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390名死刑犯立下“死亡之约”,让他们回家一年后赴死?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李世民和390名死刑犯立下“死亡之约”,让他们回家一年后赴死?》。来源是。

李世民和390名死刑犯立下“死亡之约”,让他们回家一年后赴死?。赴死|回家|唐太宗|戴胄|李世民---


中国的历史有诡谲、有悲壮,但也不乏目瞪口呆之后的温暖与会心一笑。1400年前的盛唐,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与几百名死囚,有过一场名垂青史的“生死约定”。在“慎刑”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来就有“录囚”的制度,也就是要定期对在押犯人进行询问,核实罪状以平雪冤狱。有唐一代,录囚制度有所发展并趋于完备,皇帝亲录囚徒、尤其是死囚成为不废的常典。我们的故事,就从唐太宗的一次录囚开始。

赴死|回家|唐太宗|戴胄|李世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李世民和390名死刑犯立下“死亡之约”,让他们回家一年后赴死?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十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唐太宗李世民带领大臣到民间体察民情。在一个叫徐家庄的地方歇息时,他隐隐约约听见有哭泣声,掀开轿帘一看,不远处的田地里有一位老妇人领着两个小孩正在耕种,其中一个小孩坐在地上大声哭叫。看着这老的老,小的小,李世民有些生气了,这家壮劳力呢?怎么让老人和小孩出来耕种土地?他立即差人将那老妇人叫到跟前。对方一听说轿子里坐的是当今皇上,吓得一下子跪倒在地。

“老人家,你家儿子和儿媳妇呢,他们为何不耕种?”李世民问老妇人。

老妇人哭泣起来,回道: “皇上,都是我前世的罪过呀,儿子因抢劫杀害多人,被判了死罪,正在等候问斩,儿媳妇一气之下跑了,只剩下我们祖孙3人。”

“你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为啥抢劫?”李世民问。“我儿叫徐福林,只因家里太穷,跟人外出做买卖一时犯了糊涂,不该呀!”老妇人说完后又磕了个头,就回到地里干活去了。

望着老妇人和两个小孩在地里耕作,李世民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即差人给老妇人送去了银两。

体察民情回来,李世民这天正在皇宫审阅大臣们的奏折,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的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奏折中说眼下朝廷大狱里有390名死刑犯,请皇帝尽快下诏让他们伏法。

拿着奏折,李世民陷入了沉思。自从他当上皇帝以来,长年的南征北战让他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他一向反对严刑酷法,对死刑犯的审核极为慎重。他曾多次对大臣们强调,事关人命,切不可错杀。而且因痛悔“死者不能复生”,唐太宗先是下诏“死刑虽令即决,皆三覆奏”,对于判死刑立即执行的,在行刑前也要三次奏报,以便皇帝多做考虑;后又将“三复奏”改为“五复奏”。

按照《新唐书》的记载,唐太宗“以宽仁治天下”。哪怕看到死囚都是罪有应得之徒,但终究也是李唐治下之民,这位皇帝也不由得心生怜悯。

赴死|回家|唐太宗|戴胄|李世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李世民和390名死刑犯立下“死亡之约”,让他们回家一年后赴死?

李世民仔细审看了390名死刑犯名单,一个叫“徐福林”的名字跃入他的视线。这不是体察民情路上遇到的那老妇人的儿子吗?李世民立即叫来大理寺卿戴胄,并取来案卷查看,证实这个徐福林就是那老妇人的儿子,家离长安城50多里,因家中贫困,抢劫一个商队,在打斗中将商队中的几个人全部杀死,自己也负了重伤。

李世民问戴胄: “他一共抢了多少银两?抢夺的钱财是不是给了家里人?” 戴胄回道:“经过审问,徐福林把抢来的钱财全分给了他所在村子里的村民,官兵已将分了的钱财全追回来了。徐福林杀人劫货,罪当处死。”

后来李世民来到牢房见到徐福林问他“你即将问斩了,离开人世前,还有什么要求?”李世民问道。

“感谢皇上屈尊来看我们,如果皇上能开恩,让我临死前再回家看望一次老母和两个娃娃,我将死而无憾。”徐福林大声说道,其他死囚也齐刷刷地跪下请命:“请皇上再开恩典,让我们回家探望一次家人吧。”

于是,李世民与系狱待死的囚徒们做了个“生死约定”:现在将你们从狱中放归家里,与亲人团聚,待明年秋天行刑的时候,你们自行前来赴死。约定既成,刑徒尽释之。

唐太宗的宽仁收到了应有的回应。9个月后,放归的390名死囚在“无人督帅”的情况下,都按期自行赶赴官署,无一人逾期不至。唐太宗感念囚犯的诚信,把他们全部赦免,“悉原之”。

纵囚尽返,自此成为仅属于盛世的佳话。

赴死|回家|唐太宗|戴胄|李世民---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李世民和390名死刑犯立下“死亡之约”,让他们回家一年后赴死?

诗人白居易就曾做歌云“死囚四百来归狱”、“以心感人人心归”。清代甚至有学者专门考证“纵囚不始于唐太宗”,足见此事给后人留下的印象之深。也无怪乎北宋时司马光感叹:“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这是青史留名的盛世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