全人口中1%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来计算,那也是有1300万以上的患者了。这其中1100万左右也处于完全放飞自我的状态,别说收治了,连看都没去看过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是精神医学受到社会歧视和边缘化。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儿科医生缺乏,从上到下都在叫嚣儿科医生荒,精神科医生从来都是“荒”的状态,完全没人在意。不光缺少医生和医疗资源没人在意,甚至疾病本身都被无视,看到明显的患者,也无法辨识。
另一方面,中国至今对于强制收治精神疾病患者这一议题,还存在很多争议。比如,即便有人能发现陈某这些不正常的地方,如果他本人不愿意,也很难有办法将他送去治疗。
讽刺的是,比起收治的不足,倒是出现过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上网发帖称自己被医院囚禁,“热心网友”轻易将其从医院抢出,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丧失自理能力,患者家属气得发生脑卒中的闹剧。
可以说,精神科和精神病患者一样,被社会卡在一个尴尬的角落,无法打开局面。
说了这么多,笔者个人窃以为,陈某这样的变态,虽然被判死刑,但让他怀抱着“美好的妄想”去死实在他便宜他了,应该把他治好,让他认清现实,认罪悔过……
然后打靶。
参考文献
[1].J Am Acad Psychiatry Law 30:81–94, 2002
[2].DOI: 10.1177/1077801216646277
[3].doi: 10.11919/j.issn.1002-0829.215027
[4].doi:10.3969/j.issn.1002~0829.2011.05.008
[5].Violence Vict.
2013;28(4):715-30.
[6].doi: 10.1089/cyber.2015.0123.
[7].《精神医学》
[8].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3):131-135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不留 一个赞嘛 ~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旗下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与杭州客户签订大
- 晚八点一旦消息被查明证实,中国股市将发生震撼性行情:中国银行
- 泰兴地方海事参与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水上安保
- 西班牙一大学新闻系中国学生占85%,竟留了个假学?
- 未来能改变中美军力差距的三大要害之地
- 中国2019年海上大阅兵:双航母编队是最大看点!
- 中国内地游客去日本人均消费1.4万元 零食开支全球第一
- 中国股市: 周末贸易战爆出一重大利空,警惕大盘或有更惨烈下跌?
- 十年后,中国哪些城市的房子最值钱?
- 美国加息,中国严控外汇流失的2018年还有没有买房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