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最后研究提出终极理论 解释如何发现平行宇宙
《霍金最后研究提出终极理论 解释如何发现平行宇宙》,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英媒称,据悉,斯蒂芬·霍金去世前不久可能完成了解释人类可以如何发现平行宇宙的终极理论。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18日报道,霍金的同事们透露,这位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最后的学术研究将阐明宇宙飞船发现多重大爆炸痕迹所需的数学原理。
这篇题为《顺利退出永恒膨胀》的论文目前正在由一个著名的科学杂志进行评审,可能成为霍金最重要的科学遗产。
科学界的同行们说,如果这项新理论提出的证据在霍金去世之前发现,霍金可能因此得到诺贝尔奖。
霍金1983年的“无边界”理论解释了宇宙如何通过大爆炸产生。这篇论文试图解决这套理论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套理论称,宇宙从一个奇点扩张到我们今天生存的世界的原型,这个过程称为膨胀。
但是,这种理论还预言有无穷多的大爆炸存在,每个爆炸都创造了自己的宇宙,即“多重宇宙”。
杜伦大学宇宙学教授卡洛斯·弗伦克认为,霍金论文提出引人入胜的观点,即多重宇宙在弥漫于我们宇宙的背景辐射中留下印记,我们可以利用宇宙飞船上的探测器测量。他说:“这些想法为发现其他宇宙存在的证据提供了激动人心的希望。”
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托马斯·赫托格曾与霍金合作研究这种新理论。他说:“这就是斯蒂芬:敢去《星际旅行》都不敢涉足的领域。他早该获诺贝尔奖了。现在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霍金最后的研究尽管提供了富有希望的前景,但也伴随令人沮丧的预言:恒星会耗尽能量,宇宙终将逐渐消失在黑暗中。
霍金3月14日在剑桥逝世,终年76岁。霍金最著名的通俗读物《时间简史》于1988年出版,累计售出1000多万册。
值两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发现宇宙诞生初期恒星信号
参考消息网3月2日报道美媒称,宇宙大爆炸过后是一片冰冷和黑暗,之后有了光。现在,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了136亿年前最早的恒星点亮黑暗宇宙的黎明时刻。
据美联社2月28日报道,他们可能还探测到了神秘的暗物质在发生作用。这次的发现包括一道来自外太空的微弱无线电信号,这是由一根比一个冰箱大一点的天线探测到的。其造价不到500万美元(约合3176万元人民币),但回溯时空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比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还要强。
报道称,最新的研究报告发表在2月28日的英国《自然》周刊上。报告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贾德·鲍曼说,这一信号来自宇宙中最初的一批天体。
报道称,能看到宇宙变亮,即便只是微弱的信号,也比大爆炸本身更重要,原因用没有参与该项目的伦敦大学学院天文学教授理查德·埃利斯的话说就是,“我们是星体的产物,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的起源”。
信号显示了出人意料的低温和异常明显的波。天文学家努力想找到背后的原因,而最好的解释就是难以捉摸的暗物质在发生作用。
报道称,如果得到验证,这将是首次以这种方式证实暗物质的存在。暗物质是宇宙的一个重要部分,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它。
哈佛大学天文学家阿维·洛布说,“如果得到证实,这一发现值得两个诺贝尔奖”,因为它既捕捉到了恒星诞生的信号,又有望证实暗物质的存在。不过他又提醒道,“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这一发现还需要开展独立试验进行验证。
鲍曼也同意进行独立验证,尽管他的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再三检查了自己的发现。鲍曼说,“这是我们真的一无所知的宇宙的一段时期”,这一发现就像宇宙这本历史书开篇章节的“第一句话”。
报道称,天文学家实际上根本看不到什么东西。事实上,这都是间接的,依据的是无线电信号波长的变化。
初期的宇宙是黑暗寒冷的,充满了氢和氦。一旦恒星形成,它们就会向周围的黑暗区域释放出紫外线。鲍曼说,紫外线改变了氢原子的能量特征。
天文学家分析了一种特定的波长。如果有恒星和紫外线,他们会看到一种特征;而如果没有恒星,他们会看到另一种特征。鲍曼说,他们发现了一种清楚而微弱的信号,显示出有恒星,并且可能有很多。
报道称,找到这种微弱的信号并不容易,因为银河系本身就充斥着强度是该信号1万倍的无线电波噪音,资助该研究的国家科学基金会先进项目技术负责人彼得·柯齐恩斯基说,“要在这种嘈杂环境里找到初生恒星的影响,就好像要在一次飓风中听到一只蜂鸟翅膀的振动声”。
因为天文学家要寻找的高频与调频广播一样,他们不得不到澳大利亚的沙漠中躲避干扰,他们在那里安装了天线,然后开始验证自己的发现。另一种方式是在实验室的模拟信号背景下进行测试。鲍曼说,结果都显示,他们所发现的是最早恒星的存在证据。
报道称,迄今为止,科学家对这些初期的恒星还知之甚少。埃利斯和鲍曼说,它们可能比现在的恒星更热,也更简单。不过鲍曼说,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观察哪里以及如何观察了,其他人会进行验证并了解更多。
报道称,研究并不能确定这些恒星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只知道在大爆炸后1.8亿年它们就存在了。埃利斯说,对于恒星形成的时间,科学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而1.8亿年与目前的理论相符。
