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手术时有了这样的“报警器” ,医生心里更有底,患者手术更安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赞!手术时有了这样的“报警器” ,医生心里更有底,患者手术更安全》。来源是都市快报。

赞!手术时有了这样的“报警器” ,医生心里更有底,患者手术更安全。手术|报警器|有底---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指挥着身体各个器官协调、有序的工作。如果要做颅内手术,患者最担心的是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的伤害。

26岁的东北姑娘晓云(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她因为脑血管畸形,突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急需手术,可是她和父母都担心开颅手术风险太大,一时犹豫不决。

有什么办法能让患者在手术中更安全,避免误伤?

从2010年开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和团队成员一起,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外科手术时提供神经电生理监测,一旦手术中有危险情况,监测系统就会提前“报警",避免发生误伤。目前,这项监测已经在神经外科、骨科、甲状腺外科等手术中开展得越来越多。

26岁的晓云是东北人,在杭州工作。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是个漂亮姑娘。2月2日那天,晓云在上班时突然抽搐倒地,一度丧失了意识,被送到浙医二院滨江院区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晓云有颅内出血的症状,出血量大约在10毫升左右,位置靠近左侧顶叶,被确诊为“左侧顶叶血管畸形"。

手术|报警器|有底---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赞!手术时有了这样的“报警器” ,医生心里更有底,患者手术更安

棘手的是,晓云畸形的脑血管周围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周围脑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状态,长期刺激从而引起癫痫症状。常规的微创手术只能止血,要彻底解决问题,预防再次引起癫痫,必须做开颅手术。

得知诊断结果,原本打算回东北老家过年的晓云已经无心过节,连续好几天辗转各大医院的神经外科。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只能做开颅手术。但开颅手术的风险较大,晓云和父母都非常担心。

2月7日,晓云在父母陪同下,挂了浙医二院神经外科科副主任医师石键的专家号。就诊过程中,晓云的父母咨询得最多的就是关于手术风险。毕竟大脑的构造复杂,万一手术中不慎误伤,就可能影响今后的语言、运动功能功能,甚至导致瘫痪。

手术|报警器|有底---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赞!手术时有了这样的“报警器” ,医生心里更有底,患者手术更安

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家属的顾虑,经过神经外科、麻醉科的专家反复讨论后,决定在晓云的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

浙医二院麻醉科主任严敏解释,手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就像安装了“报警器"一样,医生下刀前,通过监测器的微电流刺激,如果会伤到重要的神经,监测器就会发出警报,那么这一刀就不开下去了,避免了误伤。

听了严主任的话,晓云和父母原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决定做手术。

2月28日,在麻醉科团队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石键一边手术一边注意神经检测波纹。2根电极针放置在晓云的头皮上,另外8根分布在她的四肢。整个手术两个多小时,整个手术没有触碰到语言运动神经,非常顺利。

手术后的这一周,晓云的各项功能都正常,昨天下午已顺利出院。

严敏主任说,在一些高难度手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相当于为患者上了一道保险,整个手术过程更安全。同时,也让医生在做手术过程中更有底气,能够更得心应手地施展医术挽救病人。

目前在浙医二院,除了神经外科,骨科、甲状腺外科等多个学科也已经在手术中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