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中国80后绣郎绣娘拿下刺绣“奥斯卡”

《厉害了!中国80后绣郎绣娘拿下刺绣“奥斯卡”》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宋亚樵(左)和张晓星





中国的刺绣早已闻名世界,然而在现代时尚界,却鲜有中国绣娘们的身影。近日,两位80后年轻人张晓星和宋亚樵参加了英国皇家御用刺绣坊Hand&Lock举行的刺绣比赛,在这个堪称刺绣界“奥斯卡”的比赛中,他们的作品《The Queen》(皇后)一举获得金奖,并成为该届比赛唯一获奖的华人组合。完全没有想到会获奖的两人表示,当时的感觉就是很自豪,张晓星说:“中国的设计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就是需要大胆的创新,不管是设计构图还是材料的运用,都应该不停地挑战自己。”





海外遍学顶级技法





娇小的温州姑娘张晓星和“大只”的台湾小伙宋亚樵是Lunéville刺绣工作室的创始人。“Lunéville”其实是法国刺绣中“钩针”的名字,工作室以此为名,张晓星说:因为钩针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工具,所以有特殊的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工作室起步于此。





工作室创立于2015年,两人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前也是考虑良久。张晓星和宋亚樵相识于伦敦时装学院,难得的是两人对刺绣都有同样的偏好。张晓星说她第一次接触到法式刺绣是在大学的图书馆,后来又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那惊艳的感觉让她久久不能忘怀,于是课余她开始学习法式刺绣。





而宋亚樵则自称为“绣郎”,他笑称这其实是来自于朋友们给他取的绰号。宋亚樵9岁就跟着父母从台湾来到苏州,当时他们一家住在苏州的十全街,是当地有名的绣品一条街。所以他从小对刺绣就耳濡目染。





为学习顶级的刺绣技法,张晓星和宋亚樵先后前往英国和法国的知名刺绣坊学习。前者是英国皇家御用的绣坊,已经有250年的历史,它们最擅长的一种技法叫做金绣,据张晓星说,英国皇家军服上的胸章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法。而后者同样大名鼎鼎,自1858年创始以来始终和巴黎时装周保持着密切联系。





张晓星说,自己最高强度的工作纪录就是在法国当学徒时创下的,“一般从早上七八时开始,一直做到深夜一两时,基本上就是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在绣。”在这种高强度之下,两人都掌握了该绣坊最顶级的技法。





学成回国的张晓星回到温州,宋亚樵则先去了一家本土设计师的品牌公司做服装助理,“一起开一个工作室”的念头在法国时就已经有了,但两人还是各有顾虑: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法式刺绣工作室,意味着没有可以参考的对象,是否能被市场接受?风险会否很大?但最终两人还是下定了决心,于2015年,他们的刺绣工作室在上海成立。





成立之初遭遇尴尬





按照两人最初的想法,是要跟女装设计师合作去做服饰上的刺绣。不过要在中国做这样的一个绣坊并不容易,它的尴尬在于:一件衣服上如果运用到手工刺绣,价格必然不菲,而有能力消费的客户,却很少在国内购买高级定制服装。





“不止于此,国内的部分设计师和本土的刺绣工厂合作较多,所以在跟我们合作时也抱着这种想法,不希望把你抬到台前,就算是合作,但对外依然宣称是自主设计,我觉得这样不公平,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张晓星略显无奈的说道。





看过了国外顶级的刺绣工坊,张晓星认为,英国和法国的绣坊出品都会让人觉得很立体,设计的心思不仅仅只体现在作品上,更深深的植入到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即使是一桌一椅一杯,都是在追求时尚追求美,这些绣坊虽然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绣坊里面很多都是年轻人;而中国的刺绣工厂就少了一些这样的立体感,“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成为一个这样鲜活的刺绣工作室”。





慢慢地,两人又摸索出,可以开办法式刺绣的课程,“因为国内会法绣的人还不多,我们也希望发现一些有天赋的人才,毕竟一个行业的崛起还是要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才能稳扎稳打地去做。”张晓星如是说。





眼下,工作室的运行已经比较良好,“起码不用我们再往外拿钱出来了”,张晓星开玩笑道。据了解,工作室合作过的明星有杨幂、邵美琪和郑秀文等,通过客户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们订制,前不久刚完成的一件法绣婚纱作品售价达到40多万元。