特拉维夫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伦南·巴卡那说,这种信号在被发现并分析后显示,恒星之间的氢“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冷物体更冷”,他就这一发现对暗物质研究的影响撰写了相关研究报告。
(2018-03-02 15:24:44)
神秘宇宙射电暴从哪来?美科学家:或源自黑洞附近中子星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美媒称,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格林班克望远镜从快速射电暴(FRB)中测出了一种复杂的结构。该望远镜是用俄罗斯“突破聆听”计划的一种新记录系统探测到这一射电爆发的。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10日报道,研究发现,这些持续不断的爆发可能来自一个位于极强磁场——有可能是巨大的黑洞——附近的中子星。
报道称,FRB指的是持续几毫秒的强烈射电波脉冲,它在这几毫秒时间内释放的能量比太阳在几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里释放的能量还多。FRB在2007年才被发现,十年来研究人员探测到了20次左右的FRB,他们估计每天在宇宙中会发生大约1万次这样的FRB。
报道称,FRB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谜,因为它过于短暂,很难确定来源。以前的研究认为可能的来源包括灾难性的大事件,比如黑洞蒸发和中子星碰撞等。
不过科学家在2016年发现,一个名为FRB 121102的快速射电暴能多次释放。研究报告共同第一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雅松·赫塞尔斯对太空新闻网说:“这是已知的唯一重复释放FRB的来源。”
赫塞尔斯说,FRB 121102能够多次爆发说明它不是来自一次性的灾难性事件。他说:“这一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一多次释放FRB的来源是否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所有一次性的来源。”
报道称,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FRB,科学家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和格林班克望远镜分析了16次爆发。FRB 121102位于离地球约30亿光年的一个矮星系的恒星形成区域,赫塞尔斯说。
在研究这些爆发时,研究人员关注了一种称为极化的射电波特性。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特性,是因为包括射电波在内的所有光波都能上下左右或以其他任何角度波动。研究报告共同作者、阿雷西博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安德鲁·西摩说,FRB 121102的射电波时间很短,极化程度很高,类似于此前观察到的银河系年轻中子星的射电发射。
报道称,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1月1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周刊上。
(2018-01-16 16:27:55)
宇宙已138亿岁!美媒揭秘如何测量宇宙有多大岁数
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美媒称,宇宙已经138亿岁了,这个时间长度要比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理解的数百年或者数千年时间长许多。那么天文学家们是怎么得出这个巨大数字的呢?
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1月10日报道,宇宙的年龄肯定至少与人们可以在其中发现的最古老事物一样老。因此,测量宇宙年龄的一个直接方法就是寻找古老恒星。
报道称,星群中的恒星都是同时诞生的,通过观察星群所谓的“主序演化”,可以相当准确地测定恒星年龄。一颗恒星在其一生中最漫长的阶段都在燃烧氢。在这个阶段,恒星遵循温度和亮度之间的关系准则,就是所谓的主序阶段。换句话说,温度较高的恒星亮度也更大。(编译/郭骏供)
(2018-01-12 00:16:43)
英媒:新研究称地球生命或始于宇宙尘埃 通过撞击传播
参考消息网11月22日报道英媒称,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始于宇宙尘埃带来的外部生物粒子。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20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快速移动的行星际尘埃能够传递可以在外太空生存的微生物。
报道称,这一大胆的新理论挑战了过去的看法,即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因为小行星的撞击。
科学家说,研究活动围绕缓步类微生物展开,这种生物也存在于地球上,而且可以被弹射到大气层以外,在其他地方存活下来。
报道称,研究人员计算了能以每秒43英里的速度行进的太空尘埃流与地球大气层中的粒子相撞时的情形。
结果表明,存在于地表以上100英里高度的微生物可以被太空尘埃撞击到地球引力场以外,最终抵达其他地方。
报道称,根据同样的原理,这样的外部生物也会到达地球。该研究项目负责人、爱丁堡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阿尔琼·贝雷拉教授说:“太空尘埃相撞可能将生物远远地抛向行星之间的区域,这一论点为研究行星上的生命和大气的起源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前景。”
贝雷拉说:“高速行进的太空尘埃流存在于行星系中,可能是散播生命的一个常见因素。”
报道称,去年,研究人员宣布,在三个欧洲城市的屋顶上发现了宇宙尘埃的微粒,这些微粒是在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
