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丨超万亿进口难破格局,贸易战催促中国“芯”加快!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博弈丨超万亿进口难破格局,贸易战催促中国“芯”加快!》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中美贸易摩擦益发凸显了芯片产业的战略地位。
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计划对至少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将制定新的投资限制条款。而除了希望减少1000亿美元贸易逆差等要求外,美方发布的301调查报告还对我国芯片产业获取境外企业知识产权的方式,以及跨境收购等有所指责。
芯片对我国信息产业至关重要。我国是最大的芯片使用市场,但却长期依赖进口。
而相对稳固的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国内企业也处于弱势地位。假如中美贸易战发生,芯片是否能被双方作为遏制对手的一个筹码?提高芯片自给率已经迫在眉睫,而在美韩等芯片巨头多年的技术积累下又将如何追赶?或许AI芯片能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贸易战筹码 ?
中美贸易战的硝烟尚未燃起,如何打已经成为热议话题。
业内有消息称,为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或将把部分向韩国和台湾地区厂商采购的芯片订单转向美国。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贸易战加剧,中国在制定后续贸易战清单时或许会对进口芯片加收关税,从而增强本土厂商的竞争力。
芯片在中美贸易战中地位凸显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但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的产品需求达到1.40万亿元,但国内自给率仅为38.7%。同样来自CSI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2600亿美元,已经替代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同时集成电路的贸易逆差在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1932亿美元。
在强大的芯片进口需求中,美国是我国重要的芯片进口国。商务部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的15%的集成电路都销往中国。
事实上,在芯片产业巨大贸易逆差面前,中国早已成为美国芯片厂商的重要市场。
财报显示,高通(Qualcomm)2017财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为145.79亿美元,占到总营收的65%。而早在2010年,高通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比重就达到29%,超越韩国成为其最大市场。而另一家存储芯片巨头美光(micron)2017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达104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51%。而中国大陆市场在美光总营收中的比重在2013-2016年间都保持在40%以上。
IHS半导体分析师何晖认为,贸易战对大宗商品或者制造业会有较大影响,但对双方芯片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她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我国的中高端芯片目前主要还是靠进口,国内能取代的资源有限。中国是主要的芯片使用大国,对这块儿的限制对双方都不利。
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堃则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如果贸易战打响,一些我国能自主制造的芯片有可能提高关税。但他也同时提道,现在国内、全球的芯片行业局面已经相对稳固,中国想通过增加关税的模式来打贸易战的可能性比较小。
行业格局中的尴尬地位
芯片行业格局目前十分稳固。
以存储芯片为例,据《华夏时报》采访人员了解,目前全球两大主流存储器DRAM和NAND Flash已经形成相对垄断格局。2017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3家共计占95%的DRAM市场,而NAND Flash市场则被三星、东芝、西部数据、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尔6家瓜分。
而在移动端的芯片领域,Counterpoint对2017年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高通以超过40%的份额位居第一,苹果以20%的份额位列第二,后续依次是联发科、三星以及国内的海思、展讯。需要提及的是,2016年Q3的市场份额排名与之完全一样,只是具体数字有所出入。
在市场份额处于弱势背后,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长期处于中低端领域。
据《华夏时报》采访人员了解,现在我国能自主制造模拟、分离等低端芯片,但逻辑、存储等高端芯片目前都无法自给。此外,紫光展锐、华为海思等企业还能够生产手机所用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Counterpoint在上述报告中指出,海思和展讯当期分别占据8%和5%的市场份额。但据采访人员了解,海思的麒麟芯片都用于华为自身,外部还没有采用。
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也较为弱势。刘堃告诉采访人员,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众多环节中,中国企业仅在较为低端的封测领域处于第一梯队。
外患的同时还有内忧。中国芯片企业的本土战场,已有许多国际芯片巨头前来建厂,抢夺市场份额。
最新的建厂消息来自于韩国三星。3月28日,三星在陕西西安的半导体工厂二期宣布投建。三星中国方面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西安半导体工厂一期的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00亿美元,目前已经有生产线全线运行。而二期生产线投资规模在70亿美元左右。
三星中国方面还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中国是闪存芯片的最大市场,同时聚集着全球主要的手机、IT厂商。但目前的生产线产能无法满足三星和合作商的需求,因此需要扩建生产线。
中国芯片未来
中国提升芯片自给程度已经迫在眉睫。
国家层面已经高度重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集成电路被列入实体经济发展的首位。而在资金方面,2014年我国就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来扶持芯片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据采访人员了解,投资资金一期超过1387亿元。而2018年1月,有消息称,该基金的第二期募资也已经启动,预计规模达到2000亿元。
而中国企业还试图采取走出去并购的模式。
紫光集团曾在国内外的芯片领域掀起一连串并购。在国外并购中,2016年,在紫光集团曾试图以240亿元入股西部数据最终流产后,双方在当年9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其中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持股51%。而在2015年,紫光集团还传出试图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但也因国家安全问题最终落空。
刘堃认为,对于我国芯片产业来说,制造是未来相对能够快速突破的一个环节。他告诉《华夏时报》采访人员,国内12英寸的芯片生产线在加速建设,目前在建或者准备建设的有20多条。他预计,2020年左右,国内芯片企业在制造环节会实现比较快的发展。
中国芯片企业纷纷投入重金。在存储芯片领域,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投资240亿美元的3D NAND Flash生产线、福建晋华首期投资370亿元的DRAM利基型芯片生产线,以及合肥长鑫总投资494亿元的DRAM生产线,此前都预计在2018年投产。
但我国目前芯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不源于缺钱。
何晖认为,国内芯片无法摆脱进口依赖症,源于技术很难超越。国外芯片巨头的技术积累了几十年,中国企业还有漫长一段路。她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美国有自己的产业保护,不希望中国太快超越。刘堃也对《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中国芯片企业在技术方面整体来说相对落后。此外,一些芯片巨头的技术基础非常雄厚,一些知识产权无法避开。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等国内AI芯片领域的初创企业纷纷拿到融资。刘堃认为,针对定制化的芯片改造,有利于国内芯片企业提前占领特色领域。但他也认为,虽然我国在AI芯片领域相对走在前列,但是这种爆发源于下游应用的带动。如果应用没有起来,还是会影响到整个市场。
来源:华夏时报
- 中国地区独角兽企业126家 总估值约4万亿元 众多“独角兽”是否货
- 研究成果显示对反物质光谱测量精度达万亿分之二
- 三家房企赚了1.5万亿,因为开发商把负债转移到购房者身上!
- 100万亿大洗牌来了 你和竞争对手就差一堂投实金课
- 【短线博弈】0409猎豹选股
- 我国规上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8.5万亿元
- 年销售13万亿,开发商赚钱赚到手软,你却还在期待楼市崩盘?
- 万亿资产,千亿保费,百亿价值——2018泰康香港招聘
- 10问10答!万亿平安全解读:未来十年增长故事,转型科技逻辑起点
- 土地市场|再创历史新高!2017年全国土地市场出让收入超5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