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说民俗|大年初五话“破五”,那些习俗你知道吗?

阿龙说民俗|大年初五话“破五”,那些习俗你知道吗?



农历正月初五

俗称破五

这一天

许多地方时兴一种

叫做赶“五穷”的风俗



初五也叫破五,为什么呢?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禁忌,初五这天就可以破除了,所以叫破五。破五的主要习俗是“送穷”。各地具体称呼不同,有送五穷、送穷土、送穷灰、赶五穷、送穷媳妇出门等等多种说法。所谓的“穷”是借指从初一以来所积存的垃圾。旧时候,从初一到初四的垃圾是不能倒的,说是为了“聚财”,否则就倒了“财气”。到了初五,这些垃圾不能再堆在家里了,于是就变成了“穷土”了,必须倒掉。



阿龙说民俗|大年初五话“破五”,那些习俗你知道吗?



大年初五“送穷鬼”,因为穷鬼实在可怜,谁也不愿意把它留在家里,都想把它尽早地送出去。云山道人在《平鬼传》中第七回写过一个穷鬼,他的形象是:

“头戴一顶愁帽,身披一件破蓑衣,手里拿着一块麻糁,心广却体瘦,瘦得只落了一张皮,包着一把穷骨头。”



传说这穷鬼原来也有几亩薄田,几间土房,后来被混账鬼、下作鬼、讨债鬼们算计光了,就变成了“穷鬼”。这正是旧社会弱肉强食的一种真实写照。有了穷鬼就有了穷神,穷神的形象好多了,他的尊容是:

“面黄肌瘦,身高八尺,头戴乌纱破帽,身穿狗皮亮纱,外罩蟒袍,足蹬粉底盆靴。”



据说穷神是保护穷鬼的,他打败了混账鬼、下作鬼、讨债鬼,救了穷鬼。

小说中的故事,只是代表了过去穷人的一种愿望,人们穷怕了,都想方设法的驱逐贫穷,希望能过上好日子,于是就有了送穷的习俗。唐代诗人姚合有首《晦日送穷》诗写道: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送穷驱穷是百姓的共同愿望,民间有很多这样的传说。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苏州,除夕这天,他微服私访,见街头有一个鞋匠还没有收工。那鞋匠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乾隆皇帝有意周济他,便走过去让鞋匠修靴子,但修完付钱时,却想起来没带银子。鞋匠见状忙说,“银两不便不必介意,只求春联一副。”乾隆提笔写出“锥锥锥锥出穷鬼去,拉拉拉拉进财神来”,并赐横批“天赐洪恩”。那鞋匠贴上了这副对联,果然生意兴旺,后来竟然发展成了有名的“天赐鞋庄”。



阿龙说民俗|大年初五话“破五”,那些习俗你知道吗?



正月初五,对商家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日子。因为老北京旧店铺在开市之前都会定人事的去留问题。每年在腊月底,商家们都要把账结好,是亏是盈,要拿出清单,东家据此要进行年终分红,把红包分给大掌柜、二掌柜、账房先生、大小伙计的手中,钱虽不多,可人人有份,分红后大家可以回家过年了,这叫年终奖。只等初五回柜,听从安排。



在初五这一天,大家都要回到房里,东家要设宴款待,晚宴还是比较丰盛的,有酒有菜,酒后照例必吃包子。席间,东家首先举杯祝贺大家过年好!向在座的所有人道“辛苦”。然后让大家吃好喝好,便要以不同的方式宣布新一年的人事安排了。如果生意好,东家会说:过去一年风调雨顺,大家都辛苦啦!谢谢大家!今年人事不变,照旧。大家自然会开怀畅饮。如果生意不好,也会借此机会,用另一种方式宣布辞退人员。按照商俗的老规矩,辞退人员是十分注意礼俗的,在席间东家会说:过去的一年买卖不好,惨淡经营,难以维持,对不起大家。念完“苦经”之后,等包子端上来,便亲自夹起一个包子放在决定被辞退的人碗里,辞几个人就夹几个包子分别放在他们的碗里,暗示已被辞退。这样做不伤和气,被辞退的人饭后自然收拾自己的行李离开。所以,店铺开市前的这顿便宴,俗名叫做“吃滚蛋包子”。



正月初五这天,民间还有吃饺子的风俗。破五的饺子与除夕的饺子内涵截然不同。除夕的饺子是辞岁迎新的象征,过去有什么不吉利、不愉快、不顺心的事以及罪孽、灾害等,都可包进饺子里,所有的不合都给捏合上了。而破五的饺子是把吉祥如意、和谐包进去让新的一年顺顺当当的,不听信坏话、谗言。所以破五的饺子又叫“捏小人嘴”,包饺子的时候一定要捏牢,而且不能煮破,否则就不吉利。



阿龙说民俗|大年初五话“破五”,那些习俗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