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故乡在变好

[回乡见闻]故乡在变好

过年回家,家是一个令人心生温暖的地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老家和故乡,是我们一年一度咏唱的主题。然而,故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这一代人的故乡,也许又将成为下一代人的起点。接受变化,有助于我们拥抱更好的生活。

回老家过年的表弟在开车近800公里之后,回到了豫东平原的老家。回去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县城的房价涨到了近四千左右一平方,而且看房的人还不少,回老家要买房置业成为一种潮流。

县城的房子有这么贵?我问了一位在县里上班的同学。他说,建业这样的品牌房企进来之后,直接拉高了房价,最高的房子有卖约5000一平的。现在的农村青年要想找对象,在村里有车有房不一定有用,最好是在县城有套房。“丈母娘经济”,是小城房价的主要助推者。

去年清明节回乡时,县上一位领导说,我们的县城在2010年加上在建的房子,已经有100栋高层,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被突破。县域经济正在悄悄地变化,那些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那些“杀马特”90后,那些自黑为“屌丝”的年轻人们,他们正在涌入买房大军,正在积极改变着这座小城的面貌。让小城变得更加年轻、活力和繁荣。

在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中,有一位作家曾愤愤不平地写到:他们把大树移植进了城里,年轻的男男女女进城打工,在耗尽青春之后又被甩回乡下。在这位作家的眼里,城市与农村是对立的。是城市掠夺了农村,导致了农村的百业凋零。这样的观点虽然简单粗暴又不失偏激,但却能收获很多愤怒者的支持。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一切自由的交易行为都是自愿的。

中西部地区的年轻人组成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候鸟一般地到经济发达地区去打工,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在远方获得了较高的收入,开阔的眼界,增加了择业的自由度,发现人生还能这样活着。他们为什么不远千里出去打工呢?没有人逼迫、没有人指挥,人不过是遵循着自身的本能,趋利避害地寻找更好的生活罢了。

城市之所以为成为城市,“城”是为了防卫,用城墙、城郭围起来一块地;“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到了如今,城的防卫功能不再重要。但“市”的交易功能在加强,人们在城市里从事的各项活动,基本都遵循着自愿交易的原则。

在我们看到的范围内,很多小城市在变大,大城市在变得更大。我们正在经历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最深刻的一次变革。人们用脚投票,选择了更能带给自己幸福生活的地方。

每到春节,朋友圈总能看到哀叹乡村沦落、乡人沉沦的评论。毫无意外,这些评论都是平时几乎不在老家的知识分子发出来的。而事实上,乡村的衰落和各类城市的崛起,正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体两面,这也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

在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我和北京来的一帮志愿者来到秦巴大山的深处,去给当地的村民送钱和物。当地山泉潺潺、山路崎岖,当我们来到山坡上一家农户时还是被震惊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她的锅灶的不远处,就躺着一只猪。是的,她和她家的猪是住在一间房子的,房内的空气可想而知。

富贵多生温柔心,而贫困只会滋生愁和恨。北京来的孩子们难过得哭了,他们动手给老人打扫卫生、收拾房子,有个孩子把自己买的旅游纪念品都拿给老人。回去的大巴车上,都不再有人欢声笑语,气氛沉闷。

后来听县上的同志说,那个地块的人们如今已经实行了整体搬迁,他们搬到了离县城不远的平坦地带,政府给他们统一盖了新房子。这是“陕南移民搬迁”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缩影。

而在整个《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中,计划要在2011年—2020年,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60万户、240万人,要搬迁的村子一般是这样的: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户;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等。

根据记者的了解,陕西境内的陕北、关中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地区,都有移民搬迁规划实施。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不适宜人类地区生存的人们,搬到新的社区去生活。鼓励他们去城镇、城市生活。现代文明的核心,就是要让人活得更有尊严。秦巴山区的老奶奶搬进新居,肯定会觉得比山坡上的家更好。

我的表弟是一名滴滴司机。他前几年在工地上干活受了工伤,来到西安跑物流、开车。经过几年的磨砺,他的眼界变得开阔,人也变得更为自信。他一个月有六七千块的收入,他说他愿意攒钱在城里买房子。他踏实又肯干,我觉得城市会给这样的年轻人机会。

故乡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这一代人的故乡,也许又将成为下一代人的起点。我们记忆里童年时代的“夕阳西下、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沧海桑田,时间的变化让我们自身都面目全非,更遑论那些寂静而立的故乡。

接受故乡的变化,尤其是人的变化,我觉得是解读故乡的一种方式。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更能理解他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年末的一场聚会上,我们讨论了农村及乡土社会的未来。农村会变得更好吗?哪些县城会变得更有竞争力?

有人认为,城市和农村一样,有资源禀赋和人口增长的地区会有机会,而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地方,城市会衰退、农村会消失。比如宁夏的石嘴山市,这里因为一家大型工厂的搬迁,导致人口净流出,这个地方的房价2017年在没有涨的背景下,同比下跌了。

做地理测绘的贾先生说,他们公司服务的很多对象就是农村和基层政府,他们公司计划在新的一年里,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通过和当地联合打造“美丽乡村”,来推动产业扶贫。他认为结合国家政策,通过先进科技和产业扶贫的加持,会让很多乡村变得焕然一新、魅力大增。

一位县上领导坚信乡村会振兴。这位来自渭北“柿饼之乡”的王先生说,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不管离家多远、多久,人们都愿意经常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因此,他认为,中国的农村和城乡都会越来越好。王先生所在县是西安市大力发展的一个新产业区域,随着城市轨道建设和高铁站相继在这里落成,这里的发展自然是不可限量。

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张女士说,在她去参观过的日本农村里,看到的是日本的农民有土地、有漂亮的房子,家家的门口也停着汽车。她说,日本的农民有地可以种,收入要比城里的白领高出许多,完全没有大都市年轻人那种焦虑、茫然和无措。

她说,在日本农村,人们可以享受着与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 农村和城市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在农村基础设施一样完备,孩子一样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到一样的学校设施。她说,真心希望我们未来的农村,也可以发展得这么好。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这是一位陕西作家的句子,她的本意是说,人要像河流一样学会接受变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心心念念的故乡,有的会逐渐消失,有的会变得更美好。只要人人都有幸福的向往和温暖的归宿,这种变化就值得被拥抱。

(编辑:刘骏)

[回乡见闻]故乡在变好

[回乡见闻]故乡在变好
戳这里,下载e公司APP锁定上市公司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