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新一波消费升级中,为了更久地留住客人,“最美书店”遍地开花,美似乎让人已觉稀松平常。在“最美”当道的时候,颜值还有那么重要么?生存之道,理性而冷静。为美名而来的游客,未必能转化成实际购买力。只有特色、核心的产品,才能吸引稳定的客群定期消费。未来的书店,可能就是一个个小众圈子,对味的人喜欢足矣。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伴随新一轮消费升级,近两年,各种设计美轮美奂的实体书店似乎又纷纷兴起。

它们当中,有些成为游客们打卡必去的景点,有些成为公众号和朋友圈的“网红”。然而装修的华丽转型,真的能够带来实体书店的复兴吗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01

当书店像零售店,一切都需精细化管理



 

英伦风格的黑与红,构成大悦城西西弗书店的主色调。黑钢书架、红色标题、白色粉笔涂抹的几何图案,与每个展架上俏皮的话,共同形成这里的阅读氛围。地面上的箭头,已为游人规划好了行走路线,每一排书架分类一目了然。走走逛逛,窗台边,酒吧式的座椅进入眼帘。即便不买,也可静静地坐下,随意翻阅已被拆开塑料包装的书籍。



书架区的最后,是一扇门。轻推,封闭的咖啡餐饮区就藏在里面。咖啡沾上书香,大概是最好的下午茶时光。

西西弗书店的空间格局,80%仍然是书,文创只占门前的一小块,而餐饮被独立安置,与书架隔离。书是主角,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一家吸引“文青”的混搭式阅读空间

 

这几年,

西西弗书店在各大城市商场开出一家又一家连锁店,试图成为“书店界的星巴克”,似乎证明空间设计做得好,实体书店大有前途。但是西西弗上海区域的总监张志忠认为,没有那么简单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上世纪90年代,民营书店风起云涌,在遵义的西西弗书店也是其中之一。

那是书店的黄金时代,人们排队买书、竞相传阅,街头巷尾似乎都洒着书与诗的芳香,混着蠢蠢欲动的市场经济浪潮

 

然而2007年起,实体书店进入寒冬

。渐渐,转变开始了。2009年,西西弗选址不再是街头,而是有意识地入驻购物中心。此时的购物中心也面临转型,为了留住客人,营造文化氛围,喜欢邀请书店入驻。

双方都意识到,今天的商场不全是为了购物,今天的书店也不全是为了卖书,彼此要打造的是一个游客的“生活中心”,一个充满某种腔调和氛围的“生活空间”

 

既然是生活空间,装修设计美轮美奂,自然被放到重要位置。进入购物中心的头几年,西西弗书店确实重视物理空间体验。但是近些年却发现,

原来,光靠空间设计拯救不了实体书店

 

现在国内漂亮的书店太多了,我们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里

?”张志忠问。怀着危机感,西西弗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简单来说,是像经营零售店一样经营书店。

 

首先是选书团队,不再根据个人喜好

做法是成立商品管理中心,有一个约50人的专业买手团。买手团根据销售数据的结果选书,每年在大约40万种图书中选出4万种

。为了防止数据清一色选出的都是同类“畅销书”,买手们后期还会有意识地排除教辅、成功学、鸡汤类书籍。

 

其次是对读者的驾驭,太大的实体书店,读者逛起来是一种负担

。每一家分店面积控制在400-600平方米,严格计算平效和周转率,像打造“商品体验”一样打造书店体验。



西西弗甚至还有个专门收集问题的团队。门店问题、管理问题、销售问题、推广问题,最终都被收集起来,成为课题

,由西西弗董事长金伟竹带队调研。“我就两件事,团队、课题。”金伟竹一直这样定位自己的职责。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今天的西西弗,所有连锁书店长得差不多,书店把更多心思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零售商品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生存之道,理性而冷静。书,似乎被剥去人文光环,像普通的零售品一样,等待着眷顾的读者因瞬间的心动而把它买走

。但也或许,这样的心态反而成就了读者至上的店铺服务体验。

  

