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来源是人文之光网。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编者按】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为了更好地普及运河知识,讲述运河故事,弘扬运河文化,即日起,人文之光网将陆续介绍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58个遗产点,以飨读者。今天推出第一期——澄清上闸(万宁桥)。

在北京地安门北,钟鼓楼之南,什刹海前海以东的玉河故道上,横跨着一座古老的石桥,名叫万宁桥,万宁桥下有一水闸名叫“澄清上闸”。2014年6月22日,在中国申遗成功的大运河遗产点中,此处桥闸榜上有名。


万宁桥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今天的万宁桥

万宁桥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名“海子桥”“洪济桥”,最初为木质结构,后改用石砌筑,单孔拱券,两侧设有简洁古朴的护栏,两端戗抱鼓石,拱券上雕刻有石兽头。

万宁桥位于大都城中心,桥上地安门大街南北贯穿,桥下通惠河东西流过,水陆交汇,成为京城的交通枢纽,擅舟济、陆运之利,很快就成为市廛辐凑、商贾云集之地。桥旁酒楼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从南方沿大运河北上进京,不少人在万宁桥畔下船登陆;离京南下的客人,也多在此登舟,顺通惠河转大运河南下。杨载《送人》诗即反映出当时的情景: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元代时,所有进入海子的船只,都要从万宁桥下通过。它在保证元大都粮食供应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也是北京漕运历史的实物见证。

万宁桥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风光秀丽。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积水潭

元代,万宁桥西是碧波荡漾的积水潭,宽阔的水面上停泊着来自南方的密密麻麻的漕船;桥南北地安门大街两旁高柳巨槐,迎风摇翠;桥南不远,是金碧辉煌的大内。绿水、粮船、翠树,以及殷红色的酒楼,衬托着雕凿精美的白石桥,景色十分优美。因此,时人常留下不少赞美诗句,如王蒙诗云:暮登海子桥,西绕红门归。霜风著宫树,叶叶带红飞。据鞍吹短笛,乘月捣征衣。江南冰雪里,音信寄来稀。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那时,万宁桥还是观赏浴象的地方。每当六月伏天,伺象人员就将大象赶入积水潭内洗澡,届时不少人来到万宁桥观看。元代诗人宋炯《过海子观浴象诗》云:四蹄如柱鼻垂云,踏碎春泥乱水纹。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明初,国都设在南京。积水潭失去航运总码头的地位,一时显得非常冷清,万宁桥周围自然也不如往昔热闹。一些诗人不时登桥追思往事,如宋纳《壬子过故宫》诗云:“黄叶西风海子桥,桥头行客吊前朝。凤凰城改佳游歇,龙虎台荒王气消。”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又将国都迁回北京。为歌颂朱棣迁都的英明,一些文人、词臣极力歌咏北京秀美的风光,诗人笔下的万宁桥也不再冷落萧条。胡俨《越桥》诗云:浩荡东风海子桥,马蹄轻蹴软尘飘。一川春水冰初泮,万古西山翠不消。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清代,万宁桥依然风光旖旎。出版于嘉庆年间、由日本人编写的《唐土名胜图会》中,对万宁桥有专门的介绍,文曰:“万宁桥,在鼓楼南,今称后门桥,金水河从这里流向东南经东不压桥,出至皇城东南。”书中还画有一幅图,图中万宁桥为拱形,桥下流水翻着波浪。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万宁桥下螭状镇水兽

20世纪40年代前后,万宁桥的桥栏仍旧完好,桥墩上有石雕螭状水兽,桥下河道仍存。河道由桥下向东延伸,经过一片空地后至东皇城根福祥寺胡同口外,经东不压桥入东吉祥胡同北河沿。雨季尚通流水,河中有两岸居民放养的鸭群。部分河段尚有白石栏杆,桥的拱形也十分明显。1955年,扩建道路,将河道改为暗沟,为方便交通,桥也改为微拱形。1984年,万宁桥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万宁桥道路一侧,立了一块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如今,万宁桥道路一侧,立了一块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恢复了其古称:万宁桥。 再见万宁桥,它已收拾得干干净净。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经过多年修复后的万宁桥


澄清上闸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元代时在通惠河的主要干线上修建了11处控水设施,共24座水闸。“澄清上闸”便是其中之一。

据《元史·郭守敬传》记载,元初每年由通州向大都城运送粮食的季节,正值秋雨连绵,运粮的驴牛死亡无数。都水监长官郭守敬主持开挖了通惠河,此后运粮船可以由通州直抵海子,将粮食存入海子西岸新建的“万亿库”粮仓。为了调节水位,郭守敬又在海子东岸的通惠河起点处建造了木结构的海子闸,即澄清上闸。

元时澄清闸分上中下三闸,上闸紧靠万宁桥,中闸和下闸分别位于东不压桥和望云桥(位于水簸箕胡同北口)处。因当初修通惠河时要求速成,河上的水闸皆用木闸。没过几年木闸开始腐烂,故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六月开始换为石闸。

澄清上闸换闸工程相当艰巨,工匠们先把旧木闸拆除,然后平整地基,将凿好的石料一块块在两岸砌起闸基。为使闸基经得起过船和流水的冲击,砌基时要使用石灰和铁钉,有时到了深夜,工匠们仍借着月光在水中施工。隽景山用诗记述了澄清闸换闸的艰难:“六丁竭力用功夫,不用长虹枕海隅。石齿冷涵云迹润,树头寒挂月轮孤。嘶风宝马踏晴雪,出蛰苍龙戏贝珠。伫立细看今日事,临邛未遂马相如。”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

明清时期,由于通惠河经常淤塞且水量不足,逐渐退出了漕运的舞台,澄清上闸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在以后的岁月中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渐趋残破。

如今的澄清上闸也只剩一些遗迹可寻。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在万宁桥下的河堤南岸,有两个石头的残根,石根前的堤岸条石上有一个石槽。在河北岸的相对位置的堤岸条石上也有一个石槽,石槽后有一块残断的巨石。这里应当就是澄清上闸遗迹。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这两岸相对的石槽,是嵌入闸板用的闸门槽。石槽条石上围着槽口还有凹型纹饰。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河堤北岸,闸门槽,闸门槽后的残石,应当是绞关石的残段。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这块残石,就是澄清上闸遗存的绞关石。完整的绞关石,石头顶端有粗圆孔,是为了穿过圆木、绳索等来启闭船闸的。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这块绞关石,不知当年被用来放行过多少粮船,如今,他像一个残臂,早已没有了力拔千钧举起船闸的力量,但残破的石面却显示着历史的沧桑,粗壮的石臂彰显着澄清上闸曾经的恢弘壮观。

大运河|遗产|中国|澄清|海子---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五十八个遗产点

河堤北岸,绞关石残段和闸门槽。绞关石应当有一对,另一块绞关石已无踪迹。

现在,这24座水闸中,尚有遗迹可寻的一共有三处:万宁桥旁的澄清上闸算是一处,另外两处是东不压桥旁的澄清中闸和高碑店漕运码头遗址的平津上闸(高碑店闸)。

2006年,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整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源闸、高梁闸、澄清上闸(含万宁桥)、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等位列其中。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法律地位。(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人文之光网综合整理,资料来源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光明网、新浪微博、360图书馆、古建中国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