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0万人过劳死”?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下的真相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健康摘要: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每年60万人过劳死”?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下的真相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健康摘要: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正文开始:

“年轻人,不要老熬夜。”这句关心的话,曾让无数网友为之“哭诉”、点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熬夜加班已经成为多么普遍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加班这个话题,正在工作的你是否经常加班呢?

有事没事习惯加班、三天两头睡办公室——这种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如幽灵般成为悬在员工生命健康权益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每年60万人过劳死”?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下的真相

在这个生活美好的新时代,压力山大、身心俱疲显然不是个好状态。有两个共识的板上钉钉的:第一,加班并不光荣。第二,权益必须保障、张弛也得有度。

强大的加班文化被各大企业荣升为一种企业精神,一种管理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很多公司都有着这样的现象,由于公司是通过人治而不是制度来治理,所以不少公司的员工为了证明自己的勤勉忠诚,即使是工作已经完成了,只要领导还没走,就绝不敢走,不仅仅不敢走还要装作一副非常投入工作的表象,从而体现自己对公司的忠诚。

而这种表现却被特别喜欢形式主义的领导所接受,有些公司的领导无论工作是否还有,都希望自己公司的员工在在公司呆的越晚越好。结果导致了大量的员工陷入到了无效率的工作中,甚至因此引发了员工自身的工作焦虑。

“每年60万人过劳死”?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下的真相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不断普及,现代人都习惯于用QQ、微信、微博作为常用网络社交工具,在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界限变得模糊,让我们的工作从8小时制变成一个24小时待命的奴隶。

但是所有人都普遍感到了劳累、焦虑和心情压抑,乃至影响了身体健康。让人对此不禁反问:我从事的工作真的必须和死亡进行一场角逐吗?

佐证的数据也不少: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就显示,47.1%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31.3%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1~4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职工占比21.6%;加班加点足额拿到加班费或倒休的职工仅占44%;没有享受带薪年假、没有补偿的占35.1%。具体到城市而言,比如北京市总工会2017年的调查数据称,专职“网约工”平均每周工作6天以上的占86.8%,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占42.2%。一些互联网企业甚至提出“997”口号,即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7天无休。

当这些数字纠葛在一起,“每年60万人过劳死”的说法是否夸张,似乎也就无须纠结了。过劳死的精英,尤其在媒体、IT等行业,算是并不鲜见的了。

其实更多在普通工作岗位上不知名的劳动者,也存在过劳死的情况。犹记得2016年11月20日下午,湖南一名39岁的快递员工尹某,不幸猝死在株洲合泰大街上。临死前,他停好电动三轮车、坐在地上,告诉路人,“好累”。

在某种程度上,资本通过大量的互联网和信息工具来诱导我们自愿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些功成名就的高管即使收入早就超过了自己的需求,但是却还在冒着身体健康的风险在工作。很多人陷入了一种,除非已经病入膏肓,否则死不回头的境地,这种情况在高收入人群中显得非常明显。

最后,笔者只想说,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工作给人带来快乐,但生活不只是工作,还要学会从其他地方找到乐趣,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经久”的,除非你还不够用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青春工程立场!

 

“每年60万人过劳死”?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下的真相

关于创青春工程

“每年60万人过劳死”?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下的真相

创青春工程凭借完善的业务体系和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开发、运营、推广一体化解决代运营服务。精心打造方案,透切市场需求,个性营销服务定制,专注质量效果,帮助企业开展分销等多个层面的业务,实现精准营销。

创青春工程藉由“双创故事网络微视频大赛”与全国20多个省约3000所高校联合开展创新创业生态落地建设,搭建校企互动平台。汇集政府、高校、企业、人才、资本、媒体、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等优质社会资源。实行创业导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优质项目管理孵化、创投机构孵化为主要目标。

“每年60万人过劳死”?披着“吃苦耐劳”外衣的加班文化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