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教授,春节不忘卖猪肉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南农教授,春节不忘卖猪肉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临近春节,黄瑞华教授领衔的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几名员工的手机响个不停。从去年尝试在线上叫卖苏淮猪肉后,黄瑞华的手机里就建了好几个微信大群,就连春节也不忘吆喝叫卖黑猪肉。





这黑猪可不是普通的“苏淮猪”,前不久刚刚接受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手术,过不了多长时间,相信跟“多利”羊、“中中”猴一样,克隆“苏淮猪”也即将诞生。在黄瑞华的试验猪场,他告诉记者,这是凝聚了南京农业大学几代科研人员数十年心血的新品种,如今正在倾尽全力挖掘“苏淮猪”的品牌金矿。他领衔的“苏淮猪”持续选育团队创成“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并获批建设国家首批“智慧猪业星创天地”。





这个试验猪场,也集成了众多技术,例如生态发酵床养殖,猪的排泄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可以实现无异味、无污染,环境好了,猪不容易生病;喂猪的饲料采用生物发酵饲料,高纤维、低蛋白,养殖过程中不用任何抗生素,重金属含量比国家最低限值还要低。





黄瑞华在试验猪场里率先建成了智能化的装备,小猪住着带恒温的猪舍,每头猪的饲养过程、进食量、每天增长了多少,也都是全天24小时电脑监控,而这些数据也是黄瑞华每天要看的资料。科研育种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黄瑞华研究团队经常在猪场的宿舍,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他对试验场的每一头猪都是“关爱有加”。“这个耳标松了,松了很快就要掉了,掉了这个仪器它就识别不了这个个体了,所以你看自动化并不是强调人可以偷懒,其实人需要干得更勤了。”





今年1月,江淮地区迎来了罕见的三场暴雪,气温降至零下十度,雪还没停,黄瑞华就一路赶往淮阴种猪场,查看猪场的保育猪、产房、后备猪以及饲料储备等情况。他指导的猪舍内利用空气源热泵提供地暖,温暖如春,但就在回程的汽车里,他立马敲出一篇《二次大雪将来袭,养猪户请注意》的短文,通过微信发布到千家万户手中。





“黄老师总是把种猪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淮阴种猪场场长傅道斌如此评价。南农大科研团队多年的驻场帮扶,促成淮阴种猪场从一个负债累累的老农场转变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现在,“苏淮猪”欢快的脚步已经跑出淮安,除了江苏苏北,近邻安徽、河南、山东,还“远嫁”广东、四川、吉林等地。多地的人们都能吃上这种口感风味上乘的猪肉,“苏淮猪”及其后代们一年的出栏量达十多万头。黄瑞华这个被同行笑称为“江苏猪头”的中年汉子,对“苏淮猪”的前景充满信心。“我国是年消费6亿头猪、人均消费40公斤的猪肉消费大国,‘苏淮猪’迎合的是少数高端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