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走出大山月入上万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绣娘走出大山月入上万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北京晨报讯(记者杨亦静)带着精美刺绣花纹的抱枕、杯垫、笔记本、手机壳、手提包……在永定河畔的园博园内,“依文·中国手工坊”展示着不同刺绣风格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让民族传统的刺绣工艺再次活起来,让黔西南绣娘摆脱贫困。
走进丰台区园博园内的依文中华手工坊,种类繁多且做工精细的文创产品立刻吸引住了参观者,工作人员指着一条黑白蓝三色相间的裙子介绍说,这是根据布依族特色百褶裙改良而成的,“布依族的蜡染百褶裙样式漂亮,但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一笔笔染,整个过程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15年前,依文集团设计团队到黔西南地区采风时发现,当地绣娘拥有精湛的绣艺,绣出的花纹栩栩如生,但年轻一代却鲜有人继续传承这门手艺。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告诉记者,由于这门手艺不赚钱,愿意继续做绣娘的人逐年递减,不少绣娘放弃绣花,宁愿到旅游景区炒瓜子、卖冰棍。
夏华介绍说,15年来依文设计师连年寻找技艺精湛的绣娘,挨家挨户收集纹样,一村村建立博物馆、打造工坊。目前,依文在黔西南的13座大山深处建立了博物馆,在108个村寨对绣娘进行技法培训,搜集了8000多位深山绣娘信息和4000余种刺绣纹样,并将搜集到的信息建立成数据库,在线上平台展示,全球设计师可以任意选取心仪纹样,与绣娘合作订购产品,绣娘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收入。
在依文手工坊的三层,穿着苗族服饰的72岁苗绣传承人潘玉珍,正在将8根细丝彩线编成小辫,准备用皱绣的手法为一件儿童服装绣上花纹。潘玉珍告诉记者,以前在黔西南老家生活时,每月收入只有几百元,自从2016年加入中国手工坊后,两年时间接到大量订单,“一共有59万9的收入,平均每个月收入2万元,我的女儿也开始帮我一起做刺绣了。”
如潘玉珍一样的绣娘还有很多,中国手工坊通过“发现、整理、创新、应用”的精准扶贫模式,对贫困绣娘培训到人、订单到户,让这些大山里的绣娘们逐步有机会以工坊为单位,通过精美的刺绣产品,得以脱贫,过上“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日子。
此外,依文团队将精美的蝴蝶纹、鸟纹、花卉纹等刺绣工艺构成的服饰和文化创意产品带到伦敦、巴黎、米兰等地展览。
杨亦静/摄
- 英文短新闻|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称中印在亚洲这座大山上
- 水果摊走出来的“太子妃”,比邓文迪更会撩汉!
- 为了女儿,他在大山里造了个哈利波特的图书馆,每天只接待30位来
- 张本战胜队友走出失落:希望世乒赛能再胜中国
- 【视频】这位从贵港走出来的伟大科学家,你听说过他的事迹吗?
- 3月楼市交易明显上升 楼市走出降温周期?
- 难得一见的抛售潮,谁能接住这座房产的大山?
- 看老手艺走出村落:邢台残疾妇女20年缝制“虎头鞋”致富
- 全国绣娘在松桃参加培训
- 活动 | 免费品鉴来自大山的扶贫”黄金果”,四川石棉县长邀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