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书单来了

路读君

03/11



不知道书友们是否还记得年前我们推荐过的

王小波

(点击阅读)

?今天

路读君

要向大家推荐的法国文学作品《暗店街》,就来自王小波的偶像——莫迪亚诺。



王小波曾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莫迪亚诺的喜欢,例如《万寿寺》一开篇,就是“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他认为,莫迪亚诺是最具成就的现代小说家之一。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除了王小波,就连浑不吝的王朔也十分欣赏莫迪亚诺,他的《玩的就是心跳》,其行文结构就颇有《暗店街》的风范。



然而有些人则认为莫迪亚诺不能算作一流,作品体量小不说,就连主题也频频重复,叫人读来难免稍觉乏味。更有人说,莫迪亚诺出了三十多本书,却都只是在讲同一个故事。





于是

路读君

不禁想问,这样一位作家,王小波和王朔究竟喜欢他什么呢?而又是什么,让他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呢?



/记忆的艺术/



纵观莫迪亚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关键词,那就是“寻找”。



《环城大道》中寻找父亲的主人公,《青春咖啡馆》里的失踪女子露姬,《地平线》里寻找玛格丽特的古稀老人博斯曼斯等等,他们和《暗店街》的主人公居伊一样,经由琐碎的线索和记忆,寻找着人生中缺失的那部分。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寻找、调查、回忆、探索……这些标志性手段反反复复出现在莫迪亚诺的几乎每一部作品之中。这是他遭人诟病最多的地方,然而也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颁奖词一样,“他用记忆的艺术,召唤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



莫迪亚诺在故事中所营造的幽暗氛围,与模棱两可的记忆、线索交织起来,造就了小说独特的结构艺术,也使读者获得了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这种近乎执着的找寻,或许与莫迪亚诺的身世有很大关系——



莫迪亚诺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名比利时籍的演员,而他则出生于1945年的巴黎。复杂的家庭渊源使模糊的身份认同伴随了莫迪亚诺的一生,也贯穿在他创作生涯的始终。



这是莫迪亚诺“寻根”主题的第一重内涵,即故乡在何处。



或许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莫迪亚诺出生在二战之后,却总能在作品中抓住二战创伤的命脉。



因为有关身份认同的问题,正是二战后现代人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困惑。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根”源何处/



而“寻根”的第二重内涵,则是人的存在究竟能够追溯到何时。



在《暗店街》中,失忆的居伊不停探访着能够证明他身份的人,这些证词不仅指向了居伊丢失的记忆,也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法国被德国纳粹占领的那段历史。



莫迪亚诺反复提及这段“占领时期”,他让故事中的所有人都逃避这段幽暗岁月,又借居伊的寻访,使他们不得不再次直面黑暗的历史——那是所有人悲剧的源头。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1940年到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法国。那是法国历史的一段幽暗岁月,物资短缺、黑市泛滥、纳粹大肆虐杀犹太人……社会动荡于一片混乱之中。



这段幽暗的日子,是莫迪亚诺的“史前经历”,或者说是他不曾经历、无从证实,但又试图考证的东西。



但对于亲历者来说,是不愿提及的屈辱史。因为少有人回忆,所以它开始失真。



于是在《暗店街》中,莫迪亚诺并未完整而正面地描述“占领时期”的法国,而是通过证人们碎片式的回忆,将其一点点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些碎片,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甚至故事的结尾,居伊也未能真正确定自己的身份。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所以,与其说是居伊在寻找记忆,不如说是莫迪亚诺在试图追寻人类的存在之“根”——



推动着人们探索“史前经历”的,除去好奇心之外,还有一种类似于使命感的内在精神,它在时时刻刻追问着,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莫迪亚诺的追问,或许和居伊的寻访一样,并没有得到最终的准确答案,但追寻的过程却难能可贵。压抑变形的记忆被再次释放出来的过程中,总能够暴露出一些关于社会、关于人性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里,正隐藏着人们所寻找的“存在之根”。



/我们都是“海滩人”/



在《暗店街》中,真实与虚假线索交替回环,形成一个幽暗的、幻觉般的世界。居伊在这个世界里,跟遗忘对抗。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不知道书友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记忆失真的经历?



当我们回想很久以前的事时,总是只能回忆起特定的某一部分,而那些未被我们的大脑着重强调过的记忆,则会变得模糊不清,或者完全消失。



比如你会想起多年前时厌恶的一个人,却记不起如何与他相识。



又或者你总会觉得过去的日子温馨美好,却忘了自己也曾纠结于各种不安。



再或者,你在街上碰到多年前的点头之交,而对方却不认识你……



虽然我们不曾拥有居伊那样跌宕起伏的经历,但我们也的确时时刻刻与遗忘对抗着,也被遗忘左右着。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或许我们都是莫迪亚诺所说的“海滩人”吧——



“一生中有四十年在海滩或游泳池边度过,亲切地和避暑者、有钱的闲人聊天。在数千张度假照片的一角或背景中,他身穿游泳衣出现在快活的人群中间,但谁也叫不出他的名字,谁也说不清他为何在那儿。也没有人注意到有一天他从照片上消失了。”



我们的记忆,就像沙滩客留在沙地上的脚印,风吹海浪过后,它们就消失了。



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遗忘,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在不停地书写着记忆呢?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本周五

(3月16日)

,我们和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硕士Elinor一起,寻找记忆的魅力。





《暗店街》

将于下周在 

路上读书APP 

独家推出

欢迎请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APP

收听路读君为你打磨的独家好书音频



下周,我们还准

备了其他六本好书

让你每天读一本好书

在路上读书公众号后台回

【11】

即可提取

他是王小波和王朔的偶像,一生只写一个故事,却拿了诺奖

路上读书

微信ID:lushangdushu

有趣有料的音频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