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健康摘要: 关注钱眼(ID:mymoney888),读懂你的财经,既有趣又生钱。 。


正文开始:

“人们的业余宣泄途径增多,音乐不再是唯一。但坚持听实体唱片的人一直都会听下去。”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财经天下(ID:cjtxzk)

文|张漫莉

编辑|鹿鸣

 

早春时节,寒气未散,刚过下午3点,太阳已经有西斜的势头。

直到这时,酷乐唱片店老板安鹏才姗姗来迟,打开店门。在门外正在等待的两个年轻女孩随着他进了店门,笑问:“今天晚了呀。”她们是来试听唱片的。

酷乐唱片店坐落在北京市东四北大街,店面20平米左右,试听区放在角落,是一套专业的设备,两个女生正在使用设备试听古典乐唱片。简单的玻璃门映照着周围的街景,这附近并不繁华,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这里是这家唱片店第六次搬迁定下的位置。

 

时下,CD这一概念已经成为诸多人的历史记忆。2018年2月5日,据Billboard报道称,全美最大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Best Buy(百思买)将在今年的7月1日前完全下架音乐CD。由此,微博自媒体转发中开始感叹:“和CD说再见”。“唱片已死”的论调似乎再一次填塞在人们心中。

在过去的20年,安鹏的唱片店经历了六次搬迁,从最初的500平米到如今的20平米,和他一样的,还有郑准和郭诚……

他们并不认可唱片消亡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实体唱片只是由原来的大众转向小众,而这并不是坏事。

 

昔日的大众狂欢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周六下午三点,迟迟未开门的酷乐唱片店。图/《财经天下》周刊 张漫莉

留着刺头儿,穿着潮流,看不出已年至不惑的安鹏守着酷乐唱片近20年。1999年,大学毕业一年的安鹏投身唱片行业,在东单开了一家名为“酷乐唱片”。在此之前,他在北京一家挺有名气的唱片店工作了一年,因工作之便,售价高达100多元一张的进口CD安鹏可以随便听,而那时一般人的工资每月才三五百元。

那个时候正是中国唱片业的辉煌阶段,也是文化活动匮乏时期,听音乐成了人们主要的休闲方式,而唱片销量动辄百万的效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一行业。

 

2月7日,已成立21年之久的“星外星唱片”创始人周小川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表示,实体唱片时代有两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是卡带时代,而另一个则是CD开始取代卡带的时代。“拿刀郎来说,当时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版加盗版的CD在全中国就至少卖了3000万张。还有周杰伦的唱片销量一直是百万以上。”周小川介绍说。

在周小川看来, 整个唱片行业最辉煌的时段是1998年到2001年之间,酷乐正是在这一时间段诞生的。

1999年,安鹏将酷乐唱片店的地址选在了东单,店面面积达500平米,除了唱片陈列架之外,还有专门的试听区,以及供乐队表演的舞台。

此后数年,尽管因种种原因多次搬迁,但安鹏都坚定地将酷乐的选址放在学校附近,一到放学、周末,骑着单车的学生便都蜂拥至酷乐门口。

“当时,停放在门口的单车太多太挤,我得出来一个个把车子摆好,才能腾出一个出口让人进出。”安鹏说,“收银台排队是常有的事情,十多个人的队伍排着队等待结账。”

2005年,酷乐搬到了东单大华影院,这是安鹏最喜欢的一处位置,他说:“那儿的氛围特好。”因为搬迁后的酷乐楼上是一个排练室,会有很多摇滚乐队和音乐人在酷乐楼上排练,如牛奶咖啡、木马、何勇,因此,酷乐店里的舞台也常常会有楼上排练室的乐队来演出。

那是整个唱片行业最辉煌的时期,也是酷乐唱片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

今日的小众“自嗨”