“我们不融资,不靠外部资本。唯一坚持的就是,80%以上的面积必须是书。把书卖出去,仍是核心。”张志忠说。

 

02



当书店像生活馆,对味的人喜欢足矣

 

新天地的“申活馆空中书店”曾经位于连接“新天地二期”与“新天地时尚”的走廊。时髦的年轻人,或涂着妖娆的口红,或挂着棉麻的长布,或踩着恨天高的鞋底,每天在此晃悠,组成上海城市空间的一道道都市风情。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作为当时申活馆试水的第一家实体书店,这里面积不大,小小的门面、小小的装饰、小小的展架,与新天地小而美的一众店铺相适相谐。

从选址和定位上说,这家书店从基因里就带着对空间设计、时尚生活的天然诉求。然而过于重视设计也给书店带来了麻烦

 

2014年,上海还没有太多实体书店讲究设计。申活馆新天地店已经提前尝鲜。起初,清一色从媒体人转型的创业团队兴致勃勃提了很多设想,比如书架要漂亮,材质要环保可回收,装饰要吸引眼球,毕竟“来的人都会拍照”。

 

开业一周后,实际问题就来了:纯瓦楞纸搭建的环保书架无法承受书的重量,书被迫封面朝外摆放,一排架子最终放不下几本。又比如,创业团队在书的分类上动了脑筋。

考虑到新天地游客多,选书以旅游、摄影、地图为主,分类打破传统的小说、传记这种方法,而是以城市来命名,比如伦敦、上海、纽约等,一眼望去很文艺、很美丽

 

可是真正实践的结果却是,店员们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分类摆放,读者找书也时常充满困惑

。“当初我们觉得传统书店的分类太老土,但后来发现,传统有传统的道理。”申活馆总经理陈晓欣说。她意识到,光有设计远远不够,设计和书店完美融合,需要非常周密的测算和巧思。而有些设计,在书店不宜实行,除非你的主角压根不是书。

 

纯粹的设计救不了书店,申活馆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那就是每一家分店“因地制宜”,用精准的定位、选书和服务吸引真正的“同道中人”

。比如,新天地店的书多为上海作家或书写上海的书,而另一家分店喜玛拉雅店铺靠近大型生活社区,选书多是一些食谱和生活设计类,也会开设生活类小课程,如串珠子、编织培训等。

 

比较有意思的是,从2016年开始,申活馆大力推广阅读粉丝俱乐部模式,当起了读者们的“阅读管家”

。每个月由专业图书编辑或者文化名家主推一项阅读计划,取名为“做你的阅读管家”。读者可以从每月推荐的9本书里选出3本,以99元的打包价格买下。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结果,“每月阅读计划”的回购率非常高。实行的第一个月,就有不少粉丝主动询问有没有年卡。慢慢,忠诚的粉丝多了。今年,俱乐部粉丝增长了50%。

 

而其中的烦恼,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所有实体书店的烦恼

书,带有文化属性,书店的员工和服务,最好也能如沐春风,带着文化气息

。但如今整个行业并不景气,店员工资平均不高,甚至还低于一些餐饮业服务员。这就导致外观再漂亮的书店,店员培训依然很难跟上。更进一步,一些活动策划,囿于店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而无法开展。

 

每一家分店都绞尽脑汁,没有固定模式,我们希望用媒体人的独特视角和专业品味,从茫茫书海中挑出真正的好书,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吧

。”陈晓欣说。

 

而未来的书店,可能就是一个个小众圈子,对味的人喜欢足矣

03



当书店像房东,商业模式很重要

 

古镇朱家角,江南水乡边,上海三联书店坐落在此。当时刚开张3个月,它已经蜚声在外。

风景区里的上海三联书店,自然符合游人的一切文化想象:粉黛青瓦、帘卷细雨,楼梯依稀旧腔调,领着人们在纸张中闲看摇橹船

 

