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银行传来大消息!

《突发,银行传来大消息!》,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健康摘要: 日前,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中国商业心灵”环节,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朗读了他的《给40年的信》。这是他出狱后首发公开信,独白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马云、任志强、俞敏洪、冯仑、陈东升等百余位企业家全体起立向他致敬。


正文开始:

突发,银行传来大消息!

作者:暴哥

来源:暴财经(ID:icaijing123) 

昨天下午,银行方面传来大消息。

根据财新网的报道:

财新采访人员获悉,银监会上周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7号文),

明确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

文件目前下发至各地方银监局。

具体来讲,7号文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要知道,根据

2011年银监会第44号文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两个平行指标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其中,拨贷比不得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

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银监发[2018]7号文最大的变化是把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进行了调整,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

这个调整有什么作用?

要说明这个意图,暴哥以为首先我们要来看看,究竟什么是贷款拨备率、什么是拨备覆盖率。

我们用两者的计算公式来来简单说明:

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各项贷款 

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

所谓贷款减值准备就是银行提取的专门用来对可能发生贷款损失(呆账、坏账这些可能要不回来或者长期收不上来的贷款)的资金。

各项贷款好理解就是银行贷出去的各种款项;不良贷款就更简单了,就是没有按照贷款协议及时还款的贷款,有问题的贷款。

这两个指标一个是总量指标,即贷款拨备率,一个是专门性指标,即拨备覆盖率。

那么之所以要设置这两个指标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银行防患于未然,让银行有充足的能力预防和应对潜在的不良贷款大量出现导致的银行风险。

之所以强调防患于未然是因为向来风险具有逆周期性(或者说隐匿性),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由于资金充裕(流动性充足),资产价格稳定(抵押品充足),信誉充足,所以不良贷款可能不会大量的出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比较强。

但是,一旦经济出现问题,尤其像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流动性瞬间枯竭,资产价格大幅度下滑,借款人可能在短期之内就是失去了还款能力(原因可能是资金周转不出来,无法拆借流动资金还款,再有就是用于抵押的资产价值大幅度下滑,银行需要借款人补充抵押品,借款人也没有等等),从而最终导致原本不是不良贷款的贷款可能大量集中出现,最终造成银行无法及时收回借款,造成自身的风险甚至崩溃。

这里再插一句,贷款拨备率正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推出的监管指标。

了解了这两个指标的含义,下面我们紧接着来说说本次银监会调整的目的。

第一,监管日趋灵活,银行利润有望提升

我们很容易发现,银监会本次修改是下调,而不是上调,如果从监管力度进行分析,那么很容易得出相对的监管放松之意。

但其实,可能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因为从2017年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宏观经济指标,监管指标从孤立的绝对值,变成一个区间(或者用左右、附近等用语)

这种管理思路的变化,其实本身可能更体现着一种灵活性。

再有,从2017年郭树清上任银监会主席开始,其实银行系统的监管强度是前所未有的,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度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高强度的监管态势之下,对于银行来说其实压力也是很大的,在这个背景下,适时的降低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冲监管高压对银行带来的经营压力,尤其是利润增长压力。

怎么理解降低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能够缓解银行的业绩压力?从会计角度来说,银行为了满足两个指标需要计提很大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从会计角度是会影响银行的利润表的,如果标准降低了,那么很自然这部分资金就会释放出来,在财务报表上提高利润。

但是要知道,释放出来的资金是不能拿出来做其他用途的,比如分红等等,因为根据第一财经的消息,银监会通知中规定:

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

第二,不再“一刀切”,精细化监管

此前其实就一直有呼声说,所有银行纳入同一个标准体系里面对于资产质量高的银行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也就是所谓的“一刀切”   。那么如今把固定指标变为区间,其实暴哥理解某种程度上 带有激励的机制,如果不良贷款处理的好,资产质量尽可能高,风险将可能降低,那么就可以享受更低的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尽管这部分释放出来的钱不能随便用,但起码从业绩上来说是能够体现的。

再有通过“同质同类”、“一行一策”这两个有针对性的监管概念,以及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提出以来,越来越注重微观(个别企业和机构)层面的监管和宏观的结合都不难发现,精细化监管,点对点的管理将是未来我们监管体系的新趋势。

第三,逆周期调控,防患于未然

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监管政策的变化,其实传统上都是逆周期的一种调控思路。本次银监会的目的,暴哥理解可能也有这种考虑,因为就像暴哥此前所说的,在经济好的时候,提高风险管理的标准算是为了经济下行的时候留足空间的表现。

那么,2017年中国经济超预期,而2018年由于货币政策收紧,防范风险的重要性提高,所以,经济的表现可能可能会不如2017年,那么在开年的时候把空间释放出来,其实可以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也能够鞭策银行进一步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

最后暴哥想说,归根到底其实银监会这么做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化解银行体系的自有风险,仍然是我们落实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之一。只不过,某种意义上,给银行松绑,释放业绩,也体现出银行自身确实有增长之虞!

合作、投稿、版权,请加微信:jinrongclass

突发,银行传来大消息!突发,银行传来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