当年中国唱片业的狂欢盛状从酷乐便能窥见一斑,辉煌有之,衰落也紧随而来。

《文艺生活周刊》曾经介绍道,2005年,北京的音像店有3000家左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播放着流行乐曲的音像店,但从2006年以后,每年便以至少500家的数字递减。到2018年,目前仍旧开着的音像店仅为二十家左右。

 

而在这一时期,安鹏的酷乐音像店也因为店面租金和城市规划的原因不得不经历了六次搬迁。原先东单500平米的店面,现在到东四北大街,变成了20平米左右的小店。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酷乐唱片店老板安鹏正在整理CD,柜子下的箱子堆满了唱片。

图/《财经天下》周刊 张漫莉

“在东单,我是早上10点开张,晚上10点打烊。现在是下午1点才开门,有时会更晚一点儿,晚上9点就收工。”安鹏说,现在的老顾客不再是学生了,选址也不再需要紧邻学区,那些曾经蜂拥至酷乐的学生长大成人,成为了如今光临酷乐的老熟人。

 

实体唱片舞台下的大众不再疯狂追逐。安鹏说:“人们的业余宣泄途径增多,音乐不再是唯一。”即使需要音乐,也不再只有实体唱片这一种途径可以获取。

据周小川介绍,2007年,盗版音乐开始在网络泛滥,主流音乐大多都能够在互联网上直接听到,原本稀缺的音乐商品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

在其他音像店老板的口中,亦有同感。

 “互联网上的歌曲都能免费下载,也就没什么人来买唱片了。而且现在处于一个文化缺失的状态,大家也不知道听什么,就看网上推荐的歌。”时尚先锋音像店老板郑准(化名)说到,“现在留下来继续买实体唱片的人已经形成一个小众的圈子了。”

时尚先锋音像店已经开了10年。2月7日周三上午十点半,在接到《财经天下》周刊电话后,老板郑准才慢悠悠的拉开了卷帘门,开始营业。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上午十点左右,被拆除招牌的时尚先锋音像店店外看上去如废弃的店铺。图/《财经天下》周刊 张漫莉

音像店坐落的北京市西单北大街上,不少商铺招牌都已经被拆除,商铺门店外裸露出灰色的墙体,郑准不慌不忙地打开了店里的灯,疑惑地问道:“你要找什么?”在他的印象中,来店里的人大多都是有明确目的的老顾客,“生面孔”倒是不常见。

店内光线昏暗,带着复古气息的红色沙发放置在液晶电视前面。一个小小的展示柜陈列着时间已久的如吴克群、飞轮海、后弦等曾经红极一时,而今几乎无人问津的歌手专辑。郑准直言:“卖不出多少(CD)。主要都是靠卖影片。”

根据Nielsen SoundScan的数字显示,数字音乐的销售正在抢夺持续萎缩的传统唱片市场。而在2010东方风云榜研讨会上,宋柯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唱片业的嘉宾,就曾炮轰当下的音乐市场,称如今实体唱片基本零收益,以他为首的唱片工业从业者是必然的悲剧。而对于“实体唱片必将消亡”的定论更是毫不怀疑。

2013年1月全球著名连锁唱片店HMV申请破产,作为实体唱片黄金年代的音乐象征与标志,HMV的倒塌让原本已经走向衰败的传统实体唱片产业的前景雪上加霜,它脚下的那片土地似乎已陷入贫瘠。

在传统唱片产业江河日下之时,如时尚先锋音像店一类的传统音像店大多选择闭店关门,但独音唱片却在唱片人人唱衰时逆势而上踏入了似乎已然贫瘠的土地上。

七年前创办的独音唱片店目前位于鼓楼东大街街边,距离繁闹的南锣鼓巷不远。与传统音像店不同,店内装置精致,除唱片展示区,吧台、音乐周边也成为了小店的经营内容,店内员工是打扮新潮的年轻人,店里光顾的客人也多是年轻的小众音乐爱好者。郭诚说到:“因为我们本身做的是小众音乐,近两年关注(小众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反而销售情况越来越好了。”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店内装置精致的独音唱片店。