而人在游憩时,很容易为一场不经意的邂逅之美买单。于是朱家角三联书店的图书,卖得比预期好很多。

它貌似是一个典型的“设计拯救书店”,店里有咖啡、有文创、有空间之美。但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陈逸凌仍然觉得“设计的作用有限”,把它形容为“1.0初级版”。原因是,所有接受采访的书店人都重复的一句话:光卖书,仍然不赚钱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这一波消费升级中,为了更久地留住客人,“最美书店”遍地开花,美似乎让人已觉稀松平常

。游客如果仅仅到此一游,很难转换成实际营收。咖啡、文创固然符合“到此一游”的消费,但如果它们是主角,真的还能说自己是一家书店吗?那么,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是什么?一两年间,上海三联在几个城市开了7家分店,也在不断探索。

 

今年刚刚开张的宁波书店,被陈逸凌称为“2.0版”的尝试。做法是3000平方米的面积同时引入了多家文化合作方,摊薄运营成本,没有生存压力之后,书店方能真正自由发挥。“可以说,没有一家实体书店仅仅靠书盈利。投资人可以谈估值、谈融资,但那些和盈利还是不同。”陈逸凌感叹。

 

宁波书店建造时对标日本著名的文化地标茑屋书店。所以设计颇为重视,投入也大。但配得上地标的设计方案,往往与图书理念略有矛盾,和申活馆一样,上海三联书店最终也在设计上反复沟通,不断修改。该项目最终入选美国室内设计杂志2017年度最佳书店的名单。

 

而如今,

上海三联书店正在筹划“3.0版”的书店模式:运用此前积累的经验,书店从产品设计、理念、文化包装、策划到如何选书、如何运营,整套模式和创意打包,与实体书店的当地经营者共同合作开发

。在陈逸凌看来,现在我们只要稍微借鉴一点零售业的经验,意识到原来商业模式很重要、空间体验很重要,书店就能有所突破。

 

04



当书店像艺术馆,文化空间能链接一切

 

穿过车水马龙的虹口滨江,大楼林立之下,悬在高处的“建投书局”四个字方才让人意识到,此处喧嚣的空间里,还有一家书店。书店仿佛一座魔法城堡,一层层往上走,越来越别有洞天。整齐的书架、复古的老木,还有灯光下翻动的纸张声,让这家书店成为“网红”,被网友戏称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书店的主人,其实是一家国有投资集团,主业金融投资,从2014年起,团队渐渐关注文化传媒板块,认为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而其中,实体书店虽然不是一个盈利能力很强的行业,但它可以链接各种文化产业,这方小小的物理空间其实大有可为

 

去年,建投把上海的书店店面扩建至1500平方米左右,精心设计和运营,开业后果然受到关注。建投书店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权认为,设计和装修确实重要,它从外在展现书店的气质,向读者表明你在传达什么,“但这只是表象,还有更核心的内在,那就是如何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感触很深的地方。”

 

建投书局的差异化定位,在2014年时就已经定下,那就是以人物为主题特色。书店里的书籍以人物传记为多,而人物传记的延伸作品,同样涵盖文史哲等各领域。就连书店里的展览活动,都围绕“人”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比如,

书店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主题人物展览

。有一次人物主题是鲁迅,不仅展出鲁迅相关的书籍、研究著作,甚至还开发了鲁迅主题的咖啡饮品,这杯咖啡就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为美名而来的游客,未必能转化成实际购买力。只有特色、核心的产品,才能吸引稳定的客群定期消费

。所以书店常常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比如有一次和一家小提琴机构合作,围绕古典音乐,做了一系列策划:在书店里进行古董名琴的展览,演奏古典音乐会。展览和音乐会收费,效果反而很好,与书店的客群高度匹配。此后,还相应做了音乐鉴赏和讲座。这场名琴活动让粉丝们念念不忘,此后1年间,反复有人询问下一次举办类似的活动是什么时候?

