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来源是金融界。

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外国|中药|流感|痔疮膏|那些年|防风通圣散---


最近父母两个人都有感冒的症状让我很是担心,因为从去年年底开始,京津冀一带就有流感病情并呈蔓延趋势,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更是刷屏,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据《欧洲时报》2月25日报道,德国疾病防控机构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德国本季流感已导致超过130人死亡。2月中下旬加拿大全国已有34人死于本次流感,而去年同期的数字是20人。今年美国也经历了十年一遇的寒冬,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18年伊始的第3周,仅一周时间,美国就有40414例死亡报告,其中4064人是被肺炎或流感夺去生命。

可以说,流感病毒伴随着整个人类的进化史,至少已经在5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流行的特征了。流感病毒是人最易感染的病毒,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就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2018年恰好是西班牙大流感爆发的100周年。我们说历史总在不断地重演,诸多监测数据也表明今年的流感流行或许是非常严重的一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发源地并不是西班牙而是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其名称来源,主要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了流感,这个大规模人群中甚至还包括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

对于目前流感肆虐的美国来说,似乎在来自中国的川贝枇杷膏上看到了些许希望。川贝枇杷膏是纯中药制剂,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一瓶300毫升的川贝枇杷膏在当地唐人街和药局的售价大约7美元,在网上售价一度被炒高至70美元。这瓶东方制造的黑色粘稠糖浆在谷歌的搜索热度节节攀升,在亚马逊也出现了零差评的奇迹。此外,京都念慈庵也在这次药品走红中受益,股价大幅度攀升。

外国|中药|流感|痔疮膏|那些年|防风通圣散---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当然这并不是中药第一次在海外走红,让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保济丸

保济丸,英文叫PO CHAI Pill,1896年由广东佛山的李兆基炼制。这味中药具有解表,祛湿,和中之功效。主治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肠胃不适。李兆基所经营的药铺迁到香港后建立了新的业务,而它留下的部分就发展成为现在的广州王老吉制药有限公司。这味药最早在南洋打开了销售市场,后来由于早期香港人移民美国比较多,就把保济丸带来美国并随之流行,这也是在外国较早流行的中药之一。

外国|中药|流感|痔疮膏|那些年|防风通圣散---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马应龙(600993,诊股)麝香痔疮膏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主要成分是麝香、牛黄、冰片、硼砂、炉甘石、珍珠、琥珀七种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止血,去腐生肌的功效。如果你在亚马逊上搜索这款中药,你会发现它的评分为4.3分(满分5分),数千名外国用户评价了它,好评率达70%。一支马应龙痔疮膏在亚马逊上售价会比国内高出两倍多,但是它在网站上的市场份额是痔疮外用药膏销售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这款药膏畅销的原因或许是中外对于治疗痔疮的理念不大一样。在美国,医生们认为治疗痔疮的方式是手术,做一次的费用基本上是在5万人民币到几十万人民币不等。即使是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自己最少也要掏个1万人民币。马应龙痔疮膏外用药虽不能完全治愈痔疮,但有缓解作用。

外国|中药|流感|痔疮膏|那些年|防风通圣散---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防风通圣散

在日本各大药妆店或药店总能看到一款叫做コッコアポ的产品,能够促进脂肪代谢、改善便秘,这款药的配方基本沿用了我国的防风通圣散。善于向中国学习的日本把中成药叫做“汉方制剂”,在日本厚生省等部门的牵头下,研究机构和企业很早就开启了对我国古代中医方剂的研究,先后共有200多种源自我国古代的方子得到认定,并允许制药企业自由生产。明代吴昆所编辑的《医方考》一书中,明确记载了防风通圣散中有防风、大黄、芒硝、荆芥、麻黄、芍药、甘草、当归、石膏、薄荷、茯苓、白术等各个成分的功效。防风通圣散可以通过发汗、利小便、通大便等途径达到解毒、消炎作用,排泄或发散食毒、水毒的淤滞。

外国|中药|流感|痔疮膏|那些年|防风通圣散---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理解中国真正的中药

中国古代的医生认为中药有“气”。《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这里的“气”实际上就是药性。宋代寇宗奭就解释道“凡称气者,即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所以“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神农本草经》中还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写道“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但我们说的“中药”与天然的药用植物不一样。并不是说我们每天早晨起来吃一片姜,中午蒸几段山药,晚上用枸杞泡水就等于吃了“中药”了。

首先,医学上的中药是经炮制的各类饮片。中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炮、炙、燔、煅、细切、熬、酒渍等中药炮制方法。《伤寒论》《金匮要略》记载了近百种中药炮制方法,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咀、斩折、研、锉、捣膏、酒洗、酒煎、苦酒煮、水浸、汤洗等。为什么天然的药草要加工呢?《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记载“其性大热有毒,依方炮制可以入药。”所以只有经过各种形式的加工,才能清除杂质与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清热凉血,经用酒蒸晒成熟地黄之后,就具有温性而滋肾补血的功效。

其次,中药是讲究配比与比例的。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团黑黑的药丸与一包黄色的液体,都是经过按比例称重调和而成的。我们之前介绍的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方子中就记录了“当归(四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六两)、桂心(三两)、大枣(十枚)”的比例。有些药物搭配在一起,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或是作为辅料的药物,能提高方中主药物的疗效;亦或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说文解字》说“事之调适者谓之和”,所以这样配比的目的就是“致中和”。

外国|中药|流感|痔疮膏|那些年|防风通圣散---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中药走出去不容易

所以经过炮制与配比等人为干预环节后的草药混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中药”。但是这其中就存在着很多问题,炮制时间与搭配比例就对中药药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前文药方中出现的“大枣(十枚)”究竟是多大的枣呢?这就涉及到标准化制造的问题。另外部分中药还存在有效成分不明、不良反应未明的现象,所以这些因素对中药融入现代的医学体系造成一定的障碍。我们在中药的饮片和制剂中能发现许多味药材,检测其有效成分和组分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中药究竟在服用后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有些中药的包装上标注的还是比较含混,临床试验阶段的数据是否充分还有待商榷。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重视数据、操作严谨的西医所重视的,所以真正的中药要走出国门确实不大容易。

但是诸如川贝枇杷膏和马应龙痔疮膏在国外流行的现象,确实也引起了很多西方制药企业的注意。药剂师对于化学药物的研发空间越来越小,而植物药的研发则具有很大的空间。像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西药巨头都开始了对于中药的研发,并且选择与中国相关药物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究课题的跨国药企也越来越多。诺华曾与军科院生物所合作开发了专利中药复方蒿甲醚,随后通过了英国的GMP认证,从而使诺华在世界抗疟疾药物市场上雄居第二。

外国|中药|流感|痔疮膏|那些年|防风通圣散---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那些年在外国火起来的中药

中国因为出口农产品(000061,诊股)和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材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目前中国对于中药的出口,附加值较低的植物提取液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而欧洲与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购买提取液之后,对其进行深加工制作成为中成药,这一加工过程就可以获得几十倍的利润。所以我们在美国也能看到“人参蜂王浆”、韩国能看到“牛黄清心丸”、德国能看到“银杏叶制剂”,这其实都是外国制药企业研制的“洋中药”,这些药品先于中国的中药占据了世界药品零售市场的位置。

目前70%以上的中国人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所以要想单独研究中药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你很难排除服用过西药对身体产生的影响。那些年在海外火起来的中药确实有很多,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成药从中国走出,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