图/《财经天下》周刊 张漫莉

安鹏与郭诚两人都不认可“实体唱片必将消亡”的论调。“坚持听(实体唱片)的人一直都会听(实体唱片)。”安鹏说,“有的音乐,比如古典乐,用手机听是没用的,只有用唱片听才能听出细节。”他认为实体唱片转向小众圈子并不是坏事,快餐消费时代每个人的索取不同,有人追求便利,有人追求品质,而且也不是所有音乐都需要通过唱片来听。

黑胶回潮

2017年11月3日,在2017第四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上推出了《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253.22亿元,2016年中国音乐图书与音像产业的总体产业规模达11.05亿元。其中,音像类出版产业规模为8.38亿元,同比略有下降,而 “黑胶唱片”的复兴,则成为音乐图书与音像出版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同时,中国数字音乐的产业规模则达到529.26亿,同比增长6.2%。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酷乐唱片店放置黑胶唱片的一侧,唱片多为进口。图/《财经天下》周刊 张漫莉

目前,安鹏店内的唱片多从国外进口,不同于独音的精致也不同于时尚先锋的老旧,酷乐更显简单,一侧展示CD,一侧展示黑胶,地面置放着箱子,里面堆满了唱片。随着国际黑胶的“复兴”,五年前他开始销售黑胶唱片。 

BuzzAngle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美国音乐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黑胶唱片销量同比增长20.4%。根据英国唱片业协会(BPI)的调查数据,2016年英国黑胶唱片销量超过320万张,相比去年增长了53%,销售额已经超过了80年代的黑胶唱片。

 

1998年,中国国内的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 2015年12年,第一条黑胶生产线由番禺“永通音像”正式投产并获得国家相关机构产品验收,黑胶唱片时隔17年重新回归国内。随后中唱上海公司、太平洋影音也宣布引进黑胶生产线。

 

针对百思买下架CD一事,星外星唱片创始人周小川认为,“百思买下架CD一方面是因为利润贡献不足,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其造成的冲击。但这一事件对于唱片行业的衰退的代表性不强。”

 

BuzzAngle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美国音乐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实体专辑销量3960万张,占专辑总销量53.4%,相比2016年上半年实体专辑销量占比46.9%,2017年上半年反而有所增长。据BVMI报告显示,2017年1月到7月,德国音乐音乐市场中CD仍旧处于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的状态,高达44.7%。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生产,就有存在的价值。”郭诚说。

 

“虽然唱片市场仍旧在不断下滑,但是自2013年开始国际市场上黑胶唱片的销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周小川说,“目前人们开始追求品质生活,音乐品质自然也成为了他们的关注部分,而能够提供高品质音乐的黑胶唱片则成为了他们的购买目标。”

 

如今安鹏的店里有两千多张黑胶唱片,6000多张CD唱片。在快餐消费时代,仍有一部分人常常光顾唱片店,坚持对音乐品质的追求。安鹏说:“实体唱片发展前景我挺看好的,随着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于音乐品质、精神文化的追求也会越来越高。”

高保真、仪式感,是黑胶唱片重新成为收藏者和音乐爱好者的心头好的重要原因。实体唱片虽不复当年人人追求的光景,却只是从大众的追逐狂欢悄悄转向小众圈子的追求与坚持,圈外的人将其称为逝去的时代,渐渐淡忘;而圈内的人一直则坚守阵地,不曾离去。

 

当年安鹏在唱片黄金时期踏入了唱片行业的大队伍,也在衰落时期成了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人,近20年的时间,他与酷乐唱片亲历了唱片业的跌宕起伏。当问及他打算把店开多久时,他笑着说,等不想开了就不开了,但是为着店里的老熟人也会继续开下去。

-End-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

2018年的唱片店,还在卖着2008年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