“学贯中西”绣出精品





对于获奖作品《The Queen》,张晓星介绍说,这个作品其实是有一个系列,“都是手机扑克主题,反映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扑克脸,什么感觉都喜欢藏在心里,内心想法都不愿和大家面对面表达,只喜欢通过手机沟通,缺乏情感交流。”





这幅获奖作品为该系列的第三幅作品,“这次是英国这家刺绣坊的250周年庆,所以他们希望参赛作品能够呈现欢悦、庆祝的氛围,趣味性多一点,我们这个系列和这个比赛主题就不谋而合了,而英国又恰好有英女王”,张晓星解释道,而且与一般的单面刺绣作品不同,《The Queen》是双面的,正反两面的图案还不一样,就像是一张扑克牌有正反面,这也让这幅作品可以悬空吊挂360度进行欣赏。





据张晓星介绍,整个团队16人足足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来绣制这幅作品,光材料就用了20多种,包括:绵羊皮、法国进口的棉线、钩珠线、印度丝、绒线、亮片、米珠和金属丝,还有日本的编织带、中国的蚕丝线,奥地利的人造珍珠等,在女王的头发下面还填充了毛毡和棉花,这样女王的头发就有立体的效果。





而在绣法上,虽然是以法式刺绣为主,但也有中国元素,“法绣我们已经学到最高级别了,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淋漓尽致地使用,同时我们还融入了中国苏绣和湘绣的绣法,这样在技法上会更丰富,作品内容也更丰满。”





法式刺绣和中国的传统刺绣有什么区别?在张晓星看来,中国传统刺绣在材料的选用上相对比较固定,而法式刺绣则会偏重于多材质的综合运用,除了钩珠线,还有羽毛、珍珠、塑料片、皮料和陶瓷、干花等,只要利于表达作品都可以使用,而老师在教授技法时也会鼓励你采用多种材料,只要和作品内容能够有关联;同时在作品主题方面,中国传统刺绣多以逼真写实的花卉、动物为主题,而法式刺绣则更抽象,更适合表现细微的精神和情绪。





不过,张晓星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设计内容的更新上,法绣的作品内容很开放,老师也会鼓励你与时俱进,在法绣工坊都是有专门的设计师去设计作品,去研究怎么把技法体现得更好更时尚,而国内的刺绣还比较缺乏设计师,“我和宋亚樵的刺绣技法虽然是从法国学到的,但我们回来后就觉得不能只是局限于做法绣,否则就只能成为他们的复刻品和影子;中国无论是刺绣的技法还是上下5000年的传统文化都是很宝贵的资源,我们希望能够挖掘更多灵感,在作品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苏绣、湘绣等传统绣法融合进去。”





对话





大胆创新才能 得到国际认可





广州日报:从内行角度看,是不是技法掌握得越高级就越厉害?





张晓星:实际上这是因人而异的,一个人如果他的设计能力很强,他可能只会5种技法,但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表现力可能要好过另外一个会10多种技法但在设计方面天赋没那么强的人,只能说,两个人的设计水平如果差不多的话,那么掌握的技法越多,作品肯定越丰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要创新,在作品《缕薇传》,我们不仅尝试了中西合璧的刺绣技法,在材料上还大胆运用了陶瓷,就是作品中女性的脸,我们把陶瓷烧制成脸型,然后缝制在作品上,而五官则是手绘上去的。





广州日报:你们把技法倾囊相授,不怕学生超越你们吗?





张晓星:我们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设计很有自信,就算别人的设计也很有故事,但是各有各的风格,自然各有各的受众群体。我们不怕别人学技法,因为技法就那么些,迟早大家都会学会,但我们怕别人抄袭设计,抄成一模一样,整个市场都是一样的作品,那受害的是整个行业。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思想,在掌握了技法之后,你应该做出自己的设计作品,这样中国的设计才会越来越被认可,恶性的复制作品走向国际只会让人笑话,对于这种同行我们就不认可,不能只钻到钱眼里去了,所以我们一直要更新我们的作品,不能被市场上的东西同化。





广州日报:获奖本身也是一种认可,说明中国的设计力量在崛起,你认为中国设计要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还需要怎么做?





张晓星:比较重要的是要大胆创新,思维不要拘泥,设计的内容一定要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变化,不能一味地只做以前的东西,无论是设计构图还是对材质的运用,都应该不停地挑战自己。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周裕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