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拜年群发微信,古人拜年有样漂亮的礼物,可惜我们丢了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现代人拜年群发微信,古人拜年有样漂亮的礼物,可惜我们丢了》。来源是张生全精彩历史。

现代人拜年群发微信,古人拜年有样漂亮的礼物,可惜我们丢了。拜年|现代人|古人|李鸿章|微信|礼物---


古人和我们一样,春节要拜年。古人拜年有一种非常精美的礼物,可惜我们现在的人丢掉了。是什么东西呢?

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开始就有了拜年的风气。到了文化经济繁荣的大唐盛世,拜年更是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唐朝时,科举制已经成了人们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不过,考生就算满腹诗文,还需要像如今考研究生找导师一样,在京城拜一位德高望重且名气很大的京官为师,也就是所谓的“门生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推荐。

考生如何拜访老师呢?他们会用到一种“门状”。后来,“门状”就渐渐衍生出了“拜年帖”。

不过,唐朝只算是萌芽,真正将拜年帖发挥到极致的,却是宋代。

拜年|现代人|古人|李鸿章|微信|礼物---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现代人拜年群发微信,古人拜年有样漂亮的礼物,可惜我们丢了

(宋代过年)

到了宋代,繁文缛节渐多。每逢春节、大年初一要参加国典,穿官服戴官帽歌颂皇帝伟业,给皇帝行跪拜礼等等。待冗长的礼仪完成后,才能放假三天。

放假了可不能宅在家,得互相拜年。有时候在街上遇到,也要下马给对方磕头。迎来送往非常辛苦。

为了将拜年的程序简单化,这时候,便大量使用拜年帖。

据宋代人周波在《清波杂志》中记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岁,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从唐代到宋朝,拜年贴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拜年帖上的书写,也越来越严谨,特别是表明身份的用词,千万不能错。

等到了清代,拜年帖又发生了变化。拜年贴不再是简单一张纸片儿,还配备了盛装它的拜匣。拜匣的制作非常奢华,木料都是上乘的红木,又以金银包边,再雕上花纹。当然,里面不光有一张制作精美的拜年帖,还会有古玩玉器、金银珠宝和银票等。

在清朝的朝廷,到了过年,大臣们都要给皇帝写“请安折”。这道“请安折”,可以称得上是清朝最高级的拜年帖。

不光朝臣要向皇帝呈交拜年贴,驻外使节虽然人住在外面,也要向皇帝寄拜年贴。

话说光绪年间,总理外交事务的大臣是李鸿章。为了给皇帝拜年,驻外使臣早早将拜年帖寄给李鸿章。等到了年节时,再由李鸿章帮忙,转给皇帝。

拜年|现代人|古人|李鸿章|微信|礼物---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现代人拜年群发微信,古人拜年有样漂亮的礼物,可惜我们丢了

(送拜年贴)

临到放春节假的前一天,李鸿章准备将这些拜年帖封印。然而他在查阅这些拜年帖的时候,却发现驻美大使崔国因寄回来的30张拜年帖的印花,全部盖反了。这错误可太大了,那是杀头都没法喊冤的。

李鸿章惊出了一身冷汗,为什么呀?

因为崔国因和李鸿章是安徽老乡。而且崔国因早年在李鸿章家私塾教书,后来才考中进士,还是在李鸿章提携下,步步高升的。出任驻美大使,也是经李鸿章推荐。

崔国因虽然办事能力很强,但是他情商不高,和朝廷官员的关系都不太好。若是那些官员得知他印花盖反了,必定弹劾他,而自己又是朝中重臣,绝对会受到牵连。

可是现在想更换拜年帖,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李鸿章只得去奏事处,和他们沟通,请他们想个啥办法,把崔国因的拜年帖在皇帝那里忽悠过去。

奏事处也知道李鸿章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当然很给面子。也不知道奏事处是怎么忽悠的,反正最后就替崔国因瞒了过去。

这事过去后,奏事处还找李鸿章要了八千两银票做辛苦费。李鸿章本着破财消灾的原则,毫不犹豫给了他们,这才算放下心来。

拜年|现代人|古人|李鸿章|微信|礼物---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现代人拜年群发微信,古人拜年有样漂亮的礼物,可惜我们丢了

(清代拜年)

李鸿章担心崔国因还会犯错误,特意将盖反的印花剪下一枚,寄给崔国因,并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通。

不过,到了现在,拜年帖早就成了老古董,被人给遗忘了。现在人拜年,用手机编一条短信,然后群发就算成了。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进步,还是悲哀……

(参考资料:《中国民俗史》)