 

在建投书店,书仍然是核心,面积占比最大

,但是张权也坦言“仅靠销售实体书很难支撑书店的持续运营”。

 

建投的团队认为,当代的读者不仅有阅读需求,也有其他文化需求。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而文化无远弗届,可以渗透到生活各个角度。艺术品、主题活动、展览、影视,这些文化样式都可以与书店的空间融合。

 

未来的实体书店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有一个共性已渐渐明晰:书店空间的真正魅力不在于表面设计的美轮美奂。书店可以是一个文化平台,而不只是一家店

。本轮实体书店浪潮中,每一家“最美书店”其实都依然在生存线上挣扎着,也在寻求着文化背后真正的经营之道。

05



真正的解,在于培育更多爱读书的人

 

一个真正爱书人理想中的书店什么样?

  

采访中,那些大谈商业模式的书店运营者,无一例外,给了一个意外的相同答案:

最好没有咖啡,没有文创,不必刻意装修,不用面积很大,只要能找到好书就行

 

陈逸凌说,他的梦想是开一家二手书店。陈晓欣说,没有咖啡才不会损坏纸张,没有文创才不会分散注意力。

 

当然,真有人就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上海开了一家独立书店,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哈尔滨路上的“半层书店”,主人之一是一名建筑师,书店空间自然颇为独特,选书也全凭个人眼光,以建筑和设计类图书为主。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然而为了生存,半层书店也有一角提供咖啡和文创。两位店主还以书店为品牌,接一些文化和设计的活儿,方能维持独立书店的日常运营。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认为,这一波消费和零售的倒逼,对书店的更新换代其实也有启发

。比如,书的分类变得有趣。店铺考虑读者的走动路线,人站在门口,一眼就能看到这边的书架是社科类,再走几步,很轻松又能看到二级分类。

 

还有些分类更加遵循阅读习惯。比如科幻小说的旁边,放一些相关物理书。奇幻小说的旁边,放一些古代神话和历史书,有时候还有图画书。同一本书,在小说类书架出现,在学术类书架出现,在主题和畅销类书架又出现,不怕重复。

 

分类的背后,更是意识的改变

。过去,图书出版行业传统而学术,并未对书的展示研究透彻。而现在,从零售店铺借鉴经验,大家开始意识到,视觉效应、空间感知、消费心理,对阅读影响至深。如何吸引人读书、买书,每家店铺在环境上动足各自的脑筋,试图扫清一切阅读障碍,铺就一条读书的坦途。

 

然而,“

硬件很快能上去,读者却很难短期内跟上。阅读习惯是要培养的

。当阅读人群还不够多,只能靠餐饮、设计这些外在的东西扶持。真正的解,在于我们得培育更多爱读书的人。”徐炯说。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未来,当咖啡和书的混搭满大街都是,当书店只剩下千篇一律的设计,当网络满眼五折的现象越来越少,当读者对差价越来越不敏感,纯粹的实体书店会不会回归

 

或许真的有一天,当我们推开一家小小的店门,只见满眼墨香,怀着对神秘的书店主人的好奇,翻开一本偶遇的好书,间隙,旁边的人也在翻书,彼此眼角一抬,目光相逢,便明白,海内存知己

 

这才是实体书店理想的模样。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龚丹韵,解放日报首席记者  由【丁俊杰看城市】运营团队编辑推荐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点击

关键词

,这是我们为你推荐的



无旅游不传播,无传播不旅游

丁俊杰会客厅 

   

城市未来

    

为谁而来

                       

城市形象 

 

城市想象    

                   

文化产业   

如何改变城市

旅游活动与旅游传播结合的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下的旅游与传播

IP

   

广告的“新”变化

 

 

城市书店

威海   唐山1  唐山2  秦皇岛  锦州  赫图阿拉 白山

大连   旅顺太阳沟  南京  

査济村

大理1  大理2  鄱阳湖1  鄱阳湖2  山东  问诊主题公园1 问诊主题公园2



「丁俊杰看城市」微信公众平台转载须知

 署名作者的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那么多“最美设计”,颜值真能拯救实体书店吗?


长按二维码可添加关注、如需帮助请发送邮件或电话联系



丁俊杰

·

江湖人称老勾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

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广告传播研究专家

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研究专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