这些太空残留物不断穿过大气层掉落,过去科学家只在南极洲和深海中发现过它们。
报道称,研究人员曾以为永远不会在城市中发现这种微粒,因为很难在城市地区存在的污染物、尘埃和污垢中找到它们。
但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证实,在法国巴黎、挪威奥斯陆和德国柏林的屋顶上找到了这种微粒。
报道称,科学界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地球上的生命始于38亿年前,最开始出现的是像细菌这种单细胞的原核细胞。
报道称,新的研究结果刊登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研究的一部分经费来自于英国科技设备委员会。(编译/李凤芹)
(2017-11-22 00:21:01)
中子星碰撞“双人舞”震撼宇宙:宇宙研究全新领域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美媒称,科学家认为中子星撞击有可能创造出了宇宙中的大部分黄金。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10月18日报道,两个城市般大小的星球在它们的星系翩翩起舞。随着它们越靠越近,它们密集的质量,每个都相当于一颗星球,使舞伴不停地旋转,擦着它们另一半的外缘跳过。在使人屏息的100秒后,它们的双人舞发出了令宇宙震颤的引力。
最终,舞蹈者相撞了,它们的宇宙体打碎在一起。一道闪耀的伽马射线——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光有着更大能量,伴随着无线电波、X光和红外光束,瞬间飞出它们的结合体,使它们的结合让整个电磁波频谱都知道了。
随着它们旋转着靠近——而且当它们又一次相撞时——它们将中子和质子甩进太空,并将它们挤压成一个庞大而灼热的云团,云团迅速飘远形成了宇宙中一些最令人垂涎的物质。
或者,用另一种方式形容:“这就像拿起两个甜甜圈然后将它们砰地一声砸在一起,”达恩·卡森说。卡森是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是最近宣布观察到两个中子星在可见光中合并(但也被引力波探测器发现了)的4000名科学家之一。
观察到中子星合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因为这是第一次,但这不会是最后一次。虽然研究人员估计在银河系大约每隔1万年才会发生一次中子星合并,但世界各地的引力波天文台和电磁波望远镜作出的尝试可以使人们看得更远,可以看见遥远的其他星系。利用这些技术,天文学家也许有望每年追踪到3至12起类似的天文事件。
观察到一件以上诸如此类的天文事件应该会打开宇宙研究的全新领域。并非所有中子星都是一样的,中子星合并的多样性将使研究人员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星系正在发生什么。卡森说:“我们看到了两个中子星相撞,我们还看到了两个黑洞相撞,但当我们看到中子星与黑洞相撞时会发生什么?这将是下一个问题;天文事件的影响是什么,它们有不同的作用吗?”
报道称,这次发现中子星相撞要归功于科学家数月以来的工作,他们一直在分析世界各地天文台得出的结论。有关这次撞击的论文仍在撰写中,但此次相撞的一个最令人兴奋的方面——迄今为止——是它向人们显示了宇宙中大多数较重的元素来自哪里。
报道称,核弹中的在铀,手机中的稀土元素,房子里的铅涂料,以及人们脖子上或手指上戴着的金子。所有这些元素中的一半左右来自灼热的云团——由合并的质子星甩出的物质组成的云团。
在质子星相撞后的一瞬间,富含质子的粒子浓汤开始混合并挤在一起,形成像铁一样的元素,然后还形成了更重的元素。与此同时,云团仍在继续扩散。卡森说:“它只是一团由以几十分之一的光速甩出的碎片组成的低密度蘑菇云。一天后,这一碎片云团继续扩散到像太阳系大小的星系以外。”
它扩散到它所在的星系之外,将宇宙碎片送进了附近的星球、星云和行星,使它们受到了沉重元素的重压。在最近观察到的中子星合并中,甩掉的物质的负荷相当于地球质量的2300倍。将甩掉的物质拆散成单个元素,在那些难以还原的金属氧化物中,约10%将成为纯金。
但这些元素并没有并入行星,而是像庞大的弹球一样在太空疾飞。它们仍是星云似的,在不断分裂中,而且一直在移动。它们像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氢和氦一样加入了粒子和爆炸的大质量星或爆炸的矮星制造的较轻元素。
报道称,迄今仍有人争论在地球表面看到的金属是怎么到达那里的。一些人认为在地核形成后,地球的外壳变硬了,像金属的物体和像岩石的物体的大规模相撞在最后一分钟将金属加入了地球的最上层,将研究人员称之为的一块迟来的饰面加到了地球上。
报道称,来自地球内部的炎热不停地分解出像黄金和白金这样的金属,温泉和火山协助将黄金带到了更接近地表的地方。随着风和水一路上穿越岩石,构造作用力举起了山脉,撕开了峡谷,一些黄金终于来到地表。最终,人类发现可以用这种闪闪发光的东西做许多事情——人们不仅交易黄金,人们还为黄金而战,用黄金表示崇拜,用黄金表达他们不朽的爱情。而所有这一切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当时两个中子星在宇宙的舞池相互撞上了。(编译/龙君)
资料图片:这张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索诺玛州立大学和A. Simonnet提供的效果图显示的是两个合并中的中子星。新华社发
(2017-10-24 00:12:01)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旗下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与杭州客户签订大
- 武汉理工大学通报“研究生坠亡事件”:停止导师招生资格
- 迈克尔·杨
- 海因克斯:小猪欺骗了我
- 正能量丨上海男排大逆转,不到最后永不放弃
- 崆峒区电商农村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
- 研究成果显示对反物质光谱测量精度达万亿分之二
- 2018中国程序员研究报告
- 外交部回应中美经贸冲突:我们有信心笑到最后
- 考前最后两个月, 还能提高多少分?看高考大神们如何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