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来源是抗癌卫士。

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针对性|群体|预防癌症|专家---


最近,在综合治疗科的三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4岁,年龄最大的65岁,中间的32岁,尽管他们年龄不同,个性不同,但他们有共同的诊断:晚期胃癌和腹腔转移。

在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病史之后,我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之一:没有得过重大疾病。

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针对性|群体|预防癌症|专家---

65岁的患者奶奶对我说:“两个月前,我在社区医院做了体检。结果均正常。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突然患上了癌症晚期。我真的不能接受。

奶奶的叙述让我想起了新浪微博上的一则热门新闻。吴先生在武汉青山区参加了正规医院的体检工作。体检后,我的报告“一切正常”,但3个月后,咳嗽变得越来越严重。去医院检查,其实是肺癌的晚期。

针对性|群体|预防癌症|专家---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

为什么我的体检正常,但癌症晚期?这是测试仪器的问题吗?是医生的能力吗?他们故意隐瞒我吗?

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针对性|群体|预防癌症|专家---

可能有各种盲目的想法和猜测,但事实是我们对体检有太多的误解,我们太期待体检能查出一切疾病了。常规检查不允许我们检测到这么多信号,体检发现没有癌症是很正常的。

现有的各种公司、组织和社区,我们都提供同样的物理包,主要目的是为了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相应的血脂、血压、血糖等,这些比较容易测量,而肿瘤体的检查更为复杂。

虽然人们对癌症十分重视,但许多体检包增加了癌症检查项目,并检测到各种肿瘤标志物。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肿瘤标记物可以检测出100%的癌症患者。

针对性|群体|预防癌症|专家---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

而且还不可能检测出全身的所有器官,总是会有遗漏的。一些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在CT、MRI和PET上的遗漏性要小得多。使用超声等经济实用的仪器是必要的,但超声波可以检查器官。探测胰腺等深层器官是不容易的。此外,很多检查是侵入性,如胃镜,大家每年都做,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有人可以做豪华体检套餐、电子胃镜、肠镜等。遗憾的是,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做的检测越多,预防癌症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90%的早期癌症没有症状,而且当出现症状时,这部分癌症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由于简单的体检,很难发现肿瘤。例如,用普通胸片检查早期肺癌是不可能的。诊断也是复杂的,往往无法通过单一手段实现。体格检查的整体效率是有限的,这常常是我们在正常体检后被诊断为肿瘤的原因。

因此,癌症筛查不是通过简单地增加体检项目来实现的。它要求肿瘤专家对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在现有的医疗资源下,这可能是困难的。但我们也可以主动监测和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习惯对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我们会根据我们的归属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这5个群体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

1、有家族癌症史:癌症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家庭历史比普通人高。

2。中老年人:尽管癌症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癌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根据这项调查,60岁老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大约是25岁左右的年轻人的50倍。因此,中老年人是癌症的高危人群。

3、经常接触致癌物的人:职业性癌症,包括放射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化工厂、油漆厂、工人、核电站、采矿工人等。

针对性|群体|预防癌症|专家---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癌症愈发年轻化,肿瘤专家:这5个群体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癌症

4。人们有坏习惯:吸烟和酗酒、熬夜、抑郁、疲劳等可能导致癌症、长期高风险、高盐食物和隔夜食物、不规律饮食增加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吸烟或二手烟已被证明是多种癌症的高风险因素,第一是肺癌,肺癌在中国是在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7%,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16%,而临床数据显示低剂量肺部螺旋CT筛查肺癌在重度吸烟者,可显著降低55-74重度吸烟者肺癌死亡率。

5、癌前病变患者:某些癌症在发病前可能有一些良性疾病。如果没有积极的治疗或治疗是不及时的,就会有恶化的危险。例如,多发性结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乳腺非典型增生、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并力争在疾病处于良性阶段时逆转。

健康检查是一个从大到小的疾病筛查过程。发现问题后,疾病的范围逐步缩小,病情明显。为了体检,每个人都要理性,检查医生的提示,积极配合。积极告知医生你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家族史、病史等,增加针对性体检,并根